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禮相待的讀音 以禮相待的意思
【解釋】用應有的禮節接待。【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九回:“趙樞密留住禇堅,以禮相待。”【近義詞】禮尚往來【反義詞】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目中無人【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以
- 禮
- 相
- 待
“以禮相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ǐ lǐ xiāng dài]
- 漢字注音:
- ㄧˇ ㄌㄧˇ ㄒㄧㄤ ㄉㄞˋ
- 簡繁字形:
- 以禮相待
- 是否常用:
- 否
“以禮相待”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用應有的禮節加以接待。 辭典解釋
以禮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ㄧˇ ㄌㄧˇ ㄒㄧㄤ ㄉㄞˋ 用尊敬、禮貌的態度相對待。
如:「無論貧富貴賤,她對上門購物的顧客莫不以禮相待,所以生意特別興隆。」
英語 to treat sb with due respect (idiom)?
網絡解釋
【解釋】用應有的禮節接待。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九回:“趙樞密留住禇堅,以禮相待。”
【近義詞】禮尚往來
【反義詞】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目中無人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以禮相待”的單字解釋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禮】:1.“禮”的繁體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識。相距太遠。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實不相瞞。好言相勸。3.姓。4.親自觀看(是不是合心意):相親。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長相。聰明相。可憐相。狼狽相。2.物體的外觀: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發電機有三個繞組,每個繞組叫做一相。6.相態。7.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相馬。8.姓。9.輔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12.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儐相。
【待】:[dài]1.對待:優待。以禮相待。待人和氣。2.招待:待客。3.等待:待業。嚴陣以待。有待改進。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說不說。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認錯了人。[dāi]停留:待一會兒再走。也作呆。
“以禮相待”的相關詞語
* 以禮相待的讀音是:yǐ lǐ xiāng dài,以禮相待的意思:【解釋】用應有的禮節接待。【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九回:“趙樞密留住禇堅,以禮相待。”【近義詞】禮尚往來【反義詞】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目中無人【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用應有的禮節加以接待。辭典解釋
以禮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ㄧˇ ㄌㄧˇ ㄒㄧㄤ ㄉㄞˋ用尊敬、禮貌的態度相對待。
如:「無論貧富貴賤,她對上門購物的顧客莫不以禮相待,所以生意特別興隆。」
英語 to treat sb with due respect (idiom)?
【解釋】用應有的禮節接待。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九回:“趙樞密留住禇堅,以禮相待。”
【近義詞】禮尚往來
【反義詞】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目中無人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禮】:1.“禮”的繁體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識。相距太遠。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實不相瞞。好言相勸。3.姓。4.親自觀看(是不是合心意):相親。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長相。聰明相。可憐相。狼狽相。2.物體的外觀: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發電機有三個繞組,每個繞組叫做一相。6.相態。7.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相馬。8.姓。9.輔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12.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儐相。
【待】:[dài]1.對待:優待。以禮相待。待人和氣。2.招待:待客。3.等待:待業。嚴陣以待。有待改進。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說不說。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認錯了人。[dāi]停留:待一會兒再走。也作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