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日暮冒余雪,望煙西澗陰。不因師住遠,何事到山深。
渡子未回舟,立傍沙頭樹。天寒雪欲來,莫滯人歸去。
風吹峨眉云,東依此山住。我來不敢登,只恐還飛去。
扁舟暮歸去,別路江南樹。愁指楚山遙,明朝望君處。
寒色初凝野,秋聲忽在林。遙山不能見,只為晚煙深。
我去尋幽院,師來訪小園。休信不相見,相見本無言。
復澗兼重嶺,云嵐處處生。君家還可認,為有讀書聲。
含暉峰下路,樹石盡垂藤。欲認莓苔跡,相尋行道僧。
寒梢雖數葉,高節傲霜風。寧肯隨團扇,秋來怨篋中。
溪水雖多曲,舟行不憚賒。山山秋樹赤,猶復似桃花。
夕陽數峰遠,靄靄江南思。煙外有鐘聲,山僧獨歸寺。
窗燭泠殘夜,聞蛩更聞雨。秋館總多愁,猶勝在羈旅。
千峰一寺遠,云滿跏趺處。無客伴孤禪,懸燈照深樹。
窈窕復蒙蘢,千山萬竹中。幽人夜驚起,秋雨共秋風。
山房竹雨過,簾影靄春云。得與幽人會,何殊見此君。
矰兒偏吠客,花下臥晴莎。莫出東原獵,春來兔乳多。
日炙態常醺,香生若自焚。夜來端午宴,淡卻美人裙。
斜霏動遠吹,暗馥留微火。心事共成灰,窗間一翁坐。
風殘杏花曉,馬上聞啼鳥。茅店未開門,山多住人少。
陽和受最多,爽氣看應少。晞發此窗前,雞鳴海天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