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而的成語 (12個)
-
1
學而優則仕
- 成語拼音:
- xué ér yōu zé shì
- 成語解釋:
- 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
- 成語出處:
- 《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
2
學而不厭
- 成語拼音:
- xué ér bù yàn
- 成語解釋:
-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3
學而時習之
- 成語拼音:
- xué ér shí xí zhī
- 成語解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成語出處: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4
學而不思則罔
- 成語拼音:
-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 成語解釋:
- 罔:同“惘”,迷惑。只讀書而不肯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收獲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5
學而后知不足
- 成語拼音:
- xué ér hòu zhī bù zú
- 成語解釋:
- 只有經過學習,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
- 成語出處:
- 江澤民《在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的講話》:“不知,就要學習,學而后知不足。”
-
6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成語拼音:
- xué ér bù yàn,huì rén bù juàn
- 成語解釋:
- 厭:通“魘”,滿足;誨:教導。堅持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從不疲倦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7
小學而大遺
- 成語拼音:
- xiǎo xué ér dà yí
- 成語解釋:
- 小:指不知句讀;大:指不解疑難問題;而:轉折連詞,可是;遺:棄。小的方面則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師說》:“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8
困而不學
- 成語拼音:
- kùn ér bù xué
- 成語解釋: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 成語出處: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9
困而學之
- 成語拼音:
- kùn ér xué zhī
- 成語解釋:
-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學習。
- 成語出處: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10
學優而仕
- 成語拼音:
- xué yōu ér shì
- 成語解釋:
- 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可以當官
- 成語出處:
- 老舍《四世同堂》:“我有力量釋放了你,叫你達到學優而仕的愿望。”
* 關于學而的成語 形容學而的成語 描述學而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