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頤和園的詞語
形容頤和園的詞語:1. 美麗;2. 壯麗;3. 絢麗;4. 優美;5. 秀麗;6. 恢弘;7. 富麗;8. 雄偉;9. 奢華;10. 壯觀;11. 莊嚴;12. 深邃;13. 宏偉;14. 雅致;15. 悠久;16. 古樸;17. 神秘;18. 浪漫;19. 幽靜;20. 安逸
形容頤和園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長廊 | 長廊 (詞語概念)長廊,常見釋義有兩個,一是:詞語長廊,是指有頂的通道。二是頤和園著名的風景,位于萬壽山南畔,面向昆明湖,背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停。很好的把前山各風景緊緊相連,又自然地將其分割為東西兩個部分。該長廊全長為728米,為慈禧太后的御用走廊。1992年被世界吉尼斯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長的走廊。 |
石舫 | 石舫 石舫,取自海清河晏之意,北京頤和園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萬壽山的西麓岸邊。在園林中建石舫不僅是為證明水是活的、可坐舟,為的正是在“舟自橫”中,突出“野渡無人”的境界。 |
長廊 | 長廊 (詞語概念)長廊,常見釋義有兩個,一是:詞語長廊,是指有頂的通道。二是頤和園著名的風景,位于萬壽山南畔,面向昆明湖,背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停。很好的把前山各風景緊緊相連,又自然地將其分割為東西兩個部分。該長廊全長為728米,為慈禧太后的御用走廊。1992年被世界吉尼斯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長的走廊。 |
暢春園 | 暢春園 暢春園,位于北京海淀區,圓明園南,北京大學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偉修建的“清華園”。園內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聽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據明朝筆記史料推測,該園占地1200畝左右,被稱為“京師第一名園”。清代,利用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江南山水營建暢春園,作為在郊外避暑聽政的離宮。園林山水總體設計由宮廷畫師葉洮負責,聘請江南園匠張然疊山理水,同時整修萬泉河水系,將河水引入園中。為防止水患,還在園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頤和園東堤)。 |
拙政園 | 拙政園 拙政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位于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1961年3月,拙政園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國家計委、旅游局、建設部列為國家級特殊游覽參觀點。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
御園 | 御園 御園,頤和園旁的宮殿群,在中國皇家園林“三山五園”( 三山: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五園: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頤和園)、暢春園、圓明園)環圍之中,與西側的玉泉山,東側的頤和園萬壽山,名滿天下的昆明湖世紀守望。御園,占地509畝,總建筑面積34萬平米的規模效應; 0.68北京最低容積率的公寓天賦;隱于古典主義園林中的圓廳別墅和大尺度十字戶型平層官邸,共同締造了北京首席高尚住區。2007、2009一/二期開盤,均兩月內售罄,業績兩破10億。自此,御園被地產同行公認為“北京乃至全國市場的豪宅參照系”,并屢獲文化部“全國和諧人居經典項目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環保型人居工程獎”、21世紀博鰲論壇“年度地產設計大獎和年度最具價值別墅大獎”等殊榮。 |
拙政園 | 拙政園 拙政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位于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1961年3月,拙政園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國家計委、旅游局、建設部列為國家級特殊游覽參觀點。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
暢春園 | 暢春園 暢春園,位于北京海淀區,圓明園南,北京大學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偉修建的“清華園”。園內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聽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據明朝筆記史料推測,該園占地1200畝左右,被稱為“京師第一名園”。清代,利用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江南山水營建暢春園,作為在郊外避暑聽政的離宮。園林山水總體設計由宮廷畫師葉洮負責,聘請江南園匠張然疊山理水,同時整修萬泉河水系,將河水引入園中。為防止水患,還在園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頤和園東堤)。 |
百泉 | 百泉 (河南省百泉)百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輝縣市中心西北2公里的蘇門山南麓,總面積3.4平方公里,因湖底泉眼無數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噴涌而出,累累如貫珠,故又名珍珠泉。 泉水甘冽,清澈見底,志書上有“甘泉之父”的稱謂。百泉是河南省最大的、保護最好的古園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的美譽,景區內主要有百泉湖、蘇門山、碑廊、嘯臺、清輝閣、邵夫子祠等50多個景點。。 百泉湖開鑿于商代,成熟于唐宋,完備于明清,已有3千多年的歷史。歷代名人在此游覽、隱居,留下了無數贊美百泉的詩詞歌賦。眾所周知的魏晉時期的孫登,北宋時期的邵雍,大文學家蘇軾,南宋岳飛,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孫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嘯臺、安樂窩、餓夫墓、三碑亭、清暉閣、衛源廟、孔廟、邵夫子祠等名人遺址。 |
御園 | 御園 御園,頤和園旁的宮殿群,在中國皇家園林“三山五園”( 三山: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五園: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頤和園)、暢春園、圓明園)環圍之中,與西側的玉泉山,東側的頤和園萬壽山,名滿天下的昆明湖世紀守望。御園,占地509畝,總建筑面積34萬平米的規模效應; 0.68北京最低容積率的公寓天賦;隱于古典主義園林中的圓廳別墅和大尺度十字戶型平層官邸,共同締造了北京首席高尚住區。2007、2009一/二期開盤,均兩月內售罄,業績兩破10億。自此,御園被地產同行公認為“北京乃至全國市場的豪宅參照系”,并屢獲文化部“全國和諧人居經典項目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環保型人居工程獎”、21世紀博鰲論壇“年度地產設計大獎和年度最具價值別墅大獎”等殊榮。 |
智慧海 | 智慧海 (頤和園宗教建筑)智慧海,是頤和園最高處的一座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 建筑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筑顯得色彩鮮艷,富麗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
昆明湖 | 在今北京市西郊頤和園·萬壽山下。 |
挑山 | 挑山 即兩坡形屋頂形式之一,屋面伸出山墻之外,所以民間也稱其為“懸山”、“出山”。挑山屋頂的型制較為原始,因為早年制磚業不很發達,墻垣用土。為保護山墻免遭風雨浸蝕就需將屋面挑出墻外,因此這種屋頂形式最大量的被用于普通的民間居室之上。從漢代畫像石、明器、魏晉石窟的壁畫及后世繪畫等間接的資料中,都沒有見到挑山頂建筑用于較重要的建筑之中,可見其等級更次于廡殿、歇山。隨著磚墻的普遍使用挑山逐漸為硬山所取代,在中國古代社會晚期中原、江南等地挑山頂建筑已很少使用,但在南方較偏遠的鄉村、山區還在大量運用。園林之中挑山頂建筑并不太多,江南園林中則更少,一般北方建筑中的垂花門常用挑山頂,頤和園也有數幢挑山頂建筑。挑山頂一般也有正脊和四條垂脊,桁條端頭釘有寬大的博風板。還使用懸魚、惹草、金釘等飾物,形象較為生動。 |
圓明園 | 圓明園 《圓明園》是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出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大型紀錄片,由薛繼軍擔任總導演,金鐵木執導,劉俊清、哈日巴拉等人主演。 影片從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切入,描述了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從初建到大規模擴建成曠世園林,再到英法聯軍對這座人間仙境的破壞、焚燒的發展歷史。該片于2006年9月9日在中國上映。 |
月波樓 | 月波樓 《月波樓》是由宋朝鄭獬所作的古詩詞。鄭獬為官正直,詞作亦清新質樸,簡練明快。著有《鄖溪集》五十卷、《宋史藝文志》傳于世。 古樓名 舊址在 湖北省 東部、 長江 北岸的 黃岡市 西。 宋 王禹偁《月波樓詠懷》:“日日江樓上,風物得冥搜。何人名 月波 ,此義頗為優。” 另一個在 嘉興府 (今 浙江省 嘉興市 )西北城上。 宋 朱敦儒《好事近》詞:“吹笛 月波樓 中,有何人相識?”《明一統志·嘉興府》:“ 月波樓 在府西北城上,下瞰 金魚池 。 宋 元祐 中知州 令狐挺 建, 政和 中 毛滂重脩,自作記云:望而見月,其大不過如盤盂,然無有遠近,容光必照,而秀澤國也。水濱之人,起居飲食,與水波接。 令狐君 乃為此樓,以名 月波,意將攬取二者於一樓之上也。” 月波樓還有一句對聯:一徑竹陰云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 現存建筑:江蘇淮安月波樓,北京頤和園月波樓 |
月波樓 | 月波樓 《月波樓》是由宋朝鄭獬所作的古詩詞。鄭獬為官正直,詞作亦清新質樸,簡練明快。著有《鄖溪集》五十卷、《宋史藝文志》傳于世。 古樓名 舊址在 湖北省 東部、 長江 北岸的 黃岡市 西。 宋 王禹偁《月波樓詠懷》:“日日江樓上,風物得冥搜。何人名 月波 ,此義頗為優。” 另一個在 嘉興府 (今 浙江省 嘉興市 )西北城上。 宋 朱敦儒《好事近》詞:“吹笛 月波樓 中,有何人相識?”《明一統志·嘉興府》:“ 月波樓 在府西北城上,下瞰 金魚池 。 宋 元祐 中知州 令狐挺 建, 政和 中 毛滂重修,自作記云:望而見月,其大不過如盤盂,然無有遠近,容光必照,而秀澤國也。水濱之人,起居飲食,與水波接。 令狐君 乃為此樓,以名 月波,意將攬取二者于一樓之上也。” 月波樓還有一句對聯:一徑竹陰云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 現存建筑:江蘇淮安月波樓,北京頤和園月波樓 |
官禁 | 官禁 1.官府的禁令,限制· 例:一進入民國,官禁取消,北京陸續出現了很多民營冰窖· 2.公寓,處所,區別于行宮,禁宮· 例:溥儀辭位之后,暫居官禁。日后移居頤和園。 |
胡伶 | 胡伶 (中國內地女演員)胡伶,1月1日出生于北京市,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代表作有《穿越時空的愛戀》、《春打六九頭》、《月蝕》、《頤和園》、《土》等。 |
陵差 | 陵差 謁陵之事 清 陳天華 《猛回頭》:“ 皇太后 復修 頤和園 ,數千萬銀子也辦出來了,每年辦陵差,動輒數百萬,亦是有的,獨有這三十萬難道說尋不出呢?” |
柳橋 | 柳橋 (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西堤柳橋)柳橋,古稱柳塘,位于城廂區頂墩村,距市區約1公里,三面臨河,古時候沿岸植柳,間栽荔枝。 |
玉泉山 | 玉泉山 (北京玉泉山)玉泉山,是一座山,位于頤和園西五六里。這座六峰連綴、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東麓的支脈,在“山之陽”,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紋隱起,作蒼龍鱗,沙痕石隙,隨地皆泉。 因這里泉水,“水清而碧,澄潔似玉”,故此稱為“玉泉”。明初王英有詩形容:“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音零)不與眾泉同”。這座山也因此稱為“玉泉山”。 |
淵塞 | 淵塞 深遠誠實 詞語解釋 漢 傅毅 《舞賦》:“簡惰跳踃,般紛挐兮;淵塞沉蕩,改恒常兮。”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公衡 仲達,秉心淵塞。媚茲一人,臨難不惑。”《后漢書·章帝紀》:“聰明淵塞,著在圖讖。至德所感,通于神明。” 王國維 《頤和園》詩:“東朝淵塞曾無匹,西宮才略稱第一。”參見“ 塞淵 ”。 |
淵塞 | 淵塞 深遠誠實 詞語解釋 漢 傅毅 《舞賦》:“簡惰跳踃,般紛挐兮;淵塞沉蕩,改恒常兮。”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公衡 仲達,秉心淵塞。媚茲一人,臨難不惑。”《后漢書·章帝紀》:“聰明淵塞,著在圖讖。至德所感,通于神明。” 王國維 《頤和園》詩:“東朝淵塞曾無匹,西宮才略稱第一。”參見“ 塞淵 ”。 |
西堤 | 西堤 西堤是頤和園中一道蜿蜒水中的長堤,仿杭州西湖上的蘇堤而建,其上建有六座橋亭。 |
柳橋 | 柳橋 (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西堤柳橋)柳橋,古稱柳塘,位于城廂區頂墩村,距市區約1公里,三面臨河,古時候沿岸植柳,間栽荔枝。 |
萬壽山 | 萬壽山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山)萬壽山為燕山余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羅氏在山前建園靜寺,清初,曾作宮廷養馬的草料場。乾隆十五年(1750)為慶祝皇太后六十壽辰于園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次年將山改名為萬壽山。并將開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東西兩坡舒緩而對稱,成為全園的主體。建筑群依山而筑,現存的是英法聯軍燒毀后慈禧重新建造的。從山腳的“云輝玉宇”牌樓,經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 今之萬壽山,元朝名甕山。傳說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裝滿寶物的石甕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甕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學家郭守敬開挖通慧河,將昌平及西山一帶泉水匯引湖內,注入宮墻,接濟漕運,甕山泊始成為調濟京城用水的蓄水庫。由此至明,環湖先后建有多座頗具影響的寺觀,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護圣寺”規模最大。萬壽山樓宇恢弘,漢白玉釣臺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魚垂釣。 |
萬壽山 | 萬壽山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山)萬壽山為燕山余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羅氏在山前建園靜寺,清初,曾作宮廷養馬的草料場。乾隆十五年(1750)為慶祝皇太后六十壽辰于園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次年將山改名為萬壽山。并將開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東西兩坡舒緩而對稱,成為全園的主體。建筑群依山而筑,現存的是英法聯軍燒毀后慈禧重新建造的。從山腳的“云輝玉宇”牌樓,經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 今之萬壽山,元朝名甕山。傳說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裝滿寶物的石甕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甕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學家郭守敬開挖通慧河,將昌平及西山一帶泉水匯引湖內,注入宮墻,接濟漕運,甕山泊始成為調濟京城用水的蓄水庫。由此至明,環湖先后建有多座頗具影響的寺觀,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護圣寺”規模最大。萬壽山樓宇恢弘,漢白玉釣臺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魚垂釣。 |
圓明園 | 圓明園 《圓明園》是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出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大型紀錄片,由薛繼軍擔任總導演,金鐵木執導,劉俊清、哈日巴拉等人主演。 影片從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切入,描述了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從初建到大規模擴建成曠世園林,再到英法聯軍對這座人間仙境的破壞、焚燒的發展歷史。該片于2006年9月9日在中國上映。 |
無極 | 無極 《無極》是陳凱歌執導的一部東方奇幻史詩電影,由張東健、真田廣之、張柏芝、謝霆鋒、劉燁主演。影片于2005年12月15日登陸中國院線。 影片講述了一個窮孩子受到命運女神眷顧,成為世上最美的傾城王妃,但命運詛咒永遠得不到真愛,身份卑微的昆侖奴,真心愛她,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讓她獲得重新選擇的權利。而得到真愛的過程亦不是那么一帆風順,傾城王妃還要在北公爵無歡、大將軍光明、和奴隸昆侖之間進行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角力。 無極 (漢語詞語)無極 wú jí 1.無窮盡;無邊際。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女德無極,女怨無終。” 漢 枚乘 《七發》:“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 唐 元稹 《奉和竇容州》:“自嘆風波去無極,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彥 《鄉下朋友》:“廣大無極的田園景色,簡直叫人無暇接收。” 《莊子》之《列子·湯問》:革曰:“無則無極,有則有盡;朕何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無極復無無極,無盡復無無盡。朕以是知其無極無盡也,而不知其有極有盡也。” 2. 中國 古代哲學中認為形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以其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 《老子》:“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宋 周敦頤 《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老殘游記》第十一回:“ 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勢力尊者就是儒家說的個無極,上帝同 阿修羅王 合起來就是個太極。’” 郭沫若 《集外(一)·創造者》:“本體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無極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參見“ 太極 ”。 3.布名。 《隸釋·漢國三老表良碑》:“今特賜錢十萬,雜繒卅匹,王具劍、佩書刀、繡文印衣、無極手巾各一。” 《后漢書·馬援傳》“﹝ 公孫述 ﹞更為 援 制都布單衣” 李賢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錯履、無極,皆布名。” electrodeless non-polar |
無極 | 無極 《無極》是陳凱歌執導的一部東方奇幻史詩電影,由張東健、真田廣之、張柏芝、謝霆鋒、劉燁主演。影片于2005年12月15日登陸中國院線。 影片講述了一個窮孩子受到命運女神眷顧,成為世上最美的傾城王妃,但命運詛咒永遠得不到真愛,身份卑微的昆侖奴,真心愛她,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讓她獲得重新選擇的權利。而得到真愛的過程亦不是那么一帆風順,傾城王妃還要在北公爵無歡、大將軍光明、和奴隸昆侖之間進行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角力。 無極 (漢語詞語)無極 wú jí 1.無窮盡;無邊際。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女德無極,女怨無終。” 漢 枚乘 《七發》:“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 唐 元稹 《奉和竇容州》:“自嘆風波去無極,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彥 《鄉下朋友》:“廣大無極的田園景色,簡直叫人無暇接收。” 《莊子》之《列子·湯問》:革曰:“無則無極,有則有盡;朕何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無極復無無極,無盡復無無盡。朕以是知其無極無盡也,而不知其有極有盡也。” 2. 中國 古代哲學中認為形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以其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 《老子》:“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 宋 周敦頤 《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老殘游記》第十一回:“ 玙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勢力尊者就是儒家說的個無極,上帝同 阿修羅王 合起來就是個太極。’” 郭沫若 《集外(一)·創造者》:“本體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無極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參見“ 太極 ”。 3.布名。 《隸釋·漢國三老表良碑》:“今特賜錢十萬,雜繒卅匹,王具劍、佩書刀、繡文印衣、無極手巾各一。” 《后漢書·馬援傳》“﹝ 公孫述 ﹞更為 援 制都布單衣” 李賢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錯履、無極,皆布名。” electrodeless non-polar |
無邊風月 | 無邊風月【解釋】無邊:無限;歲月:風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死后影響深廣。后形容無限的美好風景。【出處】宋·朱熹《六先生畫像贊·濂溪先生》:“風月無邊,庭草交翠。”【示例】元·白挺《西湖賦》:“春雨為觀,香月為鄰,水竹院落,~,見天下地心以志之。”【近義詞】風光迤邐【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形容無限的美好風景 |
無邊風月 | 【解釋】無邊:無限;歲月:風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死后影響深廣。后形容無限的美好風景。【出處】宋·朱熹《六先生畫像贊·濂溪先生》:“風月無邊,庭草交翠。”【示例】元·白挺《西湖賦》:“春雨為觀,香月為鄰,水竹院落,~,見天下地心以志之。”【近義詞】風光迤邐【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形容無限的美好風景 |
昆明池 | 昆明池 昆明池是湖沼名,位于西安城西的灃水、潏水之間(今西安西南斗門鎮東南),現約10余平方公里,池址附近有石雕人像一對,東牽牛,西織女。 昆明池工程本身所蘊涵的智慧至今讓人嘆服,其水利工程設計非常合理:沿著竬水由南而北的流向自然來引水、排水,蓄水則在低洼地處,選址科學。 2018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暨旅游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
橋孔 | 橋孔 橋孔,讀音是qiáo kǒng,漢語詞匯,解釋為橋身下的用于流水通過的孔或洞。 |
橋孔 | 橋孔 橋孔,讀音是qiáo kǒng,漢語詞匯,解釋為橋身下的用于流水通過的孔或洞。 |
百僚 | 百僚 百僚,漢語詞匯。 拼音:bǎi liáo 釋義:百官 |
成德 | 成德 (納蘭性德原名)[清]成德(1655-1685)姓納蘭,后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進士,官侍衛。工書,妙得撥鐙法,臨摹飛動。其書法摹褚遂良臨本禊帖,間出入于黃庭、內景經。常入對殿廷,數千言立就。點畫落紙,無一筆非古人者。以意制器多巧。精鑒藏。善騎射。工詩詞,有飲水詞傳世。年僅三十一。《八旂通志》、《納蘭君神道碑》、《納蘭君墓志銘》、《茶余客話》。 納蘭性德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系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后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后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后更名為 《飲水詞》,再后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绔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后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后又續娶官氏,并有側室顏氏。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可惜他們的愛情因納蘭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劇告終,沈宛回歸江南。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并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后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集為《側帽》后更名為《飲水》,后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 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 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成德 (詞語釋義)成德,漢語詞匯。 拼音:chénɡ dé 釋義:1、盛德。 2.成年人應有的品德。 3.成就品德。 |
上士 | 上士 (上士軍銜)上士源于德文“野戰”和“差役”兩詞組合而成,“差役”由動詞“不停地運動”演變而來,表示那些為跑腿兒的人。早在歐洲的雇傭軍中,差役是連隊最高長官上尉和士兵的中間人,負責上下聯系。差役分為普通差役和野戰差役兩種,普通差役每月從士兵中推選,野戰差役則由軍官指定。由于野戰差役都是被軍官器重的優秀士兵,所以除了上下聯絡以外,逐步地負責連隊的文字工作、教官工作,參與對士兵的管理,成為連隊的重要人物。以后野戰差役(上士)被作為士兵軍銜中最高級別的稱號來使用。 上士 (漢語詞語)◎上士shàngshì (1) [sergeant first class ]∶軍銜,軍士的最高一級 (2) [a person of virtue]∶指賢能之士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 (1).道德高尚的人。 《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搆釁》:“下官 程頤 ,別號 伊川 ,人許性天上士,自慚理學名儒。” 清 錢澄之 《田園雜詩》之十六:“上士守其中,下士勞其形。” (2).古代官階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 《周禮·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孫詒讓 正義:“凡諸官上士,《王制》謂之元士,又謂之適士,中、下士又謂之官師。” 《孟子·萬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秦 以后亦有襲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為官秩者。 《周書·辛昂傳》:“六官建,入為司隸上士,襲爵 繁昌縣公 。 世宗 初,授天官上士,加大都督。”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唯 周 ( 北周 )建六官,改著作之正郎為上士,佐郎為下士。” (3).佛經中對菩薩的稱呼。 《釋氏要覽·稱謂》引《瑜珈論》:“無自利利他者,名下士;有自利無利他者,名中士;有二利,名上士。” (4).軍銜,軍士的最高一級。 sergeant first class (美陸軍); staff sergeant (英陸軍); petty officer first class (美海軍); chief petty officer (英海軍); technical sergeant (美空軍); flight sergeant (英空軍) |
石獅子 | 石獅子 (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辟邪物品)石獅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辟邪物品,以石材為原材料雕塑成獅子的形象,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雕塑品。最早的石獅是東漢高頤墓前的石獅。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更多的時候,石獅是專門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其造型并非我們現在所看見的獅子,可能是因為中土人士大多沒有見過在非洲草原上的真正的獅子,但也有說法是西域獅與非洲獅體態不同的緣故。 |
石獅子 | 石獅子 (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辟邪物品)石獅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辟邪物品,以石材為原材料雕塑成獅子的形象,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雕塑品。最早的石獅是東漢高頤墓前的石獅。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更多的時候,石獅是專門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其造型并非我們現在所看見的獅子,可能是因為中土人士大多沒有見過在非洲草原上的真正的獅子,但也有說法是西域獅與非洲獅體態不同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