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黃浦江的詞語
形容黃浦江的詞語:1. 寬廣;2. 洶涌;3. 壯觀;4. 靈動;5. 沉靜;6. 波瀾壯闊;7. 奔騰;8. 清澈;9. 純凈;10. 神秘;11. 富有生命力;12. 神奇;13. 美麗;14. 優美;15. 狂野;16. 熱鬧;17. 燦爛;18. 浪漫;19. 祥和;20. 多彩
形容黃浦江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黃浦江 | 黃浦江 (上海界內河流)黃浦江是上海的地標河流,流經上海市區,將上海分成浦西和浦東。黃浦江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在上海市中心外白渡橋接納吳淞江(蘇州河)后在吳淞口注入長江,是長江匯入東海之前的最后一條支流。 黃浦江全長約113公里,河寬300至770米。黃浦江始于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淀峰的淀山湖,淀山湖接納了上游太湖流域的眾多來水。“浦”是古吳語中河的意思,一般多指人工河。黃浦江下游曾被稱為黃歇浦和春申江,有說法認為是因為上海曾為戰國楚春申君黃歇的封地。 黃浦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黃浦江上已建成多條江底汽車隧道和大橋。黃浦江是兼有飲用水源、航運、排洪排澇、漁業、旅游等價值的多功能河流。 |
黃浦江 | 黃浦江 (上海界內河流)黃浦江是上海的地標河流,流經上海市區,將上海分成浦西和浦東。黃浦江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在上海市中心外白渡橋接納吳淞江(蘇州河)后在吳淞口注入長江,是長江匯入東海之前的最后一條支流。 黃浦江全長約113公里,河寬300至770米。黃浦江始于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淀峰的淀山湖,淀山湖接納了上游太湖流域的眾多來水。“浦”是古吳語中河的意思,一般多指人工河。黃浦江下游曾被稱為黃歇浦和春申江,有說法認為是因為上海曾為戰國楚春申君黃歇的封地。 黃浦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黃浦江上已建成多條江底汽車隧道和大橋。黃浦江是兼有飲用水源、航運、排洪排澇、漁業、旅游等價值的多功能河流。 |
跳黃浦 | 跳黃浦 跳入黃浦江。謂投水自殺 跳黃浦: 方言。。 魯迅 :“ 漢 朝的 楊雄 的喜歡奇字,就有這毛病的, 劉歆 想借他的《方言》稿子,他幾乎要‘跳黃浦’。” 徐鑄成 《報海舊聞》三四:“一夜之間,就有不少人傾家蕩產、跳 黃浦 的。” |
春申江 | 春申江 春申江——即申江,指上海市境的黃浦江。 據說最早為古申國所在地,申呂一族于西周中期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國,史稱申呂國,為伯爵,國君因稱申呂。舊傳楚春申君黃歇疏浚此江,一說其實并無其事,上海亦非黃歇封地。 |
跳黃浦 | 跳黃浦 跳入黃浦江。謂投水自殺 跳黃浦: 方言。。 魯迅 :“ 漢 朝的 楊雄 的喜歡奇字,就有這毛病的, 劉歆 想借他的《方言》稿子,他幾乎要‘跳黃浦’。” 徐鑄成 《報海舊聞》三四:“一夜之間,就有不少人傾家蕩產、跳 黃浦 的。” |
春申浦 | 春申浦 即 黃浦江 。在今 上海市 。又名 春申江 ,簡稱 申江 。 |
歇浦 | 歇浦 歇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xiē pǔ ,是指上海市境內 黃浦江 的別稱。 |
滬瀆 | 滬瀆 古水名。指吳淞江下游近海處一段(今黃浦江下游)。因當地人民用"滬"(捕魚的竹柵)在江海之濱捕魚為業而得名。六朝時所指為今青浦縣東北舊青浦一帶的古吳淞江。東晉時在此筑壘稱滬瀆壘,故址在宋代坍陷江中。 |
滬瀆 | 滬瀆 古水名。指吳淞江下游近海處一段(今黃浦江下游)。因當地人民用"滬"(捕魚的竹柵)在江海之濱捕魚為業而得名。六朝時所指為今青浦縣東北舊青浦一帶的古吳淞江。東晉時在此筑壘稱滬瀆壘,故址在宋代坍陷江中。 |
黃浦 | 1.水名。上海市境內黃浦江的舊稱。源出浙江省嘉興市境,受三泖諸水﹐東流經松江﹑金山諸縣,至上海市東北,合吳淞江入海。相傳為戰國楚春申君黃歇所開,故亦名春申浦,又名黃歇浦。明稱大黃浦,清以來通稱黃浦江。 2.在浙江省湖州市境內,一名黃蘗澗。源出縣西南黃蘗山,北流入縣南碧波湖。南朝宋鮑照有《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詩。 |
揚子江 | 揚子江 (長江下游河段的舊稱)揚子江(the Yangtze River),是長江從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舊稱,流經江蘇省、上海市。 揚子江因古有揚子津渡口而得名,江闊水深浪大,受潮汐影響比較強烈。從鎮江開始,長江進入三角洲河段,其中江陰以下為河口段,江面不斷擴張成喇叭。長江在入海之前,接納最后一條支流黃浦江。江寬水深,萬噸海輪可以上溯到南京市。 由于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最先接觸的是揚子江這段長江,聽到的是“揚子江”這名稱,西方把中國長江通稱為“揚子江”,"Yangtze River"也成為長江在英語中的稱呼。 【概述圖為南京長江第三大橋】 |
揚子江 | 揚子江 (長江下游河段的舊稱)揚子江(the Yangtze River),是長江從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舊稱,流經江蘇省、上海市。 揚子江因古有揚子津渡口而得名,江闊水深浪大,受潮汐影響比較強烈。從鎮江開始,長江進入三角洲河段,其中江陰以下為河口段,江面不斷擴張成喇叭。長江在入海之前,接納最后一條支流黃浦江。江寬水深,萬噸海輪可以上溯到南京市。 由于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最先接觸的是揚子江這段長江,聽到的是“揚子江”這名稱,西方把中國長江通稱為“揚子江”,"Yangtze River"也成為長江在英語中的稱呼。 【概述圖為南京長江第三大橋】 |
黃浦 | 1.水名。上海市境內黃浦江的舊稱。源出浙江省嘉興市境,受三泖諸水﹐東流經松江﹑金山諸縣,至上海市東北,合吳淞江入海。相傳為戰國楚春申君黃歇所開,故亦名春申浦,又名黃歇浦。明稱大黃浦,清以來通稱黃浦江。 2.在浙江省湖州市境內,一名黃蘗澗。源出縣西南黃蘗山,北流入縣南碧波湖。南朝宋鮑照有《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詩。 |
浦東 | 辭典解釋浦東 pǔ dōng 上海黃浦江以東的地方。 英語 Pudong, subprovincial district of Shanghai德語 Pudong 法語 District de Pudong |
吳淞江 | 辭典解釋吳淞江 wú sōng jiāng 河川名。位于江蘇省境,源出太湖,經上海,合黃浦江入海,江口稱為「吳淞口」,扼長江咽喉,為江防要地,是蘇州至上海的水運要道。 也稱為「蘇州河」。 |
只合 | 只合 zhī hé ㄓㄧ ㄏㄜˊ 只合 只應;本來就應該。 唐 薛能 《游嘉州后溪》詩:“當時 諸葛 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金 元好問 《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二折:“早知哥哥來到,只合遠接。” 茅盾 《虹》十:“這班馴良的受帝國主義豢養慣的奴才只合丟在 黃浦江 里。” |
宋濂 | 宋濂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后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并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于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后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謚“文憲”,故稱“宋文憲”。 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并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臺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為其后“臺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概述內圖片來源: |
瘦骨嶙嶙 | 瘦骨嶙嶙【解釋】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出處】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兩只瘦骨嶙嶙的長手,親昵昵地撫摸著站在她身前寸步不離娘的寶娃的頭。”【示例】我們可憐的、小小的沈阿四,僅僅為了三個銅子,就脫掉了破褂子,露出~的肋腓骨,‘撲通’一聲,跳進黃浦江。 ◎胡萬春《生長在黃浦江邊的人》 |
申浦 | 申浦 (明代畫家)申浦[明](?—1665)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圖繪寶鑒續纂作:“名苕清,字自然。”明畫錄謂:“申柳南,字天寄,后更名浦南,字自然 |
上海市 | 辭典解釋上海市 shàng hǎi shì 城市名。位于江蘇省黃浦江與吳淞江的會口處,居我國海岸線的中央,為西太平洋四大國際貿易港之一。交通便利,為國際海洋航線的輻輳地點,長江流域的門戶,京滬、滬杭、蕭甬鐵路的交點。腹地廣大,工商業發達,為我國第一大城市、最大的商埠與經濟中心。 英語 Shanghai municipality in southeast China, abbr. 滬|滬德語 die Stadt Shanghai (Eig, Geo)? |
上海灘 | 辭典解釋上海灘 shàng hǎi tān 上海市原是長江出口附近、黃浦江和吳淞江交會處的一個小漁村,故上海也稱為「上海灘」。 |
疏浚 | 疏浚 疏浚(shū jùn)為疏通、擴寬或挖深河湖等水域,用人力或機械進行水下土石方開挖工程。 廣義的疏浚包括用水下爆破法進行的炸礁、炸灘等。人工開斷流施工的小河流。機械施工廣泛使用各類挖泥船,有時也用索鏟等陸上施工機械。機械疏浚始于1600年,在荷蘭鹿特丹港施工中出現鏈斗式挖泥船的雛形。 中國于1889年開始在黃浦江用挖泥船施工。1929年江南造船廠造成鏈斗式挖泥船。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擁有年開挖約3億立方米的機械疏浚能力。 疏浚工程廣泛應用于:①開挖新航道、港口和運河。②浚深、加寬和清理現有航道和港口。③疏通河道、渠道,水庫清淤。④開挖碼頭、船塢、船閘等水工建筑物基坑。⑤結合疏浚進行吹填造地、填海等工程。⑥清除水下障礙物。 |
遙憶 | 遙憶 猶回憶 唐 杜甫《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詩:“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 豐子愷 《從孩子得到的啟示》:“我坐在校旁的 黃浦江 邊的青草堤上,悵望云水遙憶故居的時候。” |
遙憶 | 遙憶 猶回憶 唐 杜甫《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詩:“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 豐子愷 《從孩子得到的啟示》:“我坐在校旁的 黃浦江 邊的青草堤上,悵望云水遙憶故居的時候。” |
贛劇 | 贛劇 贛劇是一個兼唱高腔、亂彈、昆腔及其它曲調的多聲腔的傳統戲曲劇種,所用方言為贛語。其起源和前身為弋陽腔,為著名的古代四大聲腔之一。弋陽腔饒河班、信河班兩大流派1950年相合,隨后進入省會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贛劇團,弋陽腔于是更名為贛劇。贛劇的彈腔,以二黃、西皮為主,其它還包括秦腔、高撥子、浙調、浦江調和文南詞諸腔,其中優美動聽的文南詞腔調尤受群眾的歡迎。解放后,贛劇藝術進行改革,整理、改編演出了《梁祝姻緣》、《還魂記》、《竇娥冤》等優秀傳統劇目。贛劇的發展對對京劇、川劇、湘劇、秦腔等44個劇種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 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贛劇 | 贛劇 贛劇是一個兼唱高腔、亂彈、昆腔及其它曲調的多聲腔的傳統戲曲劇種,所用方言為贛語。其起源和前身為弋陽腔,為著名的古代四大聲腔之一。弋陽腔饒河班、信河班兩大流派1950年相合,隨后進入省會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贛劇團,弋陽腔于是更名為贛劇。贛劇的彈腔,以二黃、西皮為主,其它還包括秦腔、高撥子、浙調、浦江調和文南詞諸腔,其中優美動聽的文南詞腔調尤受群眾的歡迎。解放后,贛劇藝術進行改革,整理、改編演出了《梁祝姻緣》、《還魂記》、《竇娥冤》等優秀傳統劇目。贛劇的發展對對京劇、川劇、湘劇、秦腔等44個劇種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 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松陵 | 松陵 公元618~626建鎮,位于蘇州城南,是吳江區建鎮歷史最悠久的古鎮,現為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吳江區政治、文化中心,蘇州市區南大門。 鎮區面積現為8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行政區總面積148.58平方公里,轄8個社區居委會、46個行政村,總人口35.6萬人。 位于蘇州市吳江區北部。面積208.02平方公里,人口356026人。轄10個社區、22個行政村。蘇嘉杭高速、227省道、230省道、京杭大運河并行南北過境,距上海虹橋機場60公里,距蘇南機場50公里。古跡有清代醫學家徐靈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津浦鐵路 | 津浦鐵路 津浦鐵路(Tientsin-Pukow Railway),始建于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于1912年(民國元年)全線筑成通車,是中國南北的要沖,一條重要的南北干線。 是中國向英德兩國貸款修建的鐵路,全長1009公里,僅用4年多時間就修建完成,其修建速度之快為清代鐵路之最。北起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南至南京浦口火車站,全長1009.48公里,后因故延至天津東站,正線全長為1013.830公里,設站85個。 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使用,南京成為連接京滬的中間站,津浦鐵路也延伸更名為京滬鐵路。 |
津浦鐵路 | 津浦鐵路 津浦鐵路(Tientsin-Pukow Railway),始建于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于1912年(民國元年)全線筑成通車,是中國南北的要沖,一條重要的南北干線。 是中國向英德兩國貸款修建的鐵路,全長1009公里,僅用4年多時間就修建完成,其修建速度之快為清代鐵路之最。北起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南至南京浦口火車站,全長1009.48公里,后因故延至天津東站,正線全長為1013.830公里,設站85個。 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使用,南京成為連接京滬的中間站,津浦鐵路也延伸更名為京滬鐵路。 |
三江 | 三江 (地理名詞)最早提出“三江”名稱的應是戰國時期的《尚書》著作,內有一篇《禹貢》,記述了我國九州的方域、地質、物產、貢賦、交通、政治、民族分布等,對揚州(九州之一,泛指淮河以南,南海以北的廣大地區)地理的介紹為“三江即入,震澤(即太湖)厎定。”這里所指的“三江”,是指太湖附近的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現代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三江有二,一是西南三江: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因“三江源”而蜚聲海內外;一是東北三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因“三江平原”而世人皆知。 |
黃人 | 黃人 黃人(1866~1913)近代作家﹑批評家。原名振元、震元,后更名人昭,字羨涵,又字慕韓、慕庵,別號江左儒俠、野蠻、蠻、夢闇、夢庵、慕云。中年更名黃人,字摩西。江蘇常熟滸浦人。1900年后任東吳大學文學教授,后入南社。博學多才,對文學史研究卓有成效。主編小說期刊《小說林》,所撰《小說林發刊詞》、《小說小話》,在晚清小說論著中較有名。善詩詞,作品多見于《南社叢刊》中。黃人才華橫溢,但言論怪異,舉止狂野,與當時蘇州的李思慎、沈修、朱錫梁被文壇合稱為“蘇州四奇人”,后因精神病死于蘇州。 |
江醪 | 江醪 江醪 即江米酒。 宋 黃庭堅 《次韻師厚食蟹》:“海饌糖蟹肥,江醪白蟻醇。” 清 錢敬叔 《泊浦子口》詩:“雪圃芹芽白,江醪竹葉青。”參見“ 江米酒 ”。 |
曹國舅 | 曹國舅 (八仙之一)曹國舅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出現最晚,在宋代就被內丹道收編為呂洞賓弟子,但是關于他的故事卻遲至元明時期才出現于有關記載之中。有關曹國舅的情況,葉慈氏、浦江清、趙景深、周曉薇、白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后作了勾勒,班友書在考察黃梅戲《賣花記》的源流時,對曹國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視角獨到,相傳于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
曹國舅 | 曹國舅 (八仙之一)曹國舅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出現最晚,在宋代就被內丹道收編為呂洞賓弟子,但是關于他的故事卻遲至元明時期才出現于有關記載之中。有關曹國舅的情況,葉慈氏、浦江清、趙景深、周曉薇、白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后作了勾勒,班友書在考察黃梅戲《賣花記》的源流時,對曹國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視角獨到,相傳于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
橫江 | 橫江 (安徽南部河流(新安江支流))橫江古名東港、吉陽水,又稱白鶴溪,是新安江又一條大的支流,位于左岸,發源于黃山南麓,其支流有漳水,東亭河、休寧河等。 |
橫江 | 橫江 (安徽南部河流(新安江支流))橫江古名東港、吉陽水,又稱白鶴溪,是新安江又一條大的支流,位于左岸,發源于黃山南麓,其支流有漳水,東亭河、休寧河等。 |
太湖 | 太湖 (江蘇湖泊)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緯30°55'40"~31°32'58"和東經119°52'32"~120°36'10"之間,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太湖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側為丘陵山地,東側以平原及水網為主。 太湖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屬季風氣候。太湖河港縱橫,河口眾多,有主要進出河流50余條。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東泄瀉之勢,平均年出湖徑流量為75億立方米,蓄水量為44億立方米。太湖島嶼眾多,有50多個,其中18個島嶼有人居住。 |
三泖 | 三泖 三泖即泖湖,在 浙江新埭大泖口。該詞的注音是sān mǎo 。 |
黃人 | 黃人 黃人(1866~1913)近代作家﹑批評家。原名振元、震元,后更名人昭,字羨涵,又字慕韓、慕庵,別號江左儒俠、野蠻、蠻、夢暗、夢庵、慕云。中年更名黃人,字摩西。江蘇常熟滸浦人。1900年后任東吳大學文學教授,后入南社。博學多才,對文學史研究卓有成效。主編小說期刊《小說林》,所撰《小說林發刊詞》、《小說小話》,在晚清小說論著中較有名。善詩詞,作品多見于《南社叢刊》中。黃人才華橫溢,但言論怪異,舉止狂野,與當時蘇州的李思慎、沈修、朱錫梁被文壇合稱為“蘇州四奇人”,后因精神病死于蘇州。 |
復閣 | 復閣 fù gé 復閣(復閣) 重疊的樓閣。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鎮以重臺,寔曰 永始 ,復閣重闈,猖狂是俟。” 唐 王勃 《寒夜懷友》詩之二:“復閣重樓向浦開,秋風明月度江來。”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自下視巔,塊然一石也。及入其中,則重垣復閣,宛轉交通。” |
複閣 | 復閣 fù gé 復閣(復閣) 重疊的樓閣。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鎮以重臺,寔曰 永始 ,復閣重闈,猖狂是俟。” 唐 王勃 《寒夜懷友》詩之二:“復閣重樓向浦開,秋風明月度江來。”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自下視巔,塊然一石也。及入其中,則重垣復閣,宛轉交通。” |
孤山 | 孤山 (浙江省杭州市山峰)孤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區旁,是西湖的一個著名景點。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面積20公頃,山高38米,是文物勝跡薈萃之地。現有勝景30處,走在山間小徑頗有山林的感覺。 主要景點有:放鶴亭、林和靖墓、西泠印社,瑪瑙坡、一眼泉水、文瀾閣、中山公園、清行宮、敬一書院、秋瑾墓、六一泉、蘇曼殊墓園、半壁亭等。 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臺樓閣錯落別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明代凌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更有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墓寢,流傳著有”梅妻鶴子”之說。 林逋是以杰出的詠梅詩詞聞名于世的。他隱居孤山躬耕農桑并大量植梅,寫出了不少詠梅佳句,其中《山園小梅》傳出后膾炙人口,“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在詩詞界引起了轟動,成為從古至今詠梅的第一佳句,無人能與倫比。 冬天是探梅、賞雪勝地。孤山的雪景最為引人入勝。雪后山:“兀峙水中,后帶葛嶺,高低層疊,塑雪平鋪;日光初照,與全湖波光相激射,璀璨奪目”。泛舟湖上,如見瓊樓玉宇,遍山一色銀裝。若置峰山間,宜往放鶴亭踏雪尋梅,除了檀香梅急性先開,其他如宮粉梅俏麗香濃,朱砂梅紫艷色重,綠萼梅潔白素雅,灑金梅紅白相間,各逞妖嬈,各具情趣,揚眉有《孤山的梅》,更反映出對梅的追求與向往。 孤山 (詞語釋義)孤山(monadnock)是指顯著超出周圍地區一般高度,由基巖構成的孤立的丘陵。 |
滬劇 | 滬劇 中國傳統戲曲劇種。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于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后采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臺劇“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主要有長腔長板、三角板、賦子板等。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優秀劇目有《羅漢錢》、《蘆蕩火種》、《一個明星的遭遇》等。 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滬劇 | 滬劇 中國傳統戲曲劇種。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于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后采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臺劇“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主要有長腔長板、三角板、賦子板等。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優秀劇目有《羅漢錢》、《蘆蕩火種》、《一個明星的遭遇》等。 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黃梅 | 黃梅 huángméi(1) [plum]∶成熟的梅子(2) [wintersweet]∶臘梅的別名(3) [Huangmei County]∶中國湖北省東端、長江北岸的一個縣。黃梅戲的發源地(4) [the rainy season]∶黃梅季 |
煙波 | 煙波 煙波:詞語 煙波:電影 煙波 (詞語)煙波,漢語詞匯。 拼音:yān bō 釋義:1、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2、指避世隱居的江湖。3、比喻文章波瀾起伏。 明·陳汝元《金蓮記·賜環》:“回首煙波,鱗鱗細翦殘雪。” |
煙波 | 煙波 煙波:詞語 煙波:電影 煙波 (詞語)煙波,漢語詞匯。 拼音:yān bō 釋義:1、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2、指避世隱居的江湖。3、比喻文章波瀾起伏。 明·陳汝元《金蓮記·賜環》:“回首煙波,鱗鱗細翦殘雪。” |
人馬 | 人馬 (詞語概念)人馬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 rén mǎ,指軍隊,泛指某集體的成員。出自晉·崔豹 《古今注·魚蟲》:“人馬,有鱗甲,如大鯉魚,但手足耳目鼻與人不異耳。見人良久乃入水中。”一本作“ 馬人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及在登萊,毛帥盛自詡滿浦昌城之捷,用兵不滿千,不遺一矢,伏炮機發,使□自踐藉,人馬騰踏死者四、五萬。公(袁可立)心疑之。”。 |
博達 | 博達 (上海博達數據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博達數據通信有限公司,于1994年成立,專注于數據網絡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坐落于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擁有占地10000多平米的現代化研發基地,是中國最早的專業數據網絡產品制造商之一,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軟件開發基地重點骨干企業,中國軍方指定的列裝網絡設備制造商;通過了ISO9001軍品和民品質量體系認證。 博達 (漢語詞語)博達 bó dá 博學通達。 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傳·魯季敬姜》:“魯季敬姜者,莒女也。號戴己。魯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博達知禮。穆伯先死,敬姜守養。”。 漢應劭《風俗通·正失·葉令祠》:「《周書》稱:‘靈王太子晉,幼有盛德,聰明博達,師曠與言,弗能尚也。’」 唐元結殷璠等《賀蘭進明詩序》:「員外好古博達,經籍滿腹。其所著述一百余篇,頗究天人之際。」 宋王禹偁《濟州眾等寺新修大殿碑》:「我先大師,斯郡人也,世姓徐氏,法名玄應,師號衍正,幼而聰悟,長而博達。」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左圖右書,古今博達。」 |
人馬 | 人馬 (詞語概念)人馬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 rén mǎ,指軍隊,泛指某集體的成員。出自晉·崔豹 《古今注·魚蟲》:“人馬,有鱗甲,如大鯉魚,但手足耳目鼻與人不異耳。見人良久乃入水中。”一本作“ 馬人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及在登萊,毛帥盛自詡滿浦昌城之捷,用兵不滿千,不遺一矢,伏炮機發,使□自踐藉,人馬騰踏死者四、五萬。公(袁可立)心疑之。”。 |
博達 | 博達 (上海博達數據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博達數據通信有限公司,于1994年成立,專注于數據網絡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坐落于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擁有占地10000多平米的現代化研發基地,是中國最早的專業數據網絡產品制造商之一,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軟件開發基地重點骨干企業,中國軍方指定的列裝網絡設備制造商;通過了ISO9001軍品和民品質量體系認證。 博達 (漢語詞語)博達 bó dá 博學通達。 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傳·魯季敬姜》:“魯季敬姜者,莒女也。號戴己。魯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博達知禮。穆伯先死,敬姜守養。”。 漢應劭《風俗通·正失·葉令祠》:「《周書》稱:‘靈王太子晉,幼有盛德,聰明博達,師曠與言,弗能尚也。’」 唐元結殷璠等《賀蘭進明詩序》:「員外好古博達,經籍滿腹。其所著述一百余篇,頗究天人之際。」 宋王禹偁《濟州眾等寺新修大殿碑》:「我先大師,斯郡人也,世姓徐氏,法名玄應,師號衍正,幼而聰悟,長而博達。」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左圖右書,古今博達。」 |
梁山 | 梁山 (山東梁山縣)梁山位于魯西南,處于山東省的泰安、濟寧、菏澤和河南省的濮陽四地市交界處。梁山建縣于1949年8月,下轄13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風景名勝區,672個行政村,77.6萬人,地域面積964平方千米。梁山縣是古典名著《水滸傳》故事發祥地,是全國首批命名的武術之鄉,[1] 亦是中國專用汽車生產基地,[2]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65.04億元。全縣耕地66556公頃,水域11187公頃,林地2427公頃,丘陵510公頃。 水滸梁山是忠義之鄉、武術之鄉、運河文化之鄉;是山東濟寧東文西武文化發展格局中武文化的代表,是“東方武城”;是京杭運河的新開端;是中國的掛車基地、印刷基地、新型建材設備基地;是魯西黃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細狗的原產地;是水滸文化的聚集地、繼承地、和發揚地;有“中國水滸,大義梁山”之譽。 |
漁唱 | 漁唱 漁唱:詞語 漁唱:黃大城演唱的歌曲 漁唱 (詞語)漁唱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yú chàng,意思是漁人唱的歌。 |
漁唱 | 漁唱 漁唱:詞語 漁唱:黃大城演唱的歌曲 漁唱 (詞語)漁唱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yú chàng,意思是漁人唱的歌。 |
凌歊 | 凌歊 líng xiāo,古代一般指凌歊臺,唐代姑孰縣境十個代表性景觀: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凌歊臺、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和天門山,李白曾作《姑孰十詠》,其中一首是《凌歊臺》。《太平寰宇記》:姑孰溪,在太平州當涂縣南二里。姑熟(姑孰),即古縣名。此水經縣市中過,故溪即因地以名之也。《江南通志》:姑熟溪,在太平府當涂縣南二里,一名姑浦,合丹陽東南之余水,及諸港來會,過寶積山入大江。周必大《泛舟游山錄》:姑熟溪,水色紺碧,與河流不相雜。陸放翁《入蜀記》:姑熟溪,土人但謂之姑溪,水色正綠,而澄澈如鏡,纖鱗往來可數。溪南皆漁家,景物幽奇。 據《方輿勝覽》記載,凌歊臺在太平州城北黃山上。宋武帝南游,嘗登此臺,乃建離宮焉。《江南通志》:凌歊臺,在太平府當涂縣黃山,有石如案,高可五尺,頂平而圓,宋武帝建宮避暑處。周必大《泛舟游山錄》:出北門五里余,登凌歊臺,臺在黃山上,本不高,而望甚遠。西南即青山,卻顧采石、天門及溧陽、和州諸山,皆在目中。 |
淩歊 | 凌歊 líng xiāo,古代一般指凌歊臺,唐代姑孰縣境十個代表性景觀: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凌歊臺、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和天門山,李白曾作《姑孰十詠》,其中一首是《凌歊臺》。《太平寰宇記》:姑孰溪,在太平州當涂縣南二里。姑熟(姑孰),即古縣名。此水經縣市中過,故溪即因地以名之也。《江南通志》:姑熟溪,在太平府當涂縣南二里,一名姑浦,合丹陽東南之余水,及諸港來會,過寶積山入大江。周必大《泛舟游山錄》:姑熟溪,水色紺碧,與河流不相雜。陸放翁《入蜀記》:姑熟溪,土人但謂之姑溪,水色正綠,而澄澈如鏡,纖鱗往來可數。溪南皆漁家,景物幽奇。 據《方輿勝覽》記載,凌歊臺在太平州城北黃山上。宋武帝南游,嘗登此臺,乃建離宮焉。《江南通志》:凌歊臺,在太平府當涂縣黃山,有石如案,高可五尺,頂平而圓,宋武帝建宮避暑處。周必大《泛舟游山錄》:出北門五里余,登凌歊臺,臺在黃山上,本不高,而望甚遠。西南即青山,卻顧采石、天門及溧陽、和州諸山,皆在目中。 |
徐州市 | 辭典解釋徐州市 xú zhōu shì 城市名。位于江蘇省西北部,瀕黃河舊河道,隴海、津浦兩鐵路交會于此,為江、皖、魯、豫四省的交通要沖,自古即為軍事重鎮。舊為府,銅山縣為其舊治,民國十一年自行開放為商埠。名勝有云龍山、戲馬臺、快哉亭等。今大陸地區的徐州為隴海線和京滬線的交會點,其地產煤,發展鋼鐵工業,成為一個工業都市。 英語 Xuzhou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Jiangsu德語 Xuzhou (Geo)? |
寒蒲 | 寒蒲 hán pú 寒蒲 浦草。因多生長于水濱,故稱。《梁書·張纘傳》:“臨魚官以輟膳,踐寒蒲之抽筠。” 宋 黃庭堅 《謝何十三送蟹》詩:“寒蒲束縛十六輩,已覺酒興生江山。” 明 徐渭 《仕女》詩:“乍解寒蒲束縛,忽聞落落琴聲。” |
衲僧 | 衲僧 nà sēng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發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
突過 | 突過 tū guò 突過(突過) (1).高出;超越。 唐 杜甫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再聞誦新作,突過 黃初 詩。” 金一 《文學觀》:“一曰學說,諸子是也。其言皆史之支孽,各持一端,各欲以其術易天下,賢者或突過於儒,道、 墨 是也。” (2).沖過。《金史·世戚傳·徒單思忠》:“一日,與姻戚公子出游近郊,有醉人腰弓矢,策馬突過,諸公子怒,欲鞭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