<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2281

    手足胼胝

    成語拼音:
    shǒu zú pián zhī
    成語解釋: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繭。手掌足底生滿老繭。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成語出處:
    先秦 墨翟《墨子 備梯》:“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2282

    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成語拼音: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
    成語解釋: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成語出處:
    《隋書 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驗!”
    2283

    水至清則無魚

    成語拼音: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
    成語解釋: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2284

    噬指棄薪

    成語拼音:
    shì zhǐ qì xīn
    成語解釋:
    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周磐傳》:“順少孤,養母,嘗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順不還,乃噬其指,順即心動,棄薪馳歸,跪問其故。”
    2285

    三只手

    成語拼音:
    sān zhī shǒu
    成語解釋:
    扒手,小偷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廟會期間上布施的人不斷頭,得有個人來監視‘三只手’。”
    2286

    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成語拼音: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
    成語解釋:
    好:喜愛。在上的人喜歡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會跟著做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2287

    收之桑榆

    成語拼音:
    shōu zhī sāng yú
    成語解釋:
    《后漢書 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謂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后以“收之桑榆”謂事猶未晚,尚可補救。
    成語出處:
    《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288

    使智使勇

    成語拼音:
    shǐ zhì shǐ yǒng
    成語解釋:
    使:用。用人所長,以收其功。
    成語出處: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2289

    失張失智

    成語拼音:
    shī zhāng shī zhì
    成語解釋:
    形容舉動慌亂,心神不定。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常言‘人貧智短’,他恁地貧困,如何怪得他失張失智?”
    2290

    失張失志

    成語拼音:
    shī zhāng shī zhì
    成語解釋:
    形容舉動慌亂,心神不定。
    成語出處:
    《清平山堂話本 簡貼和尚》:“那婆子聽得叫,失張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
    2291

    失張失致

    成語拼音:
    shī zhāng shī zhì
    成語解釋:
    形容舉動慌亂,心神不定。
    成語出處:
    《品花寶鑒》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間摸了兩摸,失張失致的道:‘奇怪!’”
    2292

    殊致同歸

    成語拼音:
    shū zhì tóng guī
    成語解釋:
    同“殊涂同歸”。
    成語出處:
    《隋書·五行志》:“夫神陰陽不測,天則教人遷善。均乎影響,殊致同歸。”
    2293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成語拼音: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
    成語解釋:
    知:曉得,知道。形容學問淵博,無所不至
    成語出處: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
    2294

    三智五猜

    成語拼音:
    sān zhì wǔ cāi
    成語解釋:
    比喻用盡心思,多方猜測。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個十分。”
    2295

    受之無愧

    成語拼音:
    shòu zhī wú kuì
    成語解釋: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沒有什么可慚愧的
    成語出處: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這些錢是自己豁出老命賺來的,萬般辛苦,受之無愧。”
    2296

    三紙無驢

    成語拼音:
    sān zhǐ wú lǘ
    成語解釋:
    形容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
    成語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鄴下諺曰:‘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2297

    食之無味,棄之不甘

    成語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bù gān
    成語解釋: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成語出處:
    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這一種雜志,大約小峰是食之無味,棄之不甘也。”
    2298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成語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成語解釋: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成語出處: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2299

    授職惟賢

    成語拼音:
    shòu zhí wéi xián
    成語解釋:
    授:任命。授予職位只限有才德的人
    成語出處:
    唐·薛登《請選舉擇賢才疏》:“晉、宋之后,只重門資,為獎人求官之風,乘授職惟賢之義。”
    2300

    師直為壯

    成語拼音:
    shī zhí wéi zhuàng
    成語解釋:
    師:軍隊;直:理由正當;壯:壯盛,有力量。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氣壯,有戰斗力。現指為正義而戰的軍隊斗志旺盛,所向無敵。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