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有:神、社、禮、祖、福、祿、祥、祝、禍、祀、禪、祠、禧、祈、祐、禱、祚、祁、祗、禎、祔、祺、祉、禘、祇、祜、祫、祎、祧、祛、禳、禋、祏、禰、禫、祓、祆、祕、禖、禩、祲、禊、祼、禃、禇、禔、祅、礽、祊、禛、禨、祹、礿、禟、祃、禴、禬、禑、祋、祤等。
漢字 | 拼音 | 解釋 |
---|---|---|
神 | shén | 1.宗教指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統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靈:神位。財神。無神論。多神教。2.神話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別高超或出奇,令人驚異的;神妙:神速。神效。這事真是越說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費神。聚精會神。雙目炯炯有神。5.神氣:神色。神情。瞧他那個神兒,準是有什么心事。6.聰明;機靈:瞧!這孩子真神。7.姓。 |
社 | shè | 1.某些集體組織:詩社。報社。通訊社。合作社。集會結社。2.某些服務性單位:茶社。旅社。旅行社。3.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禮都叫社:春社。秋社。社日。社稷。4.姓。 |
禮 | lǐ | 1.社會生活中由于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婚禮。喪禮。2.表示尊敬的言語或動作:禮節。敬個禮。3.禮物:送禮。獻禮。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4.以禮相待:禮賢下士。5.姓。 |
祖 | zǔ | 1.祖父,稱父親的父親,也用來稱祖父一輩的親屬:祖孫三代。外祖。2.祖宗。泛指祖父以上的先代:高祖。遠祖。3.事業或派別的創始人:鼻祖。祖師爺。 |
福 | fú | 1.幸福;福氣(跟“禍”相對):福利。享福。造福。2.舊時婦女行“萬福”禮:福了一福。3.(Fú)指福建:福橘。4.姓。 |
祿 | lù | 1.古代稱官吏的俸給:俸祿。高官厚祿。無功受祿。2.姓。 |
祥 | xiáng | 1.指吉利:吉祥。不祥。2.姓。 |
祝 | zhù | 1.祝愿:祝你健康。祝兩國的友誼萬古常青。2.姓。3.削;斷絕:祝發為僧(剃去頭發當和尚)。 |
禍 | huò | 1.災難;不幸的事或情況。與“福”相對:災禍。闖禍。2.損害:禍國殃民。 |
祀 | sì | 1.祭祀:祀天。祀孔。祀祖。2.殷代特指年:十有三祀。 |
禪 | chán|shàn | [chán]1.佛教用語,指排除雜念,靜坐:坐禪。參禪。2.泛指佛教的事物:禪林。禪杖。[梵dhyāna][shàn]禪讓:受禪。禪位。 |
祠 | cí | 祠堂:宗祠。武侯祠。 |
禧 | xǐ | (舊讀xī)幸福;吉祥:年禧。福禧。“釐” |
祈 | qí | 1.祈禱:祈福。2.請求;希望:祈求。祈望。敬祈指導。3.姓。 |
祐 | yòu | 同“佑”。 |
禱 | dǎo | 1.宗教徒或迷信的人求神保佑:祈禱。禱告。2.請求;盼望(舊時書信用的敬辭):為禱。至禱。 |
祚 | zuò | 1.福:門衰祚薄。2.君主的位置:帝祚。踐祚。 |
祁 | qí | 1.指安徽祁門:祁紅(祁門出的紅茶)。2.指湖南祁陽:祁劇。3.姓。 |
祗 | zhī | 恭敬:祗候回音(舊時信里要對方回信的客氣話)。 |
禎 | zhēn | 吉祥。 |
祔 | fù | 1.古代祭名。送死者的神主入祖廟,與其先祖共享祭祀。2.合葬。 |
祺 | qí | 吉祥:敬頌近~。 |
祉 | zhǐ | 福:福祉。 |
禘 | dì | 古代一種祭祀。 |
祇 | zhǐ|qí | [qí]1.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2.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3.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zhǐ]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
祜 | hù | 福。 |
祫 | xiá | 古時在太廟中合祭祖先。 |
祎 | yī | 美好(多用于人名)。 |
祧 | tiāo | 1.古代祭遠祖的家廟。后來也指繼承先代。2.遷廟。把隔了幾代的祖宗的神位遷到遠祖廟里。只有本宗之始祖不遷,稱不祧之祖。 |
祛 | qū | 祛除:祛痰。祛暑。祛疑。 |
禳 | ráng | 向鬼神祈禱消除災殃。 |
禋 | yīn | 古代祭天時升煙的一種儀式。也泛指祭祀。 |
祏 | shí | 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室。 |
禰 | mí | (舊讀nǐ)姓。 |
禫 | dàn | 古代除去喪服的祭禮。 |
祓 | fú | 古代一種除災去邪的祭祀活動。有齋戒、沐浴、舉火或用牲口的血涂身等形式。也泛指掃除:祓除。 |
祆 | xiān | 祆教。參見〔拜火教〕 |
祕 | mì|bì | [bì]同“秘”。[mì]同“秘”。 |
禖 | méi | 古代求子的祭禮。也指賜子之神。 |
禩 | sì | 同“祀”。 |
祲 | jìn | 古代迷信稱不祥之氣;妖氣。 |
禊 | xì | 古代春、秋兩季為消除不祥而在水邊舉行的祭祀。 |
祼 | guàn | 古代祭名。祭祀時把奉獻的酒澆在地上。 |
禃 | zhí | 專一。 |
禇 | chǔ | “褚”的訛字。 |
禔 | tí|zhǐ | [zhī]1.安寧。2.福。[zhǐ]古同“祇”,恰好:“臣以三百人眾不敵,禔取辱耳。”[tí]1.安享:“遐邇一體,中外禔福。”2.福。“禔福”就是福安之意。古老的漢字“禔”或許是“平安福”的源頭,《易》曰:“禔旣平”;至清朝各大對外府衙的匾額仍用“中外禔福”。民間及很多宗教也流傳著被賦予某種靈氣的護佑“平安”的圣物被稱之為“平安符(福)”。 |
祅 | yāo | 古同“妖”。 |
礽 | réng | 福。 |
祊 | bēng|fāng | [bēng]1.古代在宗廟門內舉行的祭祀:“設祭于堂,為祊乎外。”2.古代在宗廟門內設祭的地方:“祝祭于祊。”3.中國春秋邑名,今山東省費縣東南。[fāng]古同“方”,指四方之祭。 |
禛 | zhēn | 吉祥(多用于人名)。 |
禨 | jī|jì | [jī]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楚人鬼而越人禨。”[jì]1.洗頭后飲酒:“飲酒者,禨者。”2.洗頭后所飲的酒:“進禨進羞。” |
祹 | táo | 1.福。2.神。 |
礿 | yuè | 祭名,中國夏商兩代在春天舉行,周代在夏天舉行。 |
禟 | táng | 福祐。 |
祃 | mà | 古代在軍隊駐扎的地方舉行的祭禮。 |
禴 | yuè | 古同“礿”。 |
禬 | guì | 1.古代為消災除病而舉行的祭祀:“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2.古代諸侯會聚財物接濟盟國:“以禬禮哀圍敗。”3.古代諸侯接濟盟國的財物:“致禬以補諸侯之災。” |
禑 | xú | 古同“祦”。 |
祋 | duì | 同“殳(shū)”。 |
祤 | yǔ | 〔祋祤〕古縣名,在今中國陜西省耀縣東。 |
* 網站為您提供示字旁的漢字有哪些,示字旁的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