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學之的意思 困而學之的讀音和出處
- 困
- 而
- 學
- 之
- 成語名稱:
- 困而學之
- 成語拼音:
- [kùn ér xué zhī]
- 成語解釋:
-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學習。
- 成語出處: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學習等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困而壆之
- 英文翻譯:
- leran when confused
- 成語故事:
- 困而學之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困而學之”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學習的成語 K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困惑 遇到 時候 學習
“困而學之”的單字解釋
【困】:1.陷在艱難痛苦中或受環境、條件的限制無法擺脫:為病所困。想當年當(dàng)無可當,賣無可賣,真把我給困住了。2.控制在一定范圍里;圍困:困守。把敵人困在山溝里。3.困難:困苦。困厄。4.疲乏:困乏。困頓。5.疲乏想睡:你困了就先睡。6.睡:困覺。天不早了,快點困吧。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困而學之”的反義詞
“困而學之”的相關成語
“困而學之”的關聯成語
困字的成語
而字的成語
學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困開頭的成語
而開頭的成語
學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kun的成語
er的成語
xue的成語
zhi的成語
kexz的成語
困而什么什么的成語
困什么學什么的成語
困什么什么之的成語
什么而學什么的成語
什么而什么之的成語
什么什么學之的成語
“困而學之”造句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王瑞荃稱,那是說因為自己困而學之。
“困學”出于《論語》“困而學之”,意思是,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學習。
絕大多數人都是學而知之、困而學之的人。
上班忙,忙里偷閑聽一曲MP3;工作苦,苦中取樂跳一段迪斯科;開會煩,煩悶苦惱想一想從前高興事;值班困,困而學之給好友發一發短信。祝你學會調整,天天開心。
為了求證“中庸”思想的真諦,也為了尋找打開生活中困擾的思想鑰匙,我在“困而學之”的情急之下,拿起了《論語》。
* 困而學之的意思 困而學之的成語解釋 困而學之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