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2221

    數往知來

    成語拼音:
    shǔ wǎng zhī lái
    成語解釋:
    數:計算;往:過去;來:未來。明了過去,可以推知未來。
    成語出處:
    《周易 說卦》:“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2222

    死無葬身之地

    成語拼音: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成語解釋:
    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結局很悲慘。
    成語出處: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楔子:“天那,可憐害俺一家,死無葬身之地也。”
    2223

    死無葬身之所

    成語拼音: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
    成語解釋:
    葬:埋葬。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結局很悲慘
    成語出處:
    魯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一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所了。”
    2224

    身外之物

    成語拼音:
    shēn wài zhī wù
    成語解釋:
    個人身體以外的東西;指名譽、地位、權力、金錢等。
    成語出處:
    唐 吳兢《貞觀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
    2225

    視微知著

    成語拼音:
    shì wēi zhī zhuó
    成語解釋: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思慮》:“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2226

    識微知著

    成語拼音:
    shí wēi zhī zhuó
    成語解釋:
    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成語出處:
    《新唐書·杜佑傳》:“管仲有言:‘國家無使勇猛者為邊境。’此誠圣哲識微知著之略也。”
    2227

    梳文櫛字

    成語拼音:
    shū wén zhì zì
    成語解釋:
    謂訓釋文字。
    成語出處:
    清·曾國藩《朱慎甫遺書序》:“襲為一種破碎之學,辨物析名,梳文櫛字,刺經典一二字,解說或至數千萬言,繁稱雜引,游衍而不得所歸。”
    2228

    殊形詭制

    成語拼音:
    shū xíng guǐ zhì
    成語解釋:
    殊:特殊;詭:怪異。形容器物等形狀特殊,稀奇古怪
    成語出處:
    漢·班固《兩都賦》:“殊形詭制,每各異觀。”
    2229

    夙心往志

    成語拼音:
    sù xīn wǎng zhì
    成語解釋:
    夙:舊。平素的心愿,已往的志向
    成語出處:
    《魏書·列女傳》:“人生如白駒過隙,死不足恨,但夙心往志,不聞于沒世矣。”
    2230

    斯須之報

    成語拼音:
    sī xū zhī bào
    成語解釋:
    斯須:短暫;報:報答。指微小的報答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3回:“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
    2231

    瞬息之間

    成語拼音:
    shùn xī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極短暫的時間內
    成語出處:
    《北史·魏世祖太武帝本紀》:“雅長聽察,瞬息之間,下無以措其奸隱。”
    2232

    射像止啼

    成語拼音:
    shè xiàng zhǐ tí
    成語解釋:
    喻威名遠震,使人畏服。《漢書 酷吏傳 郅都》:“匈奴至為偶人象都(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此為射像事。”《新唐書 郝玼傳》:“虜大畏,道其名,以怖啼。”此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為典實。
    成語出處:
    《漢書·酷吏傳·郅都》:“匈奴至為偶人象都(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此為射像事。”《新唐書·郝玼傳》:“虜大畏,道其名,以怖啼。”此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為典實。
    2233

    史魚秉直

    成語拼音:
    shǐ yú bǐng zhí
    成語解釋:
    史魚:名鲉,字子魚,春秋衛國大夫,以直諫著名;直:正直。史魚秉性正直。形容人剛正不阿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2234

    三月不知肉味

    成語拼音: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成語解釋:
    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成語出處: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2235

    詩以道志

    成語拼音:
    shī yǐ dào zhì
    成語解釋:
    志:志向,意志。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決心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27年》:“伯有將為戳矣,詩以道志,志誣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賓榮,其能久乎?幸而后亡。”
    2236

    樹欲靜而風不止

    成語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成語解釋: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成語出處: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九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2237

    舐癰吮痔

    成語拼音:
    shì yōng shǔn zhì
    成語解釋:
    舐:舔;癰:毒瘡;吮:聚攏嘴唇來吸。只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成語出處:
    《莊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座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2238

    吮癰舐痔

    成語拼音:
    shǔn yōng shì zhì
    成語解釋:
    吮:吮吸;癰:一種毒瘡;舐:舔;痔:痔瘡。用嘴吮吸癰瘡;用舌頭舔痔瘡。形容小人巴結權貴的卑劣行為。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座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2239

    吮癰噬痔

    成語拼音:
    shǔn yōng shì zhì
    成語解釋:
    吮:用嘴吸;癰:毒瘡;噬:咬。指用口舌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成語出處: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他們把那瓣香祖傳來的奴顏婢膝的面孔,吮癰噬痔的長技,向來在本國有權力的人里頭用熟的,近來都用在外國人身上了。”
    2240

    詩以言志

    成語拼音:
    shī yǐ yán zhì
    成語解釋:
    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詩言志”、“詩以道志”。
    成語出處:
    《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