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詩歌意象鑒賞高考真題及答案

    詩歌意象鑒賞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04年吉林、黑龍江、四川、云南卷,6分)
    木蘭花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 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04年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6分)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04年廣西、海南、西藏、陜西、內蒙古卷,6分)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
    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4、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04年青海卷,6分)
    江城子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始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5、讀下面的詩,完成①—②題。(04年北京卷,4分)
    紅梅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 詩老:指蘇拭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地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感。
    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
    D.“酒暈”旬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②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起裝點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C.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
    光。
    D.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操。
    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04年天津卷,6分)
    聽蜀僧濬彈琴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響入霜鐘③。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① 綠綺: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種,霜降而鳴。
    詩的第二聯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了什么?
    答:
    7、閱讀下面的詩和對聯,完成第16—18題。( 04年上海卷,8分)
    赤壁杜庠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②。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③眼里已無吳,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
    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 ②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 ③曹瞞:即曹操。
    上聯: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下聯: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
    ——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①詩的第二聯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了什么?
    ②對聯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事
    。(2分)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04年廣東卷,6 分)
    江漢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沖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擾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
    境。
    9、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04年福建卷,6分)
    秋 夜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
    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根據提示,賞析第四句。(04年湖南省卷,6分)
    聽鄰家吹笙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聽笙詩。笙是一種由多根簧管組成的樂器,其形參差如鳳翼,其聲清亮如鳳鳴,故有“鳳吹”之稱。傳說仙人王子
    喬亦好吹笙作鳳鳴,此詩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寫宛如鳳鳴的笙曲似從天而降,極言其超凡絕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聲,而說笙聲來自彩霞之上,通過想象中的
    奏樂環境之美,烘托出笙樂的明麗絢爛。
    第二句,緊承上句,寫詩人對笙聲實際來源的懸想揣問。笙聲奇妙,引得詩人尋聲暗問。這一句不僅點了題,同時也間接地表現了笙樂
    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來,但詩情產生了跌宕。一墻之隔,竟無法逾越,咫尺天涯,頓生“天上人間”的悵惘和更加強烈的憧憬,從而激
    發更為絢麗的幻想。
    第四句,

    參考答案
    1、答: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縠;然后是楊柳初醒,嫩綠淺碧,遙望一片青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一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讓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2、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3、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4、“水無情”明寫落日余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本詞同第三冊李白的《越中覽古》的主旨相近,應不難作答。
    5、①C ②A
    6、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贊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3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月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7、(1)“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動作、技藝) “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
    (2)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 ② 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8、②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 ③從角度、內容、語言三方面綜合考慮。
    9、“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環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 詩歌意象鑒賞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04年吉林、黑龍江、四川、云南卷,6分)木蘭花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注]縠皺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