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碧樹香臺錦繡連,畫師應見亂離前。如今風景那堪寫,廢寺空山鎖暮煙。
吳王廢苑草青青,一騎今朝發野亭。誰道別君行路遠,去時人醉到時醒。
子規啼罷百舌鳴,東窗臥聽無數聲。山空人靜響更切,月落杏花天未明。
花落江南酒市春,逢君歸騎帶京塵。一杯相屬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
欲尋春去怕春休,又值春陰不得游。寂寞西園風雨里,杏花比客更多愁。
阿姬不畏晚寒多,綠舫紅衣柳下過。滿浦秋衣已零落,如何猶唱采蓮歌。
丁零海上節毛稀,幾望南鴻近塞飛。泣盡白頭相別淚,少卿留虜子卿歸。
栗葉翻翻滿寺秋,出門風雨未全收。自慚騎馬非閑客,可是山僧不解留。
笑披紗扇憶當年,只有卿卿最得憐。今日料應花不住,夜燈相伴室中禪。
憑闌兩客怨斜曛,此日同吟只欠君。江閣雖高猶不見,幾重山水幾重云。
雨過春波柳浪香,布帆歸緩怕斜陽。漁人為指江城近,一塔船頭看漸長。
君來春去不相期,空有新愁繞舊枝。總得花看能幾日,最難留惜是芳時。
遠汀斜日思悠悠,花拂離腸柳拂舟。江北江南芳草遍,送君并得送春愁。
小廨寒依竹浦云,酒闌相對說離群。一聲新雁誰先聽,今夜江南我共君。
別淚紛紛逐斷猿,貧交無贈只多言。離愁正似蘼蕪草,一路隨君到故園。
一上香臺看落暉,沙村孤樹晚依依。老僧不出青山寺,只有鐘聲送客歸。
渭城歌罷獨凄然,不及新聲世共憐。今日岐王賓客盡,江南誰識李龜年。
封事朝聞夕拜官,新豐無復客衣寒。書生未有鳶肩相,只說君臣際會難。
田中耒聲歇,煙火西林起。獨立候歸人,柴門夕陽里。
離恨掛帆檣,隨君遠入湘。飛花蕩春影,江水不勝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