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試題及答案(三)

    古代詩歌鑒賞
    25.(2015·湖北省八市聯考)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西陵峽
    孫原湘
    一灘聲過一灘催,一日舟行幾百回。
    郢樹碧從帆底盡,楚臺青向櫓前來。
    奔雷峽斷風常怒,障日峰多霧不開。
    險絕正當奇絕處,壯游毋使客心哀。
    【注】①郢:古代楚國的地名,郢樹指江岸上的樹木。②楚臺:古代楚國地名。在今湖北秭歸縣東。
    (1)“郢樹碧從帆底盡,楚臺青向櫓前來”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試作分析。
     (2)本詩是如何體現“壯游”的?試以詩歌后兩聯加以分析。
    答案:(1)采用動靜結合的寫法,將靜態的“郢樹”“楚臺”寫為動態,而將動態的行船寫為靜態,表現詩人舟行峽中的獨特感受,新穎別致。(從情景交融、夸張和比擬等角度分析亦可。)
    (2)“壯游”體現在詩人摹壯景、抒壯情。通過描繪峽斷風怒,江水咆哮,山高嶺峻,云遮霧障的西陵峽險絕風光;表達了對奇絕壯觀大自然的驚奇、贊嘆的豪壯之情。
     
    26.(2015·貴州省聯考)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東城送客馬上
    宋·賀鑄
    向午孤煙起客檣,一陂春水兩鴛鴦。
    漁童解唱滄浪曲,應笑塵埃馬上郎。
    【注】①九衢(qú):縱橫交錯的大道;繁華的街市。②曲江:唐長安城曲江池,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節游賞勝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舉子舉行宴會,飲酒賦詩。③滄浪曲,即《滄浪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華,亂世獨善其身。
    (1)白詩中頸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
     (2)兩首詩都寫了“送客”,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答案:(1)①本聯運用了對比、反襯手法,②“有”與“無”形成強烈對比,“有”是為了反襯“無”,③以此體現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賞識重用的復雜心情。
    (2)①白詩既有對友人歸京的擔憂、欣羨之情,又有對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對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許之情。②賀詩表達了自己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淡泊,卻被束縛不可解、欲歸隱田園而不得的無奈苦惱之情。
     
    27.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馬詩
    (唐)李賀
    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注】①李賀:祖先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科考。②房星:天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1)請你用三個詞語概括詩中馬的形象特征。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1)“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貴(或:非同尋常)(“非凡馬”“房星”)。②懷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骨”)。③素質一流(“銅聲”)。
    (2)(示例一)托物言志。借素質一流卻境遇不好的“馬”的形象來抒發自己才華超群卻不被重用的怨憤之情。
    (示例二)虛實結合。“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化虛為實,將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地描繪出詩人恰似這匹瘦馬般雖才情卓絕卻景況凄涼的現狀。
    (示例三)夸張。“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一句中,馬雖“瘦骨”卻“帶銅聲”,用夸張的手法著力表現馬的剽悍無比,素質超群。這匹馬也是才華橫溢卻懷才不遇的詩人的寫照。
     
    2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阮 郎 歸
    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棲。
    (1)首句的點明時已“春半”,上闋是從哪些地方體現出來的?
     (2)結合下闋簡要分析末句“畫堂雙燕棲”所蘊含的情感。
    答案:(1)游人踏青,春風和煦,梅子初長,柳條抽葉,白晝變長,蝴蝶紛飛。
    (2)天色漸晚,主人公踏青歸來坐在秋千上,感覺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頭見畫堂上立著兩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單,心生悵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29.(2015·河北省新課標卷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山村
    戴復古
    山崦誰家綠樹中,短墻半露石榴紅。
    蕭然門巷無人到,三兩孫隨白發翁。
    萬竹梢頭云氣生,西風吹雨又吹晴。
    題詩未了下山去,一路吟聲雜水聲。
    【注】①戴復古,南宋詩人。②山崦,山的西面。
    (1)詩的前三聯分別描繪了三幅山村風情畫。這些畫面各有怎樣的特點?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2)詩的最后兩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
    (1)①綠樹紅花圖,充滿盎然生機。綠樹和紅花相互映襯,色彩鮮明。②祖孫相隨圖,怡然溫馨,其樂融融;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細節。③煙云繚繞圖,烘托了山村的幽靜恬淡;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寫出了云聚云散風起云開的景象。
    (2)山村美景讓詩人陶醉,豐富的審美感受急于與人分享;吟哦之聲與潺潺水聲構成和諧的變奏。表達了詩人對幽雅恬靜的山村風情與生活的喜愛、向往之情。
     
    30.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霜天曉角·人影窗紗
    (宋)蔣捷
    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  
    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說與折花人道:須插向,鬢邊斜。
    【注】①從他:聽任他。②檐牙:高高翹起的屋角。
    (1)詞中的說話人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分析。
     (2)請簡析這首詞的語言特點。
    答案:(1)形象:①性格溫和(可結合“折則從他折去”具體分析);②善良(可結合“折則從他折去”“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具體分析);③“細心”或“細膩”(可結合“是誰來折花”“知折去,向誰家”具體分析);④“愛美”或“品味高雅”(可結合“須插向,鬢邊斜”等句子具體分析)。
    (2)語言特點:樸素自然。如“是誰來折花”“知折去,向誰家”“折時高折些”等,都是口語化的語句,明白曉暢。
     
    31.(2014·上海市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浪淘沙
    鄧 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  
    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
    【注】①鄧剡:南宋詞人,追隨文天祥抗元。南宋滅亡后,被俘北上,此詞是途經建康(今南京)時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據史料記載,西晉滅亡后南渡士人經常相邀到此。
    (1)本詞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作具體分析。
     (2)結合全詞的內容,談談作者“枕簟涼生”“涼”的原因。
    答案:(1)①用典,“客身”句化用李煜的“夢里不知身是客”的詞句,寫出自身的飄零之況;“新亭”句,運用西晉滅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嘆和相慰,寫出亡國之痛。②融情于景“井桐一葉做秋聲”,秋葉飄落暗含著盛極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愴。
    (2)①秋天到來,客觀氣候的轉涼;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涼身世;③家國淪亡的悲涼。
     
    32.(2015·吉林省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別 離
    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注】①螫:毒蛇咬人。②解腕:斬斷手腕,以保全性命。
    (1)請指出詩歌頷聯所運用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1)一是:直抒胸臆。抒寫了壯士持劍壯別奔赴戰場,不愿做游子那樣滿臉離愁,表達了作者對壯士情懷的贊美。二是:反襯手法。用離愁滿面的游子之態,襯托持劍豪飲赴戰場的壯士,突出壯士立志報國的豪邁之情。或:對比手法。將游子與壯士進行對比,表達出壯士應當持劍而去建功立業,不應該做一個浪蕩游子而無為。通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壯士的贊美之情。
    (2)詩歌中塑造的是一位仗劍為功名的壯士(大丈夫)形象:有淚不輕易流出,更不會在離別之際灑淚,是剛毅堅強的寫照;愿持劍豪飲,慷慨作別,要去建功立業,胸懷遠大抱負;不惜斬斷手腕,以去毒患,也要實現理想,為了理想不怕犧牲。
     
    3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南柯子·丁酉清明
    黃 昇
    天上傳新火,人間試裌衣。定巢新燕覓香泥。不為繡簾朱戶說相思。  
    側帽吹飛絮,憑欄送落暉。粉痕銷淡錦書稀。怕見山南山北子規啼。
    【注】①季節變換時所取之火叫新火。
    (1)有人說這首詞除最后一句外均未直言情恨,卻句句情滿恨溢。你是否同意這一評價?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
     (2)詞的最后一句作者寫到了“怕”,他為何而“怕”?請簡要分析。
    答案:(1)同意。寫清明復至,以時序變換突出漂泊之久,離恨之長;新燕棲舊巢,飛銜香泥,歡忙美好景象反襯人之離別;佳人空守閨閣,游子有家難歸,悵恨無期。風吹飄絮側帽獨行,憑欄遠眺獨送落日余暉,心中更加凄涼。閨中人書信上的淚痕已消逝,可見藏之已久與書信之稀,徒增思念之情。
    (2)子規啼叫的聲調非常凄切,行人聽來尤為感傷。而暮春時節山南山北到處是子規的啼叫,即使不愿聽見,也不得不聽見。一個“怕”字,寫盡了作者無可逃脫的離別之恨。
     
    34.(2015·西藏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子 規
    [唐]吳融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注】①吳融: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2)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1)表現了詩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鄉的悲愁。詩人運用托物抒懷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鵑鳥啼聲凄切這一特點,反復著墨渲染,表達流寓荊南、漂泊失意和遠離故土、思念故國的悲愴情懷。
    (2)①托物抒情,作者借子規雨中、晚間凄切的悲鳴,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②融情于景,詩中“雨暗”“月斜”等景物描寫,都融入了詩人的失意與傷懷;③以景襯情,“故國春來,草木榮生”等景象,反襯了子規孤身飄蕩、哀告無門的悲慘命運。
     
    35.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注】①北山:即鐘山,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隱居。
    (1)請分析首句中“輸”字的妙處。
     (2)詩的三四句描繪出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案:(1)“輸”字用了擬人化(化靜為動)手法,北山將翠綠的泉水輸送給山塘,春水漲滿陂堤,呈現出滟滟的波光,生動傳神地描寫出春天的生機盎然。
    (2)①詩人悠閑地數著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尋著碧綠的春草回家。②“坐久”“歸遲”表現出詩人的從容不迫,悠閑自得。③“細數”“緩尋”則暗含了一種百無聊賴的閑愁。
     
    36.(2015·哈爾濱市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落 梅
    (宋)劉克莊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注】①莓苔,苔蘚植物,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1)“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它們的“同工”之處。
     (2)本詩后兩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1)兩句詩表面上都寫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涼,贊美梅花雖遭不幸,但香氣經久不滅。實際上托物言志,贊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慘遭遷謫放逐但仍堅守志節的遷客騷人。
    (2)采用比喻手法。把胡亂使用對百花生殺予奪的權力的“東風”比作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執掌權柄者,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頭指向歷史和現實中的一切嫉賢妒能、打擊人才的當權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對這種不尊重人才現象的強烈不滿。
     
    37.(2014·汕頭市一模)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蝶戀花·早行
    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轆轤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注】①更漏:即刻漏,古代計時器。②轆轤:井上汲水轤轆轉動的聲音。③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顆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1)“淚花落枕紅綿冷”中的“冷”字為什么耐人尋味?
     (2)本詞最后兩句是“以景結情”的成功的妙句。請作簡要的賞析。
    答案:
    (1)“冷”字說明淚水早已把枕芯濕透了,枕著會感到比較冷。暗示出女子一夜不曾合眼,仿佛連“紅綿”都感到心寒意冷。“冷”字生動地烘托出傷別的氣氛,形象地表現出離別場景之凄切,悲傷離情之苦楚。
    (2)最后兩句描繪了男女別后的景象,表現的是行者(男子)對女子依依難舍的離愁。以景代情作結,“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比直抒別情更富感染力,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38.(2015·新疆檢測)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唐]李白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余秋草洞庭間。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宋]黃庭堅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帝子③湘娥:娥皇、女英;堯之二女,故稱“帝子”;為舜之二妃,溺死后為神,住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②君山:在岳陽西洞庭湖內。
    (1)黃庭堅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
     (2)兩首詩所寫洞庭湖的景色,各有什么特點?
    答案:
    (1)詩人是用襯托、設境的方法來表現感情的。首句用“滿川風雨”反襯興致之高;三四句設想在湖風撲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細細觀賞君山,表現胸襟開闊,意氣風發。
    (2)李白詩所寫洞庭湖的景色,空靈、秀美;黃庭堅詩所寫洞庭湖的景色,開闊、壯麗。
     
    39.(2014·佛山市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渡黃河
    謝榛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注】①謝榛:明代詩人,終身未能入仕。
    “風掃雁沙平”一句寫得極妙,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岸邊堆積如雁形的沙石也被狂風一掃而平,既形象地寫出了風力之強勁,又突出了黃河的洶涌澎湃,風助水勢,水借風威。
    * 古代詩歌鑒賞25.(2015·湖北省八市聯考)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西陵峽孫原湘一灘聲過一灘催,一日舟行幾百回。郢樹①碧從帆底盡,楚臺②青向櫓前來。奔雷峽斷風常怒,障日峰多霧不開。險絕正當奇絕處,壯游毋使客心哀。【注】①郢:古代楚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