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典詩歌閱讀練習及答案(三)

    旅夜懷遠客
    許渾
    異鄉多遠情,夢斷落江城。病起慚書癖,貧家負酒名。
    過春花自落,竟曉月空明。獨此一長嘯,故人天際行。
    【小題1】“竟曉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義?在詩中有何作用?(5分)                                                                       
    【小題2】請結含詩句簡要分析“異鄉多遠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答案】
    【小題1】這句詩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無人欣賞。(2分)(“竟曉”一詞遙承“夢斷”,)暗示詩人(夢醒之后,)輾轉無眠,直到天明。(1分)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當空本是極美的景致,但詩人無心欣賞,含蓄地表現了內心的孤獨和對故人的思念。(2分)
    【小題2】“情”包括:①客居異鄉的孤獨飄零之感。“異鄉”言其飄零,“夢斷”言其孤獨難眠,鄉夢難成。②對貧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嘆。愛書成癖卻因病不能讀,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卻家貧無錢沽酒,這種境況令人感慨無奈。③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時節花自飄零,“過”字寫春天已逝,暗寓時光易逝的感慨。④對遠方故人的思念。想著故人遠行天際,自己思念故人卻不得相見,只能把思念化作一聲長嘯。[6分;答出一點給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0.(15屆貴州貴陽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鷓鴣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詞人的青壯年時期是在徽宗朝度過,期間蔡京、王黼先后當道。此詞作于南渡前。②清都:天帝之宮闕。
    【小題1】本詞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試找出不少于三種加以分析。(5分)
    【小題2】全詞之眼,在“疏狂”二字,請分析其是如何統領全詞的,詞人“疏狂”的實質是什么?
    【答案】
    【小題1】夸張:下片寫詞人作萬首詩、喝千杯酒,用夸張手法,表現詞人的狂放。(1分)
    反問:幾曾著眼看侯王?以反問手法表達詞人對達官貴人的不屑。(1分)
    擬人:上片,寫上天將疏狂交付給詞人,還曾批過支配風雨的手令,詞人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此處將天擬作人。(2分)
    象征:詞人用天地間至清之物-----風、雨、云、月、梅象征其志向的高潔。(2分)
    (回答夸張、反問只能各得一分,若回答擬人、象征可各得2分。)
    【小題2】疏狂即放任不羈之意。上闕詞人出口便狂,謂自己是天宮里主管名山大川的官員,得天帝御批支配風雨的手令。以狂學科網譎荒誕的奇妙構思,表現詞人的狂放浪漫。(2分)
    下闕寫詞人只管作詩狂飲,連“玉樓金闕”都懶得歸去,又怎肯拿正眼看王侯權貴呢,只愿醉酒插梅花。(2分)
    實質:詩人以此種種“疏狂”來表現自己志向的高潔,不愿與權貴為伍。“疏狂”與“高潔”,一表一里,有機地統一在詞人身上。惟其品性高潔,不愿與世俗沆瀣,才有自命天官、賦詩醉酒、插梅等疏狂之舉。(2分)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1.(15屆重慶市重慶一中10月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元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感事
    【元】張昱
    雨過湖樓作晚寒,此心時暫酒邊寬。
    杞人唯恐青天墜,精衛難期碧海干。
    鴻雁信從天上過,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陽橋上聞鵑處,誰識當時獨倚闌?
    【注】元順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楊完者從張士誠手中奪得杭州,聘張昱入幕,官右司員外郎。十八年(1358),張士誠重陷杭州,楊完者被殺,張昱從此不仕,流寓城中。這首詩就作于此時。
    【小題1】“雨過湖樓作晚寒”中哪個字用得好?請找出并簡要分析。(3分)
    【小題2】詩歌首聯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體內容?請結合全詩簡要概括。(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寒”字用得好。(1分)既寫出了西湖上一陣黃昏雨留下了寒意(1分),更暗示了詩人心中的凄寒、悲涼(1分)。
    【小題2】對國事的擔憂和無可奈何,對家鄉的思念(無家可歸的感概),山河破碎的悲涼(有國難投的悲涼),心事無人理解的寂寞。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2.(15屆遼寧沈陽東北育才學校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
    清平樂
    朱淑真
    風光緊急,三月俄三十。擬欲留連計無及,綠野煙愁露泣。
    倩誰寄語春宵?城頭畫鼓輕敲。繾綣臨歧囑咐,來年早到梅梢。
    注:臨歧,本為面臨歧路,后亦用為贈別之辭。
    【小題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詞的上片分析。(6分)
    【小題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繾綣臨歧囑咐,來年早到梅梢”兩句(5分)
    【答案】
    【小題1】表達了詞人對春的憐惜和留戀之情。(2分)“風光”與“緊急”搭配,突出時光之速,三月馬上就到三十日,更見已是暮春;(2分)“綠野煙愁露泣”運用擬人手法,寫綠野上的煙、露因為“擬欲留連計無及”而發愁、哭泣,這其實就是詞人在表明自己惜春的心跡。(2分)
    【小題2】這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2分)前一句中“繾綣”“臨岐”“囑咐”三個詞,是把春當做了別離之人,鼓聲軟語和春告別并“囑咐”:來年你要早點兒讓梅花開放啊!(2分)此擬人手法的學科網運用,將對春的留戀具化為對春的叮囑,可見盼春歸之急切,更突出了惜春感情的強烈。(1分)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3.(15屆浙江紹興一中高三上期中)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后面題。(7分)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月圓
    (金)吳激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
    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呂]山坡羊·燕子
    (元)趙善慶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注]①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農宴喜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
    【小題1】這三篇作品均通過        的意象,表達了深沉的        之感。(2分)
    【小題2】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手法及語言特色。(5分)
    【答案】
    【小題1】燕子  興亡
    【小題2】①劉詩今昔對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體現了詠史詩的特色。②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抒亡國隱痛,溫婉悲涼,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韻。③趙曲以議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4.(15屆吉林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三上期中)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題目。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斷腸。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小題1】作者之“傷”的具體內涵是什么?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觸目之傷”的。(5分)
    【小題2】這首詞的結尾,歷來被詞家公認為經典。請談談它為人稱道的原因。(6分)
    【答案】
    【小題1】傷:離愁別恨;怎樣描寫:融情于景,作者開門見山地寫出了特定的環境和心情;紛亂的落花,使人聯想到愁緒的煩亂,落花拂了還滿,又使人聯想到離愁縈懷,排遣不開;突出一個“亂”字,寄寓了作者特有的傷情。
    【小題2】杜牧的“恨如春草多”只是一個靜態的比喻,而李煜將它拓展到了“更行更遠還生”的動態境界,將春草一樣的離恨與離人遠去的情景結合起來,寫出離愁別恨的生長、增多過程,別有新意。這個結句,比喻新穎,化抽象為具體,淺顯生動,而且通過形象給人以離恨無窮無有增無減的感覺,使這首詞讀起來顯得意味深長。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學科網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5.(15屆山西康杰中學、長治二中、臨汾一中、忻州一中高三上第一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
    慈姥磯    何遜 
    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歸舟。
    【注】①這首詩寫作者辭家出門,有友人送至磯下。
    【小題1】詩的頸聯中,有兩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加以賞析。(6分)
    【小題2】詩人的情感有怎樣的變化?請結合全詩分析。(5分)
    【答案】
    【小題1】“合”“浮” (2分) “合” 字寫出了詩人遠望時看到的田野和沙灘合成一片的景象,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2分) “浮”字寫出了詩人往更遠處望時看到的連綿的遠山被暮靄籠罩的景象,給人一種蒼茫之感。(2分)
    【小題2】詩人的情感由開始的“暫解去鄉憂”變為后來的“客悲不自已”。(準確概括,給2分)開始有友人相送,和友人一同欣賞黃昏的景色,暫時緩解了離開家鄉的愁苦,后來踏上行程,遙望前路,看到的是一片空曠、蒼茫的景象,又看到了很多回家的船只,于是離家思鄉的愁 苦變得更加深重了。(詳細分析,給3分,此處分析,如把“歸舟”理解為“友人乘船回去”也可以。)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6.(15屆福建師大附中高三上期中)閱讀下列這首元曲,回答問題。
    大德歌·秋
    【元】關漢卿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也睡不著。
    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
    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注】①陳摶: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華山修道,相傳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②蛩(qióng):蟋蟀。
    【小題1】此曲寫閨怨,所盼之人未歸,從秋景 寫起,又以秋景作結。主要從哪個角度來描寫       景物?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題2】作者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閨怨”之情?試舉兩種作簡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題1】從聽覺角度寫景,描寫風聲、雨聲、蟬鳴蟋蟀聲、雨打芭蕉聲不絕于耳,(2分)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惱傷懷”、“淚點拋”的愁腸怨緒。(2分)
    【小題2】①“懊惱傷懷抱”直接抒情,抒發了懊惱傷心之情。②使用了陳摶的典故,抒寫了秋風秋雨難成眠的愁怨;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發了女主人公久盼人歸人未歸的傷心和愁怨。(襯托亦可)( 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得6分)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7.(15屆甘肅蘭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
    邊上聞笳 (其二)
    杜牧
    陸無塵邊草新,榮枯不見綠楊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獨感離鄉萬里人。
    【注】①邊上:指邊塞、邊關。笳是一種樂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小題1】詩歌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5分)
    【小題2】詩中“愁”從何而來?請結合全詩做簡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題1】前兩句寫了塞外的沙漠、邊關的小草和楊樹(1分)。茫茫無邊的戈壁沙漠上已經沒有風塵漫天,邊關的草兒也綻出了新綠(2分)。可是塞外依然沒有多少春意,因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楊樹始終不見洋溢春天氣息的綠色(2分)。
    【小題2】從“海”“邊草”“白沙”“榮枯不見綠楊春”可見客居邊關,環境蕭索之愁(2分);從“獨”可見離鄉孤獨之愁(2分);從“離鄉萬里”可見思鄉之愁(2分)。
    * 旅夜懷遠客許渾異鄉多遠情,夢斷落江城。病起慚書癖,貧家負酒名。過春花自落,竟曉月空明。獨此一長嘯,故人天際行。【小題1】“竟曉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義?在詩中有何作用?(5分)?????????????????????????????????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