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er的成語 (1332個)

    421

    鼓腹而游

    成語拼音:
    gǔ fù ér yóu
    成語解釋:
    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飽食挺腹,悠閑游玩。形容太平時代人們過著安樂的生活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其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422

    掛冠而歸

    成語拼音:
    guà guān ér guī
    成語解釋:
    掛冠:把官帽掛起來。脫下官帽隨即離去。比喻辭官歸隱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四卷:“我雖宰相,今已掛冠而歸。”
    423

    滾滾而來

    成語拼音:
    gǔn gǔn ér lái
    成語解釋:
    滾滾:水奔流的樣子。形容來勢連續不斷而又迅速
    成語出處:
    唐·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424

    股肱耳目

    成語拼音:
    gǔ gōng ěr mù
    成語解釋: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輔佐帝王的大臣;耳目:親信。比喻得力助手和親信
    成語出處:
    《尚書·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425

    掛冠而去

    成語拼音:
    guà guān ér qù
    成語解釋:
    冠:官帽。指辭去官職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
    426

    觀機而動

    成語拼音:
    guān jī ér dòng
    成語解釋:
    時:時機。等待時機然后行動。
    成語出處:
    《周易 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427

    觀機而作

    成語拼音:
    guān jī ér zuò
    成語解釋:
    見“觀機而動”。
    成語出處:
    《隋書·賀婁子幹傳》:“今臣在此,觀機而作,不得準詔行事。”
    428

    刮目而視

    成語拼音:
    guā mù ér shì
    成語解釋:
    刮目:擦拭眼睛,指去掉老看法。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去看待
    成語出處:
    李脃人《暴風雨前》第五部分:“田老兄那么親切的拍著他的膀膊道:‘士三日不見,當刮目而視,吾子有焉!’”
    429

    敢怒而不敢言

    成語拼音: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成語解釋:
    心里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于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成語出處:
    唐 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430

    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

    成語拼音:
    gé qiáng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
    成語解釋:
    須:應當。指秘密的言談也可能泄漏
    成語出處:
    元·孟德耀《舉案齊眉》第二折:“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這小賤人無理,瞞著老夫,引著梅香去書房中看梁鴻去了。”
    431

    隔墻有耳

    成語拼音:
    gé qiáng yǒu ěr
    成語解釋:
    隔著一道墻,也有人偷聽。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別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勸人說話小心,免得泄露。
    成語出處:
    管仲《管子 君臣下》:“墻有耳,伏寇在側。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432

    拱手而取

    成語拼音:
    gǒng shǒu ér qǔ
    成語解釋:
    拱手:兩手合抱在胸前。指取來毫不費力
    成語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433

    拱手而降

    成語拼音:
    gǒng shòu ér xiáng
    成語解釋:
    拱手:兩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折:“斬漢將湯澆瑞雪,放心殺敵兵拱手而降。”
    434

    槁蘇暍醒

    成語拼音:
    gǎo sū ér xǐng
    成語解釋:
    使枯槁者復蘇,使中暑者蘇醒。形容苦難者得救,重獲生機。
    成語出處:
    金·王若虛《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自吾令下車,賦役以平,刑罰以清……槁蘇暍醒,民飽而嬉,相忘乎無事。”
    435

    隔舍須有耳,窗外豈無人

    成語拼音:
    gé shě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
    成語解釋:
    須:應當。指秘密的言談也可能泄漏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0回:“正是隔舍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公子聽得仔細,即心中轉道:‘奇怪,難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436

    過屠門而大嚼

    成語拼音:
    guò tú mén ér dà jiáo
    成語解釋:
    屠門: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成語出處:
    漢 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
    437

    國無二君

    成語拼音:
    guó wú èr jūn
    成語解釋:
    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皇帝。
    成語出處:
    《禮記·喪服四制》:“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
    438

    觀釁而動

    成語拼音:
    guān xìn ér dòng
    成語解釋:
    釁:縫隙,裂痕。瞄準敵人的空隙進行進攻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隨武子曰:‘善。會聞用師,觀釁而動。’”
    439

    敢怨而不敢言

    成語拼音: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
    成語解釋:
    內心怨恨但不敢說出來。
    成語出處:
    宋 鄧牧《伯牙琴 吏道》:“吏無避忌,白晝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
    440

    鼓噪而進

    成語拼音:
    gǔ zào ér jìn
    成語解釋:
    鼓噪:擂鼓和吶喊。擂鼓吶喊,大張聲勢地向前沖去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句舉,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