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條斯理的讀音 慢條斯理的意思
【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示例】“辦事要思量是對的”,老山東~的說,“不過有的是明擺著的事,也不要掂量。” ◎馮德英《苦菜花》第八章【近義詞】從容不迫、蝸行牛步【反義詞】快馬加鞭、風風火火、大步流星【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做事緩慢
- 慢
- 條
- 斯
- 理
“慢條斯理”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àn tiáo sī lǐ]
- 漢字注音:
- ㄇㄢˋ ㄊㄧㄠˊ ㄙ ㄌㄧˇ
- 簡繁字形:
- 慢條斯理
- 是否常用:
- 否
“慢條斯理”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慢條斯理 màntiáosīlǐ
[slowly and methodically] 緩慢而有條理。比喻從容不迫
辭典解釋
慢條斯理 màn tiáo sī lǐ ㄇㄢˋ ㄊㄧㄠˊ ㄙ ㄌㄧˇ 從容不迫的樣子。《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爺親自在這里傳你家兒子說話,怎的慢條斯理!快快說在那里,我好去傳!」《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慢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也作「慢條斯禮」。
反義詞
迫不及待英語 unhurried, calm, composed, leisurely
德語 gem?chlich (Adv)?, ohne Hast
法語 (expr. idiom.)? sans se presser, sans hate, avec lenteur, pas à pas
網絡解釋
【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示例】“辦事要思量是對的”,老山東~的說,“不過有的是明擺著的事,也不要掂量。” ◎馮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近義詞】從容不迫、蝸行牛步
【反義詞】快馬加鞭、風風火火、大步流星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做事緩慢
“慢條斯理”的單字解釋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費的時間長(跟“快”相對):慢車。慢走。慢手慢腳。你走慢一點兒,等著他。2.從緩:且慢。慢點兒告訴他,等兩天再說。3.莫;不要:慢道。慢說。4.姓。5.態度冷淡,沒有禮貌:傲慢。怠慢。
【條】:[tiáo]1.木名。山楸。2.細長的樹枝。3.長。4.泛指長條形之物:麵條;布條;金條。5.直。參見“條長”。6.條理;次序。7.到達。8.治理。9.條目;條款。10.指法令、條文。11.猶言條陳,條奏。12.逐一登錄。13.編排。14.列舉。15.見“條遞”。16.量詞。用於計量長形物。17.量詞。用於計量抽象事物。18.古民族條戎的省稱。19.古地鳴條的省稱。20.指漢·條侯·周亞夫。21.姓。[tiāo]同“挑”。采摘。
【斯】:1.文言指示代詞。這;這個;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連詞。于是;就。3.上古漢語指劈、砍:斧以斯之。
【理】:1.物質組織的條紋;紋理:木理。肌理。條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當如此。3.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理科。數理化。4.管理;辦理:處理。理財。當家理事。5.整理;使整齊:理發。理一理書籍。6.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度;表示意見(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見了,誰也沒理誰。置之不理。7.姓。
“慢條斯理”的相關詞語
* 慢條斯理的讀音是:màn tiáo sī lǐ,慢條斯理的意思:【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示例】“辦事要思量是對的”,老山東~的說,“不過有的是明擺著的事,也不要掂量。” ◎馮德英《苦菜花》第八章【近義詞】從容不迫、蝸行牛步【反義詞】快馬加鞭、風風火火、大步流星【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做事緩慢
基本解釋
慢條斯理 màntiáosīlǐ
[slowly and methodically] 緩慢而有條理。比喻從容不迫
辭典解釋
慢條斯理 màn tiáo sī lǐ ㄇㄢˋ ㄊㄧㄠˊ ㄙ ㄌㄧˇ從容不迫的樣子。《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爺親自在這里傳你家兒子說話,怎的慢條斯理!快快說在那里,我好去傳!」《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慢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也作「慢條斯禮」。
反義詞
迫不及待英語 unhurried, calm, composed, leisurely
德語 gem?chlich (Adv)?, ohne Hast
法語 (expr. idiom.)? sans se presser, sans hate, avec lenteur, pas à pas
【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示例】“辦事要思量是對的”,老山東~的說,“不過有的是明擺著的事,也不要掂量。” ◎馮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近義詞】從容不迫、蝸行牛步
【反義詞】快馬加鞭、風風火火、大步流星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做事緩慢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費的時間長(跟“快”相對):慢車。慢走。慢手慢腳。你走慢一點兒,等著他。2.從緩:且慢。慢點兒告訴他,等兩天再說。3.莫;不要:慢道。慢說。4.姓。5.態度冷淡,沒有禮貌:傲慢。怠慢。
【條】:[tiáo]1.木名。山楸。2.細長的樹枝。3.長。4.泛指長條形之物:麵條;布條;金條。5.直。參見“條長”。6.條理;次序。7.到達。8.治理。9.條目;條款。10.指法令、條文。11.猶言條陳,條奏。12.逐一登錄。13.編排。14.列舉。15.見“條遞”。16.量詞。用於計量長形物。17.量詞。用於計量抽象事物。18.古民族條戎的省稱。19.古地鳴條的省稱。20.指漢·條侯·周亞夫。21.姓。[tiāo]同“挑”。采摘。
【斯】:1.文言指示代詞。這;這個;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連詞。于是;就。3.上古漢語指劈、砍:斧以斯之。
【理】:1.物質組織的條紋;紋理:木理。肌理。條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當如此。3.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理科。數理化。4.管理;辦理:處理。理財。當家理事。5.整理;使整齊:理發。理一理書籍。6.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度;表示意見(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見了,誰也沒理誰。置之不理。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