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套古詩歌鑒賞練習及答案
村 居
張舜民
水繞陂田水繞籬, 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 帶得寒鴉兩兩歸。
(1)詩的后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整首詩描繪的秋月村居圖風格怎樣?
2.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從軍行七首(其四)
王昌齡
青海烏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返。
請將一、二句設想成次第展開的廣闊畫面。
3.閱讀下面各段詩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 約 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乙) 雨 晴 王 賀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甲、乙兩首詩描寫了不同季節的景物。仔細閱讀后填寫下列表格。
(2)甲、乙兩首詩后兩句都提供了讓讀者自己想像的余地,試想像各是什么情形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晝居池上亭獨吟
劉禹錫
日午樹陽正, 獨吟池上亭。
靜看蜂教誨, 閑想鶴儀形。
法酒調神氣, 清琴入性靈。
浩然機已息, 幾杖復何銘?
古人寫詩很講究詩歌意象的塑造,這首詩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詩中的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月上瓜舟·南徐多景樓作
張輯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唯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請結合詞的上闕,簡要分析“幾多愁”中詞人“愁”的具體內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尺,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本詞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用語含蓄,暗含著作者怎樣的心情?“載不動、許多愁”歷來為人所稱道,這一句好在哪里?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咸陽值雨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蒙隔漁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云將入岳陽天。
宿城南亡友別墅
水流花落嘆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
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還似”二字在兩首詩中不同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狂 夫
杜 甫
萬里橋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蓧娟娟凈, 雨浥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 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古人評詩時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簡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二聯兩句中“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
9.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千古名句,請品味句中“輕”“鬧”的妙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端 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 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閑居。這是作者滯留異鄉,思念妻子之作。
清代馮浩《玉谿生詩箋注》引楊守智評說第二句中的“敵”字說:“敵”字險而穩,這里本可以用一個“對”字,為什么用成“敵”字,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1)請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處。
_____________
(2)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
12.閱讀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玉芙蓉]喜雨
(明)馮惟敏
①②初添野水涯,細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災不數千金價,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開罷:蕎花,豆花,眼見的葫蘆棚結了個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積水。②芃(pēng);茂盛的樣子
(1)這支曲子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
(2)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來抒情?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和感情?
_____________
13.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淮中晚泊犢頭
蘇舜軟
春陽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陰。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滿川風雨看潮生。
本詩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遠景近景結合,很有層次感,試作分析。
_____________
1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淮陰行五首(其四)
劉禹錫
何物令儂羨? 羨郎船尾燕。
銜泥趁檣竿, 宿食長相見。
古人在評論此詩時曾說本詩運用了比興托物抒懷的手法,來表現詩中女主人的思想感情。你是否同意這一說法?為什么?試結合三、四句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
15.閱讀下面唐詩,回答問題。
憶 昔
韋 莊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秋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 露桃花里不知秋。
①②③西園公子名無忌, 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 夕陽唯見水東流。
[注]①西園公子:曹魏時,曹丕、曹植為公子時曾居“西園”,在此夜宴文士。②無忌:戰國時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傳是南國一善歌少女的名字。樂府詩《莫愁樂》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這首詩巧用典故,語涉雙關,以頸聯(五、六兩句)為例,就其中一種手法做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
(2)“夕陽唯見水東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
16.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古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荊楚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指出這兩首詩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7.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夜 坐
張 耒
庭戶無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 數葉迎風尚有聲。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詩的突出特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李商隱的一首詩,讀后回答問題
風 雨
凄涼寶劍篇, 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 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 銷愁斗幾千。
(1)請解釋“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聯句的含義,并點評其在煉字煉句方面的獨到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請指出本詩在表現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牛在夕陽中漫步回村,背上沒有牧童,卻馱著幾只悠閑自在的寒鴉;(2)清幽、寧靜、和諧。
2.(青海湖上空,濃云彌漫,綿延千里的雪花顯得蒼茫暗淡,越過雪山,是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走,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
3.(1)甲:黃梅時節(或初夏),家家雨,處處蛙。乙:春天,蜂蝶(或葉);(2)甲:由對客人的等待、想像客人不來的種種情況(言之成理即可)。乙:由蜂蝶飛過墻想像鄰家的春色(言之成理即可)。甲詩重在客人未到的緣由,乙詩重在想象鄰家的春色何在。
4.(詩中的詩人是一個備受打擊,但仍然抗爭不屈的形象,詩人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詩人積極參加政治革新,后遭打擊,也曾產生過退隱念頭,但從蜂、鶴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鶴自勵,表明要像蜂那樣勤勞勇敢,像鶴那樣志趣高尚,進德修身,心存社稷,詩人有著崇高的生活目標和美好的情趣。在被排擠出朝廷之后,飲酒調節精神,撫琴陶冶性靈,寄托高潔情懷。表現了詩人不甘沉淪,在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面對不平的現實,詩人對朝廷的“有士不用”也隱隱透出內心的不平之氣)
5.(①登樓北望,看見寒草連天的荒敗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陸沉,中原陷于金人之手;③春去秋來,時光流逝,中原恢復無望。)
6.(“風住塵香花已盡”句暗含著作者對春天逝去的惋惜、傷感和對自身年華已逝、流蕩無依的感慨;“載不動、許多愁”好在用夸張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現的愁有了重量和質感,造語奇特而有新意)
7.(《咸陽值雨》中的“還似”二字將洞庭曉景和咸陽雨景聯系起來,突出了景色的煙雨空濛,描繪了一幅壯闊飛動,無比清奇的圖畫;《宿城南亡友別墅》中的“還似”二字將前兩句的撫今——由自然界的變化想到人世間的無常和后兩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殘夢猶存的孤寂凄清聯系起來,突出了悲傷之情)
8.(“含”和“浥”是頷聯的詩眼。“含”字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動地寫出了風的輕微,給人以小心愛護之感;“浥”比洗、灑一類字更為輕柔,生動形象地寫了雨之細小)
9.(如絲的楊柳臨風飄拂,如輕煙淡霧,這已是絕妙的比喻,但詞人還覺不夠,又用通感的手法,著一“輕”字,讓氣溫有重量,似乎可稱斤計兩;紅杏的枝頭,開滿了絢爛的花朵,作者用一“鬧”字描寫花滿枝頭吐花噴焰的景象,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
10.(用“對”字,雖說比較平穩而渾成,但“對”只表現“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之狀,偏于客觀描繪。而“敵”字則除了含有“對”的意思之外,還兼傳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種難以言狀的心靈深處的凄愴,那種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觀精神狀態)
11.(1)“無定河邊骨”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對比效果。(2)表現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12.(1)語言樸素通俗,生動形象,輕快活潑,饒有情趣;
(2)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歡悅心情和與農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13.詩中第一、二句寫遠景,寫蒼茫開闊的原野景色,第三、四句寫近景,交代時間已近傍晚,本來迷茫陰沉的天色更顯朦朧;第一、三句寫靜景,草色青青,春陰迷離,第二、四句寫動景,夜泊孤舟,看滿川風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詩視角忽遠又近,有面有點,變換交叉,富有立體感)
14.(同意。本詩用比興托物抒懷的手法,詩人不說女主人想以身相隨遠行的丈夫,而說羨慕隨船遠行的燕子,婉轉達意,以曲取勝,羨慕燕子,意在希望能像燕子那樣天天見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況,出語溫柔體貼,細膩地表達了少婦對丈夫的深情厚愛)
15.(1)把諷喻唐末王孫貴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這些歷史風流人物身上,這是用典;用傳說中善歌女子的名字,諷喻浮華女子不解國事艱難,這是用典。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了對唐王朝頹勢難挽,行將覆滅的悲傷。(從作者個人角度回答,抒發了身世滄桑之痛,亦可)
16.(兩詩均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李詩以眼前所見之景間接抒情;孟詩除借想像間接抒情外,還有直接抒情)
17.(同意。這首詩描繪了秋夜之景,上聯突出了秋夜的清幽寂靜,下聯描寫了殘葉“迎風尚有聲”的情景,全詩沒有一個情字,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胸懷與抱負卻躍然紙上)
18.(1)“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上句實中有虛,以風雨中飄零遍地的黃葉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際,與上句實寫青樓管弦形成鮮明的對比。“仍”有更、兼之意,不僅寫出了風雨的無情,更有力地透出了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自”有轉折之意,又有自顧的意思,刻盞青樓富貴自顧享樂的情態,表現了詩人對冷酷的社會和人際關系的憤激之情。
(2)對比鮮明,即環境的冷酷與作者內心的熱情、抗爭的巨大反差。
張舜民
水繞陂田水繞籬, 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 帶得寒鴉兩兩歸。
(1)詩的后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整首詩描繪的秋月村居圖風格怎樣?
2.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從軍行七首(其四)
王昌齡
青海烏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返。
請將一、二句設想成次第展開的廣闊畫面。
3.閱讀下面各段詩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 約 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乙) 雨 晴 王 賀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甲、乙兩首詩描寫了不同季節的景物。仔細閱讀后填寫下列表格。
(2)甲、乙兩首詩后兩句都提供了讓讀者自己想像的余地,試想像各是什么情形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晝居池上亭獨吟
劉禹錫
日午樹陽正, 獨吟池上亭。
靜看蜂教誨, 閑想鶴儀形。
法酒調神氣, 清琴入性靈。
浩然機已息, 幾杖復何銘?
古人寫詩很講究詩歌意象的塑造,這首詩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詩中的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月上瓜舟·南徐多景樓作
張輯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唯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請結合詞的上闕,簡要分析“幾多愁”中詞人“愁”的具體內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尺,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本詞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用語含蓄,暗含著作者怎樣的心情?“載不動、許多愁”歷來為人所稱道,這一句好在哪里?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咸陽值雨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蒙隔漁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云將入岳陽天。
宿城南亡友別墅
水流花落嘆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
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還似”二字在兩首詩中不同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狂 夫
杜 甫
萬里橋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蓧娟娟凈, 雨浥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 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古人評詩時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簡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二聯兩句中“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
9.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千古名句,請品味句中“輕”“鬧”的妙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端 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 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閑居。這是作者滯留異鄉,思念妻子之作。
清代馮浩《玉谿生詩箋注》引楊守智評說第二句中的“敵”字說:“敵”字險而穩,這里本可以用一個“對”字,為什么用成“敵”字,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1)請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處。
_____________
(2)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
12.閱讀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玉芙蓉]喜雨
(明)馮惟敏
①②初添野水涯,細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災不數千金價,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開罷:蕎花,豆花,眼見的葫蘆棚結了個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積水。②芃(pēng);茂盛的樣子
(1)這支曲子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
(2)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來抒情?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和感情?
_____________
13.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淮中晚泊犢頭
蘇舜軟
春陽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陰。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滿川風雨看潮生。
本詩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遠景近景結合,很有層次感,試作分析。
_____________
1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淮陰行五首(其四)
劉禹錫
何物令儂羨? 羨郎船尾燕。
銜泥趁檣竿, 宿食長相見。
古人在評論此詩時曾說本詩運用了比興托物抒懷的手法,來表現詩中女主人的思想感情。你是否同意這一說法?為什么?試結合三、四句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
15.閱讀下面唐詩,回答問題。
憶 昔
韋 莊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秋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 露桃花里不知秋。
①②③西園公子名無忌, 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 夕陽唯見水東流。
[注]①西園公子:曹魏時,曹丕、曹植為公子時曾居“西園”,在此夜宴文士。②無忌:戰國時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傳是南國一善歌少女的名字。樂府詩《莫愁樂》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這首詩巧用典故,語涉雙關,以頸聯(五、六兩句)為例,就其中一種手法做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
(2)“夕陽唯見水東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
16.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古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荊楚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指出這兩首詩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7.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夜 坐
張 耒
庭戶無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 數葉迎風尚有聲。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詩的突出特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李商隱的一首詩,讀后回答問題
風 雨
凄涼寶劍篇, 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 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 銷愁斗幾千。
(1)請解釋“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聯句的含義,并點評其在煉字煉句方面的獨到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請指出本詩在表現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牛在夕陽中漫步回村,背上沒有牧童,卻馱著幾只悠閑自在的寒鴉;(2)清幽、寧靜、和諧。
2.(青海湖上空,濃云彌漫,綿延千里的雪花顯得蒼茫暗淡,越過雪山,是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走,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
3.(1)甲:黃梅時節(或初夏),家家雨,處處蛙。乙:春天,蜂蝶(或葉);(2)甲:由對客人的等待、想像客人不來的種種情況(言之成理即可)。乙:由蜂蝶飛過墻想像鄰家的春色(言之成理即可)。甲詩重在客人未到的緣由,乙詩重在想象鄰家的春色何在。
4.(詩中的詩人是一個備受打擊,但仍然抗爭不屈的形象,詩人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詩人積極參加政治革新,后遭打擊,也曾產生過退隱念頭,但從蜂、鶴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鶴自勵,表明要像蜂那樣勤勞勇敢,像鶴那樣志趣高尚,進德修身,心存社稷,詩人有著崇高的生活目標和美好的情趣。在被排擠出朝廷之后,飲酒調節精神,撫琴陶冶性靈,寄托高潔情懷。表現了詩人不甘沉淪,在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面對不平的現實,詩人對朝廷的“有士不用”也隱隱透出內心的不平之氣)
5.(①登樓北望,看見寒草連天的荒敗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陸沉,中原陷于金人之手;③春去秋來,時光流逝,中原恢復無望。)
6.(“風住塵香花已盡”句暗含著作者對春天逝去的惋惜、傷感和對自身年華已逝、流蕩無依的感慨;“載不動、許多愁”好在用夸張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現的愁有了重量和質感,造語奇特而有新意)
7.(《咸陽值雨》中的“還似”二字將洞庭曉景和咸陽雨景聯系起來,突出了景色的煙雨空濛,描繪了一幅壯闊飛動,無比清奇的圖畫;《宿城南亡友別墅》中的“還似”二字將前兩句的撫今——由自然界的變化想到人世間的無常和后兩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殘夢猶存的孤寂凄清聯系起來,突出了悲傷之情)
8.(“含”和“浥”是頷聯的詩眼。“含”字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動地寫出了風的輕微,給人以小心愛護之感;“浥”比洗、灑一類字更為輕柔,生動形象地寫了雨之細小)
9.(如絲的楊柳臨風飄拂,如輕煙淡霧,這已是絕妙的比喻,但詞人還覺不夠,又用通感的手法,著一“輕”字,讓氣溫有重量,似乎可稱斤計兩;紅杏的枝頭,開滿了絢爛的花朵,作者用一“鬧”字描寫花滿枝頭吐花噴焰的景象,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
10.(用“對”字,雖說比較平穩而渾成,但“對”只表現“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之狀,偏于客觀描繪。而“敵”字則除了含有“對”的意思之外,還兼傳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種難以言狀的心靈深處的凄愴,那種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觀精神狀態)
11.(1)“無定河邊骨”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對比效果。(2)表現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12.(1)語言樸素通俗,生動形象,輕快活潑,饒有情趣;
(2)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歡悅心情和與農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13.詩中第一、二句寫遠景,寫蒼茫開闊的原野景色,第三、四句寫近景,交代時間已近傍晚,本來迷茫陰沉的天色更顯朦朧;第一、三句寫靜景,草色青青,春陰迷離,第二、四句寫動景,夜泊孤舟,看滿川風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詩視角忽遠又近,有面有點,變換交叉,富有立體感)
14.(同意。本詩用比興托物抒懷的手法,詩人不說女主人想以身相隨遠行的丈夫,而說羨慕隨船遠行的燕子,婉轉達意,以曲取勝,羨慕燕子,意在希望能像燕子那樣天天見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況,出語溫柔體貼,細膩地表達了少婦對丈夫的深情厚愛)
15.(1)把諷喻唐末王孫貴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這些歷史風流人物身上,這是用典;用傳說中善歌女子的名字,諷喻浮華女子不解國事艱難,這是用典。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了對唐王朝頹勢難挽,行將覆滅的悲傷。(從作者個人角度回答,抒發了身世滄桑之痛,亦可)
16.(兩詩均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李詩以眼前所見之景間接抒情;孟詩除借想像間接抒情外,還有直接抒情)
17.(同意。這首詩描繪了秋夜之景,上聯突出了秋夜的清幽寂靜,下聯描寫了殘葉“迎風尚有聲”的情景,全詩沒有一個情字,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胸懷與抱負卻躍然紙上)
18.(1)“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上句實中有虛,以風雨中飄零遍地的黃葉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際,與上句實寫青樓管弦形成鮮明的對比。“仍”有更、兼之意,不僅寫出了風雨的無情,更有力地透出了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自”有轉折之意,又有自顧的意思,刻盞青樓富貴自顧享樂的情態,表現了詩人對冷酷的社會和人際關系的憤激之情。
(2)對比鮮明,即環境的冷酷與作者內心的熱情、抗爭的巨大反差。
上一篇: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閱讀答案及賞析
下一篇:鄭燮《題畫竹》閱讀答案
* 村居張舜民水繞陂田水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1)詩的后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整首詩描繪的秋月村居圖風格怎樣?2.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從軍行七首(其四)王昌齡青海烏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