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之詩人情感體味題型解答方法步驟與訓練答案
情感體味,即體會詩歌中傳達的思想感情、蘊涵的感情基調,以及作者的情緒等。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精題回放
例一
村 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首詩融情于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例二
除夜[ 注]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注釋】除夜:除夕之夜。
作者心情“轉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全詩,用自己的話回答。
闖關方略
古詩詞以含蓄為貴,詩人直抒胸臆、情感外露的并不多見,往往融情于敘述、描寫、議論之中。
情感體味題,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順著文辭的通道進入并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
解答這類題目,一是明確詩歌的題材。古詩從題材看,可分為田園詩、邊塞詩、送別詩、思鄉詩、詠物詩、詠史詩、懷舊詩等很多類,各類詩歌感情的抒發也有規律可循。如例一《村晚》是一首田園詩,田園詩往往抒發喜愛山川美景之情,表達遠離污濁官場的潔身自好情懷。照著這個思路理解《村晚》,大抵不差。例二《除夜作》是一首思鄉詩,思鄉詩一般表達游子的思鄉懷人之情,按照這個常識理解《除夜作》,應該八九不離十。
二是分析詩歌的意象。幾千年古詩寫作傳統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義指向都已固定、明確,如楊柳、孤蓬、浮云用來表達離愁別緒,明月、鴻雁、杜鵑用來表達思鄉懷人之情。例一《村晚》里出現了青草、池塘、遠山、落日、牧童、短笛等意象,尤其牧童是“橫坐”牛背,短笛是“無腔”“信口”吹,這些都描繪出鄉村生活的悠然寧靜,作者如此描繪鄉村晚景,他的喜愛、欣賞之情自然是蘊藏其中的。答案: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或:表達了詩人對悠然寧靜的鄉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詞語。古詩詞的標題、正文部分有時會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如《書憤》中的“憤”,《春夜喜雨》中的“喜”,《示兒》中“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字,等等。例二《除夜作》中,也出現了很明確的表露心緒的詞語“凄然”,另外“寒”“思”“霜鬢”等詞也含蓄地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本題要求分析作者心情“轉凄然”的原因有哪些。通讀全詩,一是“旅館寒燈獨不眠”,一是“故鄉今夜思千里”,一是“霜鬢明朝又一年”;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即一是除夕之夜獨自一人寄居旅館,二是對故鄉親人無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華易逝。
解答古詩詞情感體味題,為了表達精確,還要儲備一些專業性詞語,如“離愁別緒、恬淡閑適、清高孤傲、孤寂惆悵、凄苦煩悶、傷感不平、苦悶無聊、樂觀曠達、輕松愉悅、壯志未酬、憂國憂民、借古諷今、懷古傷今、物是人非”等,在分析古詩詞情感時經常用到,不可不知。
通關演練
1.下面兩首詩都是寫秋天,試比較其抒發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處。
登 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秋 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品讀下面古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澄邁驛通潮閣(其二)①
(宋)蘇軾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②遣巫陽③招我魂。
杳杳天低鶻④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⑤。
【注釋】①元符三年五月,作者遇赦北還,被命移廉州安置,離海南過澄邁時作詩二首,這首詩即其二。澄邁驛:設在澄邁縣(在今海南省北部)的驛站。通潮閣:在澄邁西,是驛站上的建筑。②帝:天帝。③巫陽:女巫名。④鶻:鶻鳥。⑤一發:猶言“一線”。此句說中原僅在距隱隱青山一線之處。
這首詩的第三、四句融情于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前一首悲秋,世事艱辛,家愁國難,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縷愁緒;后一首贊秋,洋溢著一種激越向上的豪邁之情。
2.作者登高望遠,北眺中原,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參考答案
1.前一首悲秋,世事艱辛,家愁國難,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縷愁緒;后一首贊秋,洋溢著一種激越向上的豪邁之情。
2.作者登高望遠,北眺中原,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 情感體味,即體會詩歌中傳達的思想感情、蘊涵的感情基調,以及作者的情緒等。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有哪些”等。??精題回放??例一??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