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的成語 (1332個)
-
541
赍志而歿
- 成語拼音:
- jī zhì ér mò
- 成語解釋:
- 赍: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江淹《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
542
赍志而沒
- 成語拼音:
- jī zhì ér mò
- 成語解釋:
- 赍:懷抱著,帶著;歿:死。志愿沒有實現就死了。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江淹《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
543
竭澤而漁
- 成語拼音:
- jié zé ér yú
- 成語解釋:
- 竭:弄盡;澤:池塘;漁:捕魚。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也比喻殘酷榨取。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
544
接踵而至
- 成語拼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成語解釋:
- 踵:腳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頭的人腳尖挨上前頭人的腳跟;一個跟著一個來到。形容人特別多;絡繹不絕。或事情連續不斷地發生。也作“繼踵而至”、“接踵而來”。
- 成語出處:
- 《新編五代史平話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軍接踵而至。”
-
545
繼踵而至
- 成語拼音:
- jì zhǒng ér zhì
- 成語解釋:
- 踵:腳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來。指人們前腳跟著后腳,接連不斷地來。形容來者很多,絡繹不絕
- 成語出處:
- 《晉書·段灼傳》:“由是四方雄俊繼踵而至,故能世為強國,吞滅諸侯,奄有天下。”
-
546
口不二價
- 成語拼音:
- kǒu bù èr jià
- 成語解釋:
- 謂賣物者不說兩種價錢。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逸民傳·韓康》:“常采藥名山,賣于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余年。”
-
547
塊兒八毛
- 成語拼音:
- kuài ér bā máo
- 成語解釋:
- 一元錢或不足一元錢。指小錢
- 成語出處:
- 老舍《我這一輩子》:“假如從馬糧錢里能弄出塊兒八毛的來,孩子至少也可以去私塾了。”
-
548
困而不學
- 成語拼音:
- kùn ér bù xué
- 成語解釋: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 成語出處: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549
口耳并重
- 成語拼音:
- kǒu ěr bìng zhòng
- 成語解釋:
- 對說和聽的訓練同等重視。
- 成語出處:
- 魯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給他進了中西折中的學堂,英文又專是‘口耳并重’的。”
-
550
渴而穿井
- 成語拼音:
- kě ér chuān jǐ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先沒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 成語出處:
-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551
擴而充之
- 成語拼音:
- kuò ér chōng zhī
- 成語解釋:
- 擴:擴展。擴大范圍,充實內容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
-
552
渴而掘井
- 成語拼音:
- kě ér jué jǐng
- 成語解釋:
-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 成語出處:
-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553
口耳相傳
- 成語拼音:
- kǒu ěr xiāng chuán
- 成語解釋:
- 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 成語出處: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口耳相傳,或逮后世。”
-
554
口耳相承
- 成語拼音:
- kǒu ěr xiāng chéng
- 成語解釋:
- 謂接受傳聞。
- 成語出處:
- 明·方孝孺《答王仲縉書》:“數年來士大夫不察其實,口耳相承,猥有所稱引。”
-
555
困而學之
- 成語拼音:
- kùn ér xué zhī
- 成語解釋:
-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學習。
- 成語出處: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556
口耳之學
- 成語拼音:
- kǒu ěr zhī xué
- 成語解釋:
- 指只知道耳朵進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 成語出處:
- 荀況《荀子 勸學》:“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
557
口惠而實不至
- 成語拼音:
-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 成語解釋:
- 惠:給人以好處;至:到。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到不了別人身上。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
558
侃侃而談
- 成語拼音:
- kǎn kǎn ér tán
- 成語解釋:
-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指理直氣壯、不慌不忙地講話。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
-
559
款款而談
- 成語拼音:
- kuǎn kuǎn ér tán
- 成語解釋:
- 款:誠懇。誠懇而從容的談話。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又兼看著九公有個師徒分際,褚大娘子有個姐妹情腸,才得這樣款款而談。”
-
560
夸夸而談
- 成語拼音:
- kuā kuā ér tán
- 成語解釋:
- 形容說話浮夸不切實際。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在內咶咶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同坐下。”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