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要的古詩詞簡析(備考)
1、《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思想內容】這首詩既寫了作者客旅他鄉的羈旅之情,又寫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胸襟。
【名句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①新生事物總是在舊事物還未消亡之時涌現(任何事物不是盡善盡美)。②時序交替,時光匆匆不可待。③黑暗、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給人以積極、樂觀向上的鼓舞力量。
2、《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思想內容】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悶。似乎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名句賞析】后兩句并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說其事,并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里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
3、《浣溪沙—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思想內容】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下闋:詩人是真的認為:人可以返老還童嗎?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當益壯。詩人雖被貶謫黃州,卻仍曠達樂觀,不服老,不嘆老,自強不息,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勇敢地面對生活,這樣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4、《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思想內容】詞人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村野成趣的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藝術手法】①采用了側面烘托和動靜相映的表現手法。明月、清風、稻花、星雨、茅店、溪橋、驚鵲、鳴蟬、青蛙,原都是無情物,但對這些客觀景物的描寫,卻烘托出作者的歡快情緒。②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如實地描寫出來,清新活潑,搖曳多姿,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使人讀來感到異常親切自然。
5、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思想內容】表現對友人深深的同情和關切。
【名句賞析】后兩句,面對朋友被貶往荒涼僻遠的地方,自己遠隔千里,無法相送,詩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顆愁心帶到朋友的身邊,伴隨朋友前往貶謫之地,分擔他的痛苦。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
6、《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思想內容】《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也流露出頗為濃厚的禪隱傾向。
【名句賞析】
①“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曲徑通幽處”引發人豐富的聯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于實寫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一套彎彎曲曲的小徑通向遠方,遠處花木扶疏,一座禪房在花木叢中若隱若現。
②“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描寫出大自然萬物和諧的景象,一個“悅”字,“使……歡悅”,表現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悅。“空”消除。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潭影空人心”更進一步表現了作者在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③“萬籟此俱寂,但余鐘馨音”以動顯靜,以鐘馨音響輕輕回蕩,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而耳中只有鐘磬音,也表現了一心向往佛門清靜的心情。
7、《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思想內容】本詞追憶了作者當年在起義軍中的火熱的戰斗生活,抒發了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也表現了壯志未酬、報國無路的悲憤。
【名句賞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這是作戰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卻”二字寫得很好,人們通常說“了卻心病一樁”,這兩字正有這樣的意思。現實無奈,終于在夢中“了卻”了驅金復國這一宿愿,語中充滿意氣昂揚的欣慰之情。但夢境畢竟代替不了現實。
【藝術特色】層次鮮明,全詞僅十句,卻一層一層地描寫了抗金戰斗生活的情景,展開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層層擴大的畫面。
8、《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思想內容】記敘了這次出使的經歷,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表現了當時西域領土的廣大,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名句賞析】頷聯: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飄飛不定的蓬草。“歸雁”是北歸的雁,雁往北歸,是歸家;自己也往北去,與雁同行,卻是離家。表達內心的寂寞傷感(被排擠出朝庭的傷感和怨憤)。
頸聯寫景:大漠無邊,長天空闊,兩相對映,壯闊而單調。在這廣闊的背景上,一縷直上青天的輕煙,以及滾滾的黃河呼嘯著奔騰而去,在河的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好一幅蒼涼闊大壯觀的大漠黃昏圖!
9、《黃鶴樓—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思想內容】全詩充滿了詩人對世事渺茫的愁緒,其中,不但含有鄉愁,而且通過思鄉抒發了仕途失意的憂憤,滿紙愁情,但不絕愁,精神意象絕不頹唐。
【名句賞析】“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的蒼茫、“煙波”的迷蒙,與悵然的鄉愁交織,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10、《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名句賞析】詩人睹物傷情,仿佛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鳥兒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煉字煉詞】
“深”:表面寫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實際寫出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飽含了憂國之情。
“搔”:時局動亂國事危急造成骨肉分離,烽火不息致使家書斷絕,這些都使詩人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撓頭皮度日如年,以至頭發變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難以勝簪了。這一細節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11、《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思想內容】這篇悲憤的七絕,觸景生情,借古諷今,抨擊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層人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憤。
【名句賞析】“煙籠寒水月籠沙”,互文見義,“煙”和“月”既“籠寒水”又“籠沙”。兩個“籠”字連用,將輕煙、淡月、寒水、細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冷清的景象。
【煉字煉詞】“猶”字意味深長,形象地表現了晚唐統治者重蹈覆轍,正沿著亡國道路走下去的情形,以辛辣的嘲諷,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也蘊含著對世道的憤慨。
1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思想內容】以愛國之夢境抒發憂國憂民之情懷。
【名句賞析】后兩句以夢境抒發愛國之情懷。“僵臥”、“夜闌”是夢境產生的前提。為國戍邊的情懷是夢境產生的主觀因素。“風吹雨”是夢境產生的外界條件。最后一句,寫夢境。“鐵馬冰河”的夢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更多聯想、想象的空間。
關鍵詞:前兩句集中于“思”,表現詩人的愛國思想;后兩句集中于“夢”,幻化出詩人魂牽夢繞的情境,從側面反映出國家民族支離破碎的社會現實。
13、《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思想內容】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名句賞析】尾聯: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國的必死決心,及對自己為國盡忠為民效命必將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正義事業從容就義。
【藝術手法】
頷聯: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用“風飄絮”來比喻破碎山河,用“雨打萍”來比喻浮沉的身世,表達了對國勢危亡的擔憂、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悲嘆。
頸聯:巧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思想內容】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送別詩。詩人抒寫惜別之情,表現了詩人的寬闊的胸襟,洋溢著對友人的深厚感情。
【名句賞析】詩的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而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句。
15《己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思想內容】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壯志未酬而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和至死不渝的執著奉獻態度。
【名句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作者以落花自喻,落花有情,寄托了詩人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余力的情懷。后人用此句贊美執著的奉獻精神。
【藝術特色】抒情敘事相結合。離別愁緒和回歸喜悅相融,既有“浩蕩離愁”、白日西斜,又有“吟鞭東指”、廣闊天涯,兩種情景互為映襯,自然引出后兩句以花為喻,表明心志。
16、《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思想內容】這首詩從整體上勾畫了泰山的宏偉景象,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洋溢著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氣。
【名句賞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煉字煉詞】“陰陽割昏曉”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7、《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思想內容】不畏艱難,對前途充滿信心
【名句賞析】后兩句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之中,借景抒懷,闡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的哲理,同時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難,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思想感情。
18、《論詩—趙翼》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思想內容】詩歌創作要有時代精神與個人獨創,反對泥古不化。
【名句賞析】后兩句指出國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只有幾百年而已。
19、《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思想內容】描畫了秋天黃昏的景色,烘托浪跡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傍惶悲苦的情懷。
【名句賞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三組自然景物意象中,一共列出九種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都是色彩灰暗、氣氛蒼涼的,它們對游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而“小橋流水人家”,印畫出寧靜幽美、安逸舒適的村落人家風光,它們從反面襯出游子思鄉的愁緒。這句話渲染了悲涼氣氛,烘托了游子的思鄉之情。
20、《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思想內容】這是古代酬贈詩中的一篇優秀之作,時間由過去到現在和未來,情調由低沉到高昂,恰當用典,含義豐富,耐人尋味。作者在詩中不僅表達了長年被貶偏遠之地、政治失意的憤懣,而且表示了對生活、對未來的積極、樂觀精神。
【名句賞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以“沉舟”“病樹”作為反襯,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于生機的景象,“沉舟”“病樹”比喻自己,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現在人們賦予它新的意義,常用它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21、《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7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思想內容】抒發詩人羈旅他鄉對友人思念的深情。
【名句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以未來想象中的歡聚許諾友人,不僅是暫且寬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剪燭西窗”已作為思念朋友、渴望團聚的成語,活在后人的語言中。
【煉字煉詞】“漲”字,富于動態形象,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了回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境。
22、《無題—李商隱》
【思想內容】寫的就是戀人間的分離和相思。
【名句賞析】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以“春蠶”“蠟炬”為喻,并運用了諧音的方法,以“絲”諧“思”。巧用比喻和諧音淋漓盡致地表現主人公相思之情。本義:我的思念如春蠶吐絲到死才能停,我的淚水像燭淚燒成灰燼方流盡。今人常用來形容為國為民服務,盡心盡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這種奉獻精神。
【賞析手法】詩人以低回往復的手法層層深入地開拓“別難”的境界,如同一支動人的歌,久久留在讀者的心上。
23、《浣溪沙—晏殊》
【思想內容】這首詞通過對舊亭臺、夕陽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年華流逝,好景不常在的感傷之情。
【名句賞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晏殊頗為自得的佳句。首先該句對仗工巧自然,渾然天成,仿佛是信手拈來,絲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跡。其次在于對春末這一季節性特征的典型性描述,表達了盛情難再的無奈和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把詩人的感情表現得細膩生動。
【藝術特色】在情感上跌宕起伏,相互生發;在技巧上化虛為實、一唱三嘆,景與情自然結合、渾然一體,深受人們喜愛。
24、《相見歡—李煜》
【思想內容】這首詞是李煜降宋之后寫的,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是由于它對“離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寫。
【名句賞析】“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絲”與“思”諧音,以絲喻相思、愁思在古詩中常見。這里暗用絲作喻體,卻更進一步,翻出新意。這三句是說,離愁之縈繞心頭,如絲之千頭萬緒,但絲還可以用快刀斬斷,而離愁卻無法割斷;亂絲還可以理順,而離愁卻愈理愈亂。以千絲萬縷之無法剪斷、無法理出頭緒,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解。“剪不斷,理還亂”,現在這一成語,用來形容人內心的煩亂,或形容某些事難以處理解決。
25、《游山西村—陸游》
【名句賞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這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蘊含著生活的哲理,后常用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生出許多希望。
26、《山坡羊 潼關懷古—張養浩》
【思想內容】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觸發了追念古代情懷,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
【名句賞析】①“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生動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郁、氣勢雄渾豪放的感情基調。
②“興,目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從對歷史的認識和思考中,概括出興也好,亡也罷,受苦遭難的終究是黎民百姓。這是作者關心人民疾苦的升華,表現了作者極大的勇氣和膽識,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無限深切的同情,對統治者無比強烈的憤慨。
27、《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煉字煉詞】“幾處”,早鶯尚少,故曰幾處──不多幾處;“誰家”新燕可指,故問誰家──不知誰家。“幾處”“誰家”極有分寸地展現出初春景致。“漸欲”,漸漸就要;“才能”,剛剛能夠。都表現事物在發展變化。“漸欲”“才能”兩個字眼,富于動態,表現出亂花和淺草的勃勃生機。
【名句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詩人看到路畔野花似開未開,但看勢頭不久就會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已是綠草如茵,但草地還不夠深,騎馬走過,馬蹄剛剛被它埋沒起來。西湖之春,到處都是生機勃勃。
【藝術手法】①在行進途中展開景物描寫。開始從孤山寺寫到賈公亭,結尾又寫到東湖白沙堤,詩人足跡遍及大半個西湖;②選取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四句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鶯、燕是禽鳥,屬動物,花和草是植物,這樣的選擇組合,獨具匠心。③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思想內容】這首詩既寫了作者客旅他鄉的羈旅之情,又寫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胸襟。
【名句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①新生事物總是在舊事物還未消亡之時涌現(任何事物不是盡善盡美)。②時序交替,時光匆匆不可待。③黑暗、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給人以積極、樂觀向上的鼓舞力量。
2、《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思想內容】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悶。似乎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名句賞析】后兩句并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說其事,并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里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
3、《浣溪沙—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思想內容】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下闋:詩人是真的認為:人可以返老還童嗎?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當益壯。詩人雖被貶謫黃州,卻仍曠達樂觀,不服老,不嘆老,自強不息,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勇敢地面對生活,這樣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4、《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思想內容】詞人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村野成趣的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藝術手法】①采用了側面烘托和動靜相映的表現手法。明月、清風、稻花、星雨、茅店、溪橋、驚鵲、鳴蟬、青蛙,原都是無情物,但對這些客觀景物的描寫,卻烘托出作者的歡快情緒。②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如實地描寫出來,清新活潑,搖曳多姿,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使人讀來感到異常親切自然。
5、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思想內容】表現對友人深深的同情和關切。
【名句賞析】后兩句,面對朋友被貶往荒涼僻遠的地方,自己遠隔千里,無法相送,詩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顆愁心帶到朋友的身邊,伴隨朋友前往貶謫之地,分擔他的痛苦。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
6、《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思想內容】《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也流露出頗為濃厚的禪隱傾向。
【名句賞析】
①“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曲徑通幽處”引發人豐富的聯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于實寫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一套彎彎曲曲的小徑通向遠方,遠處花木扶疏,一座禪房在花木叢中若隱若現。
②“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描寫出大自然萬物和諧的景象,一個“悅”字,“使……歡悅”,表現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悅。“空”消除。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潭影空人心”更進一步表現了作者在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③“萬籟此俱寂,但余鐘馨音”以動顯靜,以鐘馨音響輕輕回蕩,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而耳中只有鐘磬音,也表現了一心向往佛門清靜的心情。
7、《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思想內容】本詞追憶了作者當年在起義軍中的火熱的戰斗生活,抒發了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也表現了壯志未酬、報國無路的悲憤。
【名句賞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這是作戰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卻”二字寫得很好,人們通常說“了卻心病一樁”,這兩字正有這樣的意思。現實無奈,終于在夢中“了卻”了驅金復國這一宿愿,語中充滿意氣昂揚的欣慰之情。但夢境畢竟代替不了現實。
【藝術特色】層次鮮明,全詞僅十句,卻一層一層地描寫了抗金戰斗生活的情景,展開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層層擴大的畫面。
8、《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思想內容】記敘了這次出使的經歷,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表現了當時西域領土的廣大,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名句賞析】頷聯: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飄飛不定的蓬草。“歸雁”是北歸的雁,雁往北歸,是歸家;自己也往北去,與雁同行,卻是離家。表達內心的寂寞傷感(被排擠出朝庭的傷感和怨憤)。
頸聯寫景:大漠無邊,長天空闊,兩相對映,壯闊而單調。在這廣闊的背景上,一縷直上青天的輕煙,以及滾滾的黃河呼嘯著奔騰而去,在河的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好一幅蒼涼闊大壯觀的大漠黃昏圖!
9、《黃鶴樓—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思想內容】全詩充滿了詩人對世事渺茫的愁緒,其中,不但含有鄉愁,而且通過思鄉抒發了仕途失意的憂憤,滿紙愁情,但不絕愁,精神意象絕不頹唐。
【名句賞析】“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的蒼茫、“煙波”的迷蒙,與悵然的鄉愁交織,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10、《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名句賞析】詩人睹物傷情,仿佛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鳥兒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煉字煉詞】
“深”:表面寫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實際寫出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飽含了憂國之情。
“搔”:時局動亂國事危急造成骨肉分離,烽火不息致使家書斷絕,這些都使詩人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撓頭皮度日如年,以至頭發變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難以勝簪了。這一細節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11、《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思想內容】這篇悲憤的七絕,觸景生情,借古諷今,抨擊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層人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憤。
【名句賞析】“煙籠寒水月籠沙”,互文見義,“煙”和“月”既“籠寒水”又“籠沙”。兩個“籠”字連用,將輕煙、淡月、寒水、細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冷清的景象。
【煉字煉詞】“猶”字意味深長,形象地表現了晚唐統治者重蹈覆轍,正沿著亡國道路走下去的情形,以辛辣的嘲諷,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也蘊含著對世道的憤慨。
1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思想內容】以愛國之夢境抒發憂國憂民之情懷。
【名句賞析】后兩句以夢境抒發愛國之情懷。“僵臥”、“夜闌”是夢境產生的前提。為國戍邊的情懷是夢境產生的主觀因素。“風吹雨”是夢境產生的外界條件。最后一句,寫夢境。“鐵馬冰河”的夢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更多聯想、想象的空間。
關鍵詞:前兩句集中于“思”,表現詩人的愛國思想;后兩句集中于“夢”,幻化出詩人魂牽夢繞的情境,從側面反映出國家民族支離破碎的社會現實。
13、《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思想內容】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名句賞析】尾聯: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國的必死決心,及對自己為國盡忠為民效命必將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正義事業從容就義。
【藝術手法】
頷聯: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用“風飄絮”來比喻破碎山河,用“雨打萍”來比喻浮沉的身世,表達了對國勢危亡的擔憂、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悲嘆。
頸聯:巧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思想內容】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送別詩。詩人抒寫惜別之情,表現了詩人的寬闊的胸襟,洋溢著對友人的深厚感情。
【名句賞析】詩的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而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句。
15《己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思想內容】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壯志未酬而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和至死不渝的執著奉獻態度。
【名句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作者以落花自喻,落花有情,寄托了詩人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余力的情懷。后人用此句贊美執著的奉獻精神。
【藝術特色】抒情敘事相結合。離別愁緒和回歸喜悅相融,既有“浩蕩離愁”、白日西斜,又有“吟鞭東指”、廣闊天涯,兩種情景互為映襯,自然引出后兩句以花為喻,表明心志。
16、《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思想內容】這首詩從整體上勾畫了泰山的宏偉景象,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洋溢著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氣。
【名句賞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煉字煉詞】“陰陽割昏曉”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7、《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思想內容】不畏艱難,對前途充滿信心
【名句賞析】后兩句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之中,借景抒懷,闡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的哲理,同時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難,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思想感情。
18、《論詩—趙翼》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思想內容】詩歌創作要有時代精神與個人獨創,反對泥古不化。
【名句賞析】后兩句指出國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只有幾百年而已。
19、《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思想內容】描畫了秋天黃昏的景色,烘托浪跡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傍惶悲苦的情懷。
【名句賞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三組自然景物意象中,一共列出九種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都是色彩灰暗、氣氛蒼涼的,它們對游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而“小橋流水人家”,印畫出寧靜幽美、安逸舒適的村落人家風光,它們從反面襯出游子思鄉的愁緒。這句話渲染了悲涼氣氛,烘托了游子的思鄉之情。
20、《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思想內容】這是古代酬贈詩中的一篇優秀之作,時間由過去到現在和未來,情調由低沉到高昂,恰當用典,含義豐富,耐人尋味。作者在詩中不僅表達了長年被貶偏遠之地、政治失意的憤懣,而且表示了對生活、對未來的積極、樂觀精神。
【名句賞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以“沉舟”“病樹”作為反襯,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于生機的景象,“沉舟”“病樹”比喻自己,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現在人們賦予它新的意義,常用它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21、《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7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思想內容】抒發詩人羈旅他鄉對友人思念的深情。
【名句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以未來想象中的歡聚許諾友人,不僅是暫且寬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剪燭西窗”已作為思念朋友、渴望團聚的成語,活在后人的語言中。
【煉字煉詞】“漲”字,富于動態形象,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了回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境。
22、《無題—李商隱》
【思想內容】寫的就是戀人間的分離和相思。
【名句賞析】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以“春蠶”“蠟炬”為喻,并運用了諧音的方法,以“絲”諧“思”。巧用比喻和諧音淋漓盡致地表現主人公相思之情。本義:我的思念如春蠶吐絲到死才能停,我的淚水像燭淚燒成灰燼方流盡。今人常用來形容為國為民服務,盡心盡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這種奉獻精神。
【賞析手法】詩人以低回往復的手法層層深入地開拓“別難”的境界,如同一支動人的歌,久久留在讀者的心上。
23、《浣溪沙—晏殊》
【思想內容】這首詞通過對舊亭臺、夕陽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年華流逝,好景不常在的感傷之情。
【名句賞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晏殊頗為自得的佳句。首先該句對仗工巧自然,渾然天成,仿佛是信手拈來,絲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跡。其次在于對春末這一季節性特征的典型性描述,表達了盛情難再的無奈和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把詩人的感情表現得細膩生動。
【藝術特色】在情感上跌宕起伏,相互生發;在技巧上化虛為實、一唱三嘆,景與情自然結合、渾然一體,深受人們喜愛。
24、《相見歡—李煜》
【思想內容】這首詞是李煜降宋之后寫的,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是由于它對“離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寫。
【名句賞析】“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絲”與“思”諧音,以絲喻相思、愁思在古詩中常見。這里暗用絲作喻體,卻更進一步,翻出新意。這三句是說,離愁之縈繞心頭,如絲之千頭萬緒,但絲還可以用快刀斬斷,而離愁卻無法割斷;亂絲還可以理順,而離愁卻愈理愈亂。以千絲萬縷之無法剪斷、無法理出頭緒,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解。“剪不斷,理還亂”,現在這一成語,用來形容人內心的煩亂,或形容某些事難以處理解決。
25、《游山西村—陸游》
【名句賞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這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蘊含著生活的哲理,后常用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生出許多希望。
26、《山坡羊 潼關懷古—張養浩》
【思想內容】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觸發了追念古代情懷,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
【名句賞析】①“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生動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郁、氣勢雄渾豪放的感情基調。
②“興,目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從對歷史的認識和思考中,概括出興也好,亡也罷,受苦遭難的終究是黎民百姓。這是作者關心人民疾苦的升華,表現了作者極大的勇氣和膽識,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無限深切的同情,對統治者無比強烈的憤慨。
27、《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煉字煉詞】“幾處”,早鶯尚少,故曰幾處──不多幾處;“誰家”新燕可指,故問誰家──不知誰家。“幾處”“誰家”極有分寸地展現出初春景致。“漸欲”,漸漸就要;“才能”,剛剛能夠。都表現事物在發展變化。“漸欲”“才能”兩個字眼,富于動態,表現出亂花和淺草的勃勃生機。
【名句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詩人看到路畔野花似開未開,但看勢頭不久就會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已是綠草如茵,但草地還不夠深,騎馬走過,馬蹄剛剛被它埋沒起來。西湖之春,到處都是生機勃勃。
【藝術手法】①在行進途中展開景物描寫。開始從孤山寺寫到賈公亭,結尾又寫到東湖白沙堤,詩人足跡遍及大半個西湖;②選取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四句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鶯、燕是禽鳥,屬動物,花和草是植物,這樣的選擇組合,獨具匠心。③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 1、《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思想內容】這首詩既寫了作者客旅他鄉的羈旅之情,又寫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胸襟。【名句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