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怎么讀 禮的意思

漢字 | 禮 |
---|---|
讀音 |
|
注音 | ㄌㄧˇ |
部首 | [礻] 示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7 部外:13 |
異體字 | 禮 豊 ?? ?? ?? ?? ?? ?? 禮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禮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9AE |
其它編碼 | 五筆:pymu 倉頡:iftwt 鄭碼:wsju 四角:35218 |
筆順編碼 | 45242512211251431 |
筆順筆畫 | 丶フ丨丶丨フ一丨丨一一丨フ一丶ノ一 |
筆順名稱 | 點 橫撇/橫鉤 豎 點 豎 橫折 橫 豎 豎 橫 橫 豎 橫折 橫 點 撇 橫 |
禮字的意思
1.“禮”的繁體字。
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
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
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
7.姓。如漢代有禮賢。
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
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禮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禮
lǐ ㄌㄧˇ
“禮”的繁體字。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如:“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儀式。如:“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表敬意的贈品。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姓。如漢代有禮賢。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尊敬、厚待。如:“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英語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rites
德語 Gabe ,Richtigkeit, Korrektur ,Ritus, Zeremonie
法語 rite,cérémonie,semaine,cadeau,présent
禮字的詳細解釋
禮字的辭典解釋
人類的行為規范。《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如:「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儀式。如:「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
表敬意的贈品。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
儒家的經典。參見「[[三禮]]」條。
姓。如漢代有禮賢。
動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于北門外,禮山川丘陵于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
尊敬、厚待。如:「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康熙字典解釋
禮【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3畫
〔古文〕禮????《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左傳》衞大夫禮孔。《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從示。豊者,其器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禮【卷一】【示部】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古文禮。靈啓切〖注〗禮、??,古文。
說文解字注
(禮)??也。見禮記祭義、周易序卦傳。??、足所依也。引伸之凡所依皆曰??。此假借之法。屨、??也。禮、??也。??同而義不同。所?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豐。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故禮字從示。豐者行禮之器。豐亦聲。靈啓切。十五部。
(??)古文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