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的成語 (4064個)
-
2301
身自為之
- 成語拼音:
- shēn zì wéi zhī
- 成語解釋:
- 身:親自。親自去做到它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2回:“那奚落他的人,昔日肆口亂道誹謗之言,至今日一一身自為之。”
-
2302
三旨相公
- 成語拼音:
- sān zhǐ xiàng gōng
- 成語解釋:
- 用來諷刺庸祿低能的大官。
- 成語出處:
- 《宋史·王圭傳》:“以其上殿進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圣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
2303
私智小慧
- 成語拼音:
- sī zhì xiǎo huì
- 成語解釋:
- 私:個人的;慧:智慧。個人的智慧和小聰明。指帶有片面性而又自以為是的聰明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禁藏》:“故國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其法亂。”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好行小慧,難矣哉!”
-
2304
上智下愚
- 成語拼音:
- shàng zhì xià yú
- 成語解釋:
- 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
- 成語出處:
- 《論語·陽貨》:“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
2305
淑質英才
- 成語拼音:
- shū zhì yīng cái
- 成語解釋:
- 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質,非凡的才能。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禰衡傳》:“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礫。”
-
2306
十指有長短
- 成語拼音:
- shí zhǐ yǒu cháng duǎn
- 成語解釋:
- 指:手指。十根手指頭有長有短。比喻事物的不一樣
- 成語出處:
- 唐·劉商《擬胡笳十八拍》:“手中十指有長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
2307
繩之以法
- 成語拼音:
- shéng zhī yǐ fǎ
- 成語解釋:
- 繩:準繩;引申為制裁;之:代詞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準繩;給予制裁。
- 成語出處:
- 漢 馮衍《上疏自陳》:“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
2308
受之有愧
- 成語拼音:
- shòu zhī yǒu kuì
- 成語解釋:
-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感到慚愧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買禮來,使老身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
2309
受制于人
- 成語拼音:
- shòu zhì yú rén
- 成語解釋:
- 制:控制,轄制。受別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
2310
損之又損
- 成語拼音:
- sǔn zhī yòu sǔn
- 成語解釋:
- 形容極為謙虛。
- 成語出處:
- 《莊子 知北游》:“故曰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
-
2311
山峙淵渟
- 成語拼音:
- shān zhì yuān zī
- 成語解釋:
- 山立水聚。比喻端莊凝重的風度。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審舉》:“逸倫之士,非禮不動,山峙淵渟,知之者希,馳逐之徒,蔽而毀之。”
-
2312
神至之筆
- 成語拼音:
- shén zhì zhī bǐ
- 成語解釋:
- 形容藝術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 成語出處:
- 清·侯方域《倪云林十萬圖記》:“其皺擦勾斫、分披糾合,無一不備神至之筆,豈可以一律論耶!”
-
2313
順之者成,逆之者敗
- 成語拼音:
- shùn zhī zhě chéng,nì zhī zhě bài
- 成語解釋:
- 順:依順;成:成功;逆:違背。順從他的就能成功,違背他的定要失敗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寄陳同甫書》:“然區區鄙意,常竊以為亙古亙今只是一體,順之者成,逆之者敗,因非古之圣賢所能獨然。”
-
2314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 成語拼音:
- 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 成語解釋:
- 順:順從;昌:昌盛;逆:違背;亡:滅亡。順從他的就可以存在和發展,違抗他的就叫你滅亡。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治。
- 成語出處:
- 《史記 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
2315
食指眾多
- 成語拼音:
- shí zhǐ zhòng duō
- 成語解釋:
- 食指:比喻家庭人口。家庭人口多
- 成語出處: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食指眾多,贍畜非易。”
-
2316
桑梓之地
- 成語拼音:
- sāng zǐ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桑梓:種在宅院的桑樹、梓樹。指故鄉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墳墓,會一會親友。”
-
2317
四戰之地
- 成語拼音:
- sì zhàn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指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史記·樂毅列傳》:“趙,四戰之地也,其民習兵,伐之不可。”《后漢書·荀彧傳》:“穎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沖。”
-
2318
四戰之國
- 成語拼音:
- sì zhàn zhī guó
- 成語解釋:
- 指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商君書 兵守》:“四戰之國貴守戰,負海之國貴攻戰。”《史記 樂毅列傳》:“趙,四戰之國也,其民習兵,伐之不可。”
-
2319
三折之肱
- 成語拼音:
- sān zhé zhī gōng
- 成語解釋:
- 肱:胳膊。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9回:“今聞老爺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國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爺江山有分,我輩皆臣子也,禮當拜請。”
-
2320
深知灼見
- 成語拼音:
- shēn zhī zhuó jiàn
- 成語解釋:
- 灼:明亮。深邃的知識,透徹的見解。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聞義方,長讀經傳,崇正辟邪之志,愈堅愈定,時以滅除老佛為念,深知灼見,確然無疑。”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