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以言志的意思 詩以言志的讀音和出處
- 詩
- 以
- 言
- 志
- 成語名稱:
- 詩以言志
- 成語拼音:
- [shī yǐ yán zhì]
- 成語解釋:
- 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詩言志”、“詩以道志”。
- 成語出處:
- 《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 成語例句:
- 唐·王勃《游山廟序》:“詩以言志, 不以韻數裁焉。”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類型:
- 緊縮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詩以言志
- 英文翻譯:
- convey ambition through poem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詩以言志”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緊縮式成語 S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詩歌 表達 思想 志趣 詩言志
“詩以言志”的單字解釋
【詩】:1.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發情感。2.(Shī)姓。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氣;意志:人窮志不短。3.姓。4.稱輕重;量長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記: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記錄:雜志。縣志。《三國志》。7.記號:標志。
“詩以言志”的近義詞
“詩以言志”的相關成語
“詩以言志”的關聯成語
詩字的成語
以字的成語
言字的成語
志字的成語
詩開頭的成語
以開頭的成語
言開頭的成語
志開頭的成語
shi的成語
yi的成語
yan的成語
zhi的成語
syyz的成語
詩以什么什么的成語
詩什么言什么的成語
詩什么什么志的成語
什么以言什么的成語
什么以什么志的成語
什么什么言志的成語
“詩以言志”造句
中國工程院院士、冀東油田首任經理翟光明就曾賦詩以言志:休看彈丸地,齡齒心未移。
詩以言志,這些詩詞同時蘊含著戰斗動員的力量。
市民李嶸則用“金雞展翅偕知音,百花吐艷伴黃鶴”詩以言志,他深感在電影百花齊放的時代,武漢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詩以言志,畫為心聲!”曹明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一直認為,藝術的最終目的是自我內心的發掘,是靈魂的凈化、升華。
第一,傳統的中國文化講究“詩以言志,文以載道”,比較注重批判、審美、教育、諷喻的功能,到現在,這些功能還是需要的。
借詩以言志,大概在僧在俗都是一樣的。
嘉謨回歸故里后予惟詩以言志,與好友唱和之詩,多是出自于情之所至,信手而來,每題詩見志,隨手遣去,并無傳世之意。
酷愛詩以言志的國家能源局前任局長張國寶在酒泉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開工儀式后,曾如此形容酒泉之風——“風,不教狂飆度玉門。
含蓄的中國人有些話是不會直接講的,他們通常喜歡“詩以言志”。
常言道,詩以言志,歌以傳情,凌公子古箏彈得生動絕妙,動人心魄,令人身臨其境,置身其中。
* 詩以言志的意思 詩以言志的成語解釋 詩以言志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