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天氣冷的詞語
形容天氣冷的詞語:1. 寒冷;2. 刺骨;3. 冰冷;4. 凜冽;5. 寒意;6. 寒風;7. 冷颼颼;8. 冷冽;9. 寒冬;10. 冷霜;11. 冷漠;12. 寒流;13. 冰霜;14. 冷酷;15. 冷峭;16. 冰凍;17. 冷寂;18. 寒夜;19. 風寒;20. 冷凝
形容天氣冷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冷天 | 冷天 冷天是漢語詞匯,拼音是lěng tiān,指寒冷的天氣。 |
天寒地凍 | 天寒地凍【解釋】形容天氣極為寒冷。【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凍,軍馬難以久住,權且回山。”【近義詞】千里冰封、滴水成冰【反義詞】赤日炎炎、驕陽似火【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
天寒地凍 | 【解釋】形容天氣極為寒冷。【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凍,軍馬難以久住,權且回山。”【近義詞】千里冰封、滴水成冰【反義詞】赤日炎炎、驕陽似火【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
冷平流 | 冷平流 較冷空氣向較暖空氣方向輸送即空氣從冷的地區刮到暖的地區稱為冷平流(cold advection),常引起較暖地區的溫度下降,是天氣劇變的因素之一。 |
干冷 | 干冷 干冷,指沒有雨雪而嚴寒的天氣。 |
乾冷 | 干冷 干冷,指沒有雨雪而嚴寒的天氣。 |
零下 | 零下 釋義: ①指溫度低于零 攝氏度(Centigrade),天氣冷 ②即凌夏,寒冷的夏天 經典熱力學中的溫度沒有最高溫度的概念,只有理論上的最低溫度“絕對零度”。 熱力學第三定律指出,“絕對零度”是無法通過有限次步驟達到的。在統計熱力學中,溫度被賦予了新的物理概念——描述體系內能隨體系混亂度(即熵)變化率的強度性質熱力學量。由此開創了“熱力學負溫度區”的全新理論領域。 |
氣候 | 氣候 (自然科學名詞)氣候是大氣物理特征的長期平均狀態,與天氣不同,它具有穩定性。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氣候以冷、暖、干、濕這些特征來衡量,通常由某一時期的平均值和離差值表征。研究氣候的學科是氣候學。 |
雪窖冰天 | 雪窖冰天【解釋】窖:收藏東西的地洞。到處是冰和雪。形容天氣寒冷,也指嚴寒地區。【出處】《宋史·朱弁傳》:“嘆馬角之未生,魂銷雪窖;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示例】今日荷戈邊塞去,可堪雪窖復冰天。 ◎清·黃遵憲《歸過日本志感》詩 |
高氣壓 | 高氣壓 高氣壓指比周圍的氣壓高的地點而言,其中氣壓最高的地點,叫作“高氣壓中心”。北半球的高氣壓中心附近,風是以右旋的渦旋而向外吹去,所以該部分的空氣較為稀薄。為補充它,空氣自上空降落,形成下降氣流,所以通常都是好天氣。 |
天色 | 天色 天色,漢語詞匯。 注音:tiān sè 釋義:天空的顏色,借指時間的早晚和天氣的變化。 |
低氣壓 | 低氣壓 低氣壓,某地區氣壓的高低是與周圍比較而說的,其中氣壓最低的地方,叫作“低氣壓中心”。四周壓力較高地方的空氣都會流到中心來,這正好像四周高山上的水都匯集到盆地中心去一樣。北半球的低氣壓中心附近,風是向中心吹進,為左旋的旋渦,且吹進來的空氣即向上升,而形成上升的氣流,通常是天氣不好。 |
熱天 | 熱天 熱天,拼音rè tiān,是一個漢語詞匯,釋義為炎熱的天氣。 |
熱天 | 熱天 熱天,拼音rè tiān,是一個漢語詞匯,釋義為炎熱的天氣。 |
倒春寒 | 倒春寒 倒(dào)春寒(英文late spring coldness),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 長期陰雨天氣或頻繁的冷空氣侵襲,抑或持續冷高壓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氣候多變。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氣。此時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游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對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極易造成不利影響。 |
寒潮 | 寒潮 (自然災害)寒潮是指冬半年來自極地或寒帶的寒冷空氣,像潮水一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的侵襲活動。 寒潮襲擊時會造成氣溫急劇下降,并伴有大風和雨雪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群眾生活和人體健康等都有較為嚴重的影響。 侵入我國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極地帶、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以及蒙古國等地暴發南下的冷高壓.這些地區,大多是分布在北極地帶,冬季長期見不到陽光,到處被冰雪覆蓋著,停留在那些地區的空氣團好像躺在一個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樣,越來越冷、越來越干,當這股冷氣團積累一定的程度,氣壓增大到遠遠較南方高時,就像貯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機會,就向氣壓較低的南方泛濫、傾瀉,這就形成了寒潮。 寒潮 (詞語解釋)寒潮,hán cháo,意為 寒涼的潮水等。 |
隆冬 | 隆冬 (冬天最冷的一段時期)隆冬:到了“三九”,由于地面接受太陽熱量較少,使夜間散熱超過白天所吸收的熱量,這時地面儲存的熱量已消耗殆盡,由于熱量入不敷出,造成地面溫度逐漸下降,天氣越來越冷。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變得嚴寒了。因此,“三九”天氣最寒冷。 隆冬就是冰箜隆意、大雪深數尺。 |
滴水成冰 | 滴水成冰【解釋】水滴下去就結成冰。形容天氣十分寒冷。【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嚴冬冱寒,滴水成冰。”【示例】有一節苦處,任你~的天氣,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浣污穢衣服,還要憎嫌洗得不潔凈,加一場咒罵。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七【近義詞】冰天雪窖、冰天雪地【反義詞】驕陽似火、赤日炎炎、風和日麗【語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
冷冷清清 | 冷冷清清 冷冷清清出自宋·李清照《聲聲慢》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漂泊江南,晚年獨居時的作品。內里抒發了滿懷家國愁思。北國淪喪,家園難尋,又是一人漂?白江南,獨處一身,從早到晚,只是一個“愁”字籠罩,所以一開頭就用了那著名的極具凄涼感情色彩的七對疊字傾訴愁腸。作者還寫了早春寒冷天氣的難耐,大雁南來悲鳴帶來的是故國不幸消息。看眼前,又是黃花滿地,誰人還有心思摘花賞花!那梧桐樹上滴落的點點細雨,更增愁緒,詩人便發愁,這種境況下,如何一人熬到天黑入夢?所以,這光景,光一個“愁”字也概括不了滿懷憂思和身處的凄涼之境。歷代詞話家對本篇評價甚高,不但開頭的七對疊字是“創意出奇”,而且其中的“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也是“深妙穩雅”,不落俗套。將息,休息。怎生得黑,怎樣熬到天黑。這次第,這光景。 |
暖氣團 | 暖氣團 空氣溫度高于地面或海面溫度的氣團。在移動中把熱量不斷傳給地面或海面,使所經地區變暖而本身逐漸變冷。影響中國的暖氣團主要來自熱帶海洋,水汽豐沛,若遇北方冷氣團,暖氣團遇冷抬升,則往往凝云致雨,造成大范圍的天氣變化。 |
卷云 | 卷云 (氣候術語)卷云,屬于高云族。它有時產生在能生成云的最高高度上,云底一般在4500至10000米。它由高空的細小冰晶組成,且冰晶比較稀疏,故云比較薄而透光良好,色澤潔白并具有冰晶的亮澤。卷云按外形、結構等特征,分為毛卷云和鉤卷云、偽卷云、密卷云四類。 卷云位于地球大氣的對流層中上層和平流層的下層,在全球能量平衡,輻射收支和天氣等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方面卷云反射(或散射)太陽輻射,使到達地表和大氣的能量減少,冷卻大氣;另一方面卷云吸收地表和大氣發射的長波輻射,加熱大氣。 卷云對大氣的冷卻作用和卷云大氣的反射率密切相關。 卷云是由大量非球形冰晶粒子組成的,卷云中非球形冰晶粒子在可見光波段和紅外波段的散射和吸收特性對于利用遙感技術推測卷云光學和微物理性質相當重要。 |
冬天 | 冬天 (自然季節)冬天,又稱冬季。北半球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其他的為春、夏、秋。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2月,中國習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歷“十、十一、十二”三個月。 冬季是部分地區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氣轉冷(赤道地區除外),在很多地區都意味著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過冬。 |
霧氣 | 霧氣 通常,霧的類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明顯不同。如輻射霧多形成在雨、陰轉晴朗的夜間,主要成因是輻射冷卻使低層濕度加大達到飽和;平流輻射霧多形成在晴轉多云的前夕,主要成因有輻射冷卻和平流增濕;平流霧形成在溫度高、濕度大的陰雨天氣或轉陰雨天氣的前期,主要成因是曖濕平流濕度很大 |
卷雲 | 卷云 (氣候術語)卷云,屬于高云族。它有時產生在能生成云的最高高度上,云底一般在4500至10000米。它由高空的細小冰晶組成,且冰晶比較稀疏,故云比較薄而透光良好,色澤潔白并具有冰晶的亮澤。卷云按外形、結構等特征,分為毛卷云和鉤卷云、偽卷云、密卷云四類。 卷云位于地球大氣的對流層中上層和平流層的下層,在全球能量平衡,輻射收支和天氣等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方面卷云反射(或散射)太陽輻射,使到達地表和大氣的能量減少,冷卻大氣;另一方面卷云吸收地表和大氣發射的長波輻射,加熱大氣。 卷云對大氣的冷卻作用和卷云大氣的反射率密切相關。 卷云是由大量非球形冰晶粒子組成的,卷云中非球形冰晶粒子在可見光波段和紅外波段的散射和吸收特性對于利用遙感技術推測卷云光學和微物理性質相當重要。 |
冷冽 | 冷冽 冷冽:漢語詞匯 冷冽:臺灣偶像劇《翻滾吧!蛋炒飯》角色 冷冽 (漢語詞匯)冷冽是漢語詞匯,拼音lěng liè,可解釋為寒冷 冷冽的泉水,或用來形容天氣寒冷時的感覺。 |
霧淞 | 霧淞 (自然現象)在寒冷的天氣,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冰的霧滴在風中飄蕩,當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樹枝等物時,不斷的積累,凍結,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做“霧凇”。 俗稱樹掛。是北方冬季經常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過冷水滴就可形成,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并稱為中國四大奇景。 |
回暖 | 回暖 回暖,漢語詞語,意思是天氣由冷轉暖。 |
霧淞 | 霧淞 (自然現象)在寒冷的天氣,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冰的霧滴在風中飄蕩,當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樹枝等物時,不斷的積累,凍結,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做“霧凇”。 俗稱樹掛。是北方冬季經常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過冷水滴就可形成,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并稱為中國四大奇景。 |
反氣旋 | 反氣旋 反氣旋是指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高的水平空氣渦旋,也是氣壓系統中的高壓。北半球反氣旋中,低層的水平氣流呈順時針方向向外輻散,南半球反氣旋則呈逆時針方向向外輻散。反氣旋的水平尺度比氣旋更大,如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占據亞歐大陸面積1/4。各個反氣旋中心氣壓值一般為1020~1060hPa左右,最高氣壓紀錄達1101.6hPa。反氣旋中風速較小,地面最大風速也只有20~30m/s,中心區風力微弱。在反氣旋控制下,大多天氣晴朗。 反氣旋的中心氣壓最高,逐漸向外遞減。在北半球,反氣旋區域內的空氣為順時針方向流動。其直徑小的有幾百公里,大的有五、六千公里,如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和夏季太平洋上空的副熱帶高壓。由于反氣旋中的空氣向四周輻散,形成下沉氣流。因此,反氣旋控制本市時,一般天氣都比較好。冬季多晴冷天氣,夏季多晴熱高溫天氣,春秋兩季多風和日麗、秋高氣爽的天氣。 |
酷寒 | 酷寒 酷寒是漢語詞語,讀音為kùhán,意思是天氣極冷。 |
清厲 | 清厲 清厲,漢語詞匯。 拼音:qīng lì 釋義:1、.耿介有骨氣。2.凄清;凄厲。形容聲音激切高昂。3.凄清;凄厲。形容天氣寒冷。 《后漢書·周榮傳》:“﹝周興﹞孝友之行,著於閨門;清厲之志,聞於州里。” |
雪虐風饕 | 雪虐風饕【解釋】虐:暴虐;饕:貪殘。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出處】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歲弊寒兇,雪虐風饕。”【示例】幽香淡淡影疏疏,~亦自如。 ◎宋·陸游《雪中尋梅》詩【近義詞】風雪交加【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
雪虐風饕 | 【解釋】虐:暴虐;饕:貪殘。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出處】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歲弊寒兇,雪虐風饕。”【示例】幽香淡淡影疏疏,~亦自如。 ◎宋·陸游《雪中尋梅》詩【近義詞】風雪交加【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
驟寒 | 驟寒 zhòu hán 驟寒(驟寒) 天氣忽然變冷。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禨祥·清明日天變》:“隆慶元年丁卯二月十八日清明節,是日驟寒如窮冬,至晚大風雪……凍死者一百七十馀人。” 清 顧祿 《清嘉錄·凍狗肉》:“﹝二月﹞八日,為祠山張大帝誕。相傳大帝有風山女、雪山女,歸省前后數日,必有風雨……雖天氣甚溫,又必驟寒。” |
凄風苦雨 | 凄風苦雨【解釋】凄風:寒冷的風;苦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后用來比喻境遇悲慘凄涼。【出處】《左傳·昭公四年》:“春無凄風,秋無苦雨。”【示例】我們住在這里,總不了局,不如趁這顏色未衰,再去混他幾年,何苦在這里,受這些~。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六十二回【近義詞】風雨交加、風雨如晦【反義詞】風和日麗、和風細雨【語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含貶義 |
凄風苦雨 | 【解釋】凄風:寒冷的風;苦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后用來比喻境遇悲慘凄涼。【出處】《左傳·昭公四年》:“春無凄風,秋無苦雨。”【示例】我們住在這里,總不了局,不如趁這顏色未衰,再去混他幾年,何苦在這里,受這些~。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六十二回【近義詞】風雨交加、風雨如晦【反義詞】風和日麗、和風細雨【語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含貶義 |
淒風苦雨 | 【解釋】凄風:寒冷的風;苦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后用來比喻境遇悲慘凄涼。【出處】《左傳·昭公四年》:“春無凄風,秋無苦雨。”【示例】我們住在這里,總不了局,不如趁這顏色未衰,再去混他幾年,何苦在這里,受這些~。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六十二回【近義詞】風雨交加、風雨如晦【反義詞】風和日麗、和風細雨【語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含貶義 |
悽風苦雨 | 【解釋】凄風:寒冷的風;苦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后用來比喻境遇悲慘凄涼。【出處】《左傳·昭公四年》:“春無凄風,秋無苦雨。”【示例】我們住在這里,總不了局,不如趁這顏色未衰,再去混他幾年,何苦在這里,受這些~。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六十二回【近義詞】風雨交加、風雨如晦【反義詞】風和日麗、和風細雨【語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含貶義 |
任地 | 任地 【詞目】任地 【拼音】rèn dì 【釋義】 1、猶任土。按照土地的不同情況征收賦稅。 2、利用土地。 3、依據、憑借地勢。 1、猶任土。按照土地的不同情況征收賦稅。 《周禮·地官·載師》:“載師掌任土之灋……凡任地,國宅無征,園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遠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鄭玄 注 引鄭司農曰:“任地,謂任土地以起稅賦也。” 孫詒讓 正義:“任地,猶上文‘任土’后鄭云‘任其力勢所能生育,且以制貢賦’是也。” 2、利用土地。 《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澤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高亨注:“任,利用。”《呂氏春秋·上農》:“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損。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史記·五帝本紀》:“﹝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 參閱《呂氏春秋·任地》。 3、依據、憑借地勢。 《文選·謝惠連》:“值物賦象,任地班形。” 李善注:“任,猶因也。” 凡耕之道,必始于壚(1),為其寡澤而后枯。必厚其靹,為其唯(2)厚而及。者之,堅者耕之,澤其鞆而后之。上田則被其處,下田則盡其污。無與三盜(3)任地。夫四序參發,大甽小畝,為青魚胠,苗若直獵,地竊之也。既種而無行,耕而不長,則苗相竊也(4)。弗除則蕪,除之則虛,則草竊之也。故去此三盜者,而后粟可多也。所謂今之耕也營而無獲者,其蚤者先時,晚者不及時,寒暑不節,稼乃多菑。實(5)其為畝也,高而危則澤奪,陂則埒,見風則,高培(6)則拔,寒則雕,熱則脩,一時而五六死(7),故不能為來。不俱生而俱死,虛稼先死,眾盜乃竊。望之似有余,就之則虛(8)。農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稼之疏而不適也;知其田之除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虛也。不除則蕪,除之則虛,此事之傷也。故畝欲廣以平,甽欲小以深,下得陰,上得陽(9),然后咸生。稼欲生于塵而殖于堅者。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于其施土,無使不足,亦無使有余。熟有耰也(10),必務其培。其耰也稹,稹者其生也必先。其施土也均,均者其生也必堅。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莖生于地者,五分之以地。莖生有行,故速長;弱不相害,故速大。衡行必得,縱行必術。正其行,通其風,夬必中央,帥為泠風。苗,其弱也欲孤,其長也欲相與居,其熟也欲相扶。是故三以為族,乃多粟。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為秕。是故其耨也,長其兄而去其弟。樹肥無使扶疏,樹不欲專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則多秕,而專居則多死。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養其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秕。上下不安,則禾多死。厚土則孽不達,薄土則蕃轓而不發。壚埴冥色,剛土柔種,免耕殺匿,使農事得。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六·士容論 ·辯土》 (1)壚(lú):性質剛硬的黑土。(2)唯:通“雖”。(3)三盜:即下文所說的地竊、苗竊、草竊。(4)苗相竊:莊稼沒有行列,說明種得太密,太密就會互相妨害,如爭奪養分、遮擋陽光和空氣等,結果都不能長好,這就像禾苗互相偷盜一樣。(5)實:是。(6)培:培土。(7)五六死:指上文說的幾種作物致死的途徑。(8)虛:不結籽實。(9)陽:陽光。(10)有:通“為”。耰(yōu):用土覆蓋種子,與“施土”同義。五分之以地:把畝面分成五等分。《任地》篇說:“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畝也”,則畝寬當為六尺。但這六尺包括一尺的甽在內,畝面的實際寬度只有五尺,在這五尺寬的畝面上種植作物,要把畝面分成一尺寬的五條。具體做法則其說不一。夏緯瑛認為應是每畝種兩行,行闊、行距各為一尺,畝面的兩邊各留一尺。陳奇猷則認為應是種五行,每行作物的岔根所占寬度為畝面的五分之一。總之,這句話是講行距的,所以下面有“莖生有行”的話。帥:通“率”。都。扶:依助。以上三句是講間苗、定苗的要求。兄:比喻先生的壯苗。弟:比喻晚出的弱苗。上:指苗。下:指土地。埴(zhí):粘土。 耕地的原則是:一定要從壚土開始,因為這種土水分少,干土層厚。一定要把柔潤的地放到后面耕,因為這種土即使拖延一下也還來得及耕。水分飽和的土地要緩耕,堅硬的土地要立即耕,柔潤的土地要放在一邊推遲耕。高處的土地耕后要把地面耙平,低濕的土地首先要把積水排凈。不要讓“三盜”和自己一起使用土地。四時依次出現,是和農事相參驗的。有些人田畦做得太窄,壟溝做得太寬,田畦看上去就像一條條被困在地上的青魚,上面的禾苗長得像獸頸上的鬃毛,這是地盜,地把苗侵吞了。莊稼種下去卻密密麻麻地沒有行列,盡力耕耘也難以長大,這是苗盜,苗與苗相互侵吞了。不除雜草地就要荒蕪,清除雜草又會弄活苗根,這是草盜,草把苗侵吞了。所以必須除掉這三盜,然后才能多打糧食。當今有些人從事農耕,盡力經營卻沒有收獲,這是因為他們行動早的先于農時,行動遲的趕不上農時,四季的勞作不合時節,所以莊稼多遭災害。他們修治田畦,修得又高又陡,這樣水分就容易散失;畦坡過于斜險,畦面就容易傾塌。莊稼種在這樣的田畦上,遇風就會倒伏,培土過高就會連根拔出,天氣冷一點就會凋零,天氣熱一點就會枯萎。同時有五六種致死的途徑,所以不可能有好收成。莊稼不同時出土,卻同時成熟。現在根虛活的提前死掉,于是地盜、苗盜、草盜就會發生。這種莊稼,遠望似乎長勢很旺,走近一看,原來沒有什么籽實。農夫只知道他的田地已經整過,卻不知道他的莊稼過于稀疏,密度不夠,只知道他的田地已經管過,卻不知道他的莊稼在地里扎根不牢。雜草不除,土地就要荒蕪;清除雜草,又會弄活苗根。這是農事的大害。所以,田畦應該又寬又平,壟溝應該又小又深。這樣,莊稼下得水分,上得陽光,才能苗全苗壯。莊稼應在細軟的土中萌發,而在堅實的土中生長。播種一定要小心,不要使它過密,也不要使它過稀。在覆土蓋種方面,不要使土不足,也不要使土過厚。這件事要仔細去做,一定要在蓋種的土上多下功夫。蓋種的土要打得細碎,細碎了莊稼出苗就一定快。蓋種的土要撒得均勻,均勻了莊稼扎根就一定牢。所以,田畦又寬又平,就能使莊稼根部不受損害。禾苗生于畦中,把田畦均分為五分。禾苗出土成行,所以迅速生長;小時互不妨害,所以發育很快。橫行一定要恰當,縱行一定要端直。要使行列端正,和風通暢,一定注意疏通田地的中心,使田中到處吹到和風。禾苗幼小時以獨生為宜,長起來以后應靠攏在一起,成熟時應互相依扶。禾苗三四株長成一簇,就能多打糧食。農作物的難處,在于盡管不同時出苗,時令一到卻要同時死去。所以先出土的結粒就好,后出土的就多是秕子。因此,鋤草間苗的時候,要安養先生的壯苗,去掉后生的弱苗。在肥沃的土地上種植,不要種得過稀而使莊稼瘋長;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不要種得過密而使莊稼擠在一起。土地肥沃莊稼又長勢過旺,秕子就會結得多,土地貧瘠莊稼又擠在一起,禾苗就會死得多。不會種田的人,他們間苗時,去掉先生的壯苗而留下后生的弱苗,結果收不到糧食而只能收些秕子。對禾苗和土地都處理不當,莊稼就會大量死亡。覆土過厚,萌芽就鉆不出地面;覆土過薄,種子就會遭到閉錮而不能發芽。壚土埴土顏色發暗,這些剛硬的土地要使它軟熟以后再種,要勤加翻耕以消滅宿草害蟲,使農事活動進行得當。 |
氣溫 | 氣溫 氣象學上把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稱為空氣溫度,簡稱氣溫(air temperature)。國際上標準氣溫度量單位是攝氏度(℃)。 天氣預報中所說的氣溫,指在野外空氣流通、不受太陽直射下測得的空氣溫度(一般在百葉箱內測定)。最高氣溫是一日內氣溫的最高值,一般出現在14-15時;最低氣溫是一日內氣溫的最低值,一般出現日出前。 |
氣團 | 氣團 氣團是指氣象要素(主要指溫度和濕度)水平分布比較均勻并具有一定垂直穩定度的較大空氣團。在同一氣團中,各地氣象要素的重點分布幾乎相同,天氣現象也大致一樣。氣團的水平范圍可達幾千公里,垂直高度可達幾公里到十幾公里,常常從地面伸展到對流層頂。氣團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按氣團的熱力性質不同,劃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第二種是按氣團的濕度特征的差異,劃分為干氣團和濕氣團,第三種是按氣團的發源地,常分為北冰洋氣團、極地氣團,熱帶氣團、赤道氣團。 |
燕谷 | 燕谷 燕谷即寒谷。在古燕地。傳說為鄒衍吹律生黍之處。也借指寒冷的天氣。 |
冰霾 | 冰霾 【漢字】:冰霾 謂天氣陰冷。 元 袁桷 《椿堂賦》:“今也日臨中街,霜飛冰霾,毳集於踵,貂挾於懷,戴斗接淅,承露凝桮。” |
冷絲絲 | 冷絲絲 冷絲絲,是一個漢語詞匯,形容有點兒冷。 |
麥秀寒 | 麥秀寒 麥秀是指麥子生長茂盛而還未成熟。麥秀是時節的一種。麥秀寒的指是在麥子生長茂盛還未成熟那一段時間,天氣是非常寒冷的。 |
折膠墮指 | 折膠墮指【解釋】極言天氣寒冷。【出處】宋·蘇軾《磨衲贊》:“折膠墮指,此衲不寒,爍石流金,此衲不熱。”宋·周密《齊東野語·曝日》:“《冬日初出銘》曰:‘折膠墮指,夢想負背。’” |
暑寒 | 暑寒 暑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hǔ hán,指天氣炎熱與寒冷。 |
雨木冰 | 雨木冰 雨木冰的釋義是謂天氣過冷,雨水降在樹上隨即結凍成冰,出自《春秋·成公十六年》 |
云凍 | 云凍 云凍,漢語詞語,拼音是yún dòng,釋義是天氣寒冷時陰云凝聚。 |
熱浪 | 熱浪 (詞語概念)熱浪,是指天氣持續地保持過度的炎熱,也有可能伴隨有很高的濕度。這個術語通常與地區相聯系,所以一個對較熱氣候地區來說是正常的溫度,對一個通常較冷的地區來說可能是熱浪。一些地區比較容易受到熱浪的襲擊,例如夏干冬濕的地中海氣候。熱浪可以因為高溫引起死亡,特別是老年人。 |
麥秀寒 | 麥秀寒 麥秀是指麥子生長茂盛而還未成熟。麥秀是時節的一種。麥秀寒的指是在麥子生長茂盛還未成熟那一段時間,天氣是非常寒冷的。 |
熱浪 | 熱浪 (詞語概念)熱浪,是指天氣持續地保持過度的炎熱,也有可能伴隨有很高的濕度。這個術語通常與地區相聯系,所以一個對較熱氣候地區來說是正常的溫度,對一個通常較冷的地區來說可能是熱浪。一些地區比較容易受到熱浪的襲擊,例如夏干冬濕的地中海氣候。熱浪可以因為高溫引起死亡,特別是老年人。 |
釀寒 | 釀寒 釀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niàng hán,是指逐漸釀成寒冷的天氣。 |
釀寒 | 釀寒 釀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niàng hán,是指逐漸釀成寒冷的天氣。 |
折膠墮指 | 【解釋】極言天氣寒冷。【出處】宋·蘇軾《磨衲贊》:“折膠墮指,此衲不寒,爍石流金,此衲不熱。”宋·周密《齊東野語·曝日》:“《冬日初出銘》曰:‘折膠墮指,夢想負背。’” |
冷絲絲 | 冷絲絲 冷絲絲,是一個漢語詞匯,形容有點兒冷。 |
雲凍 | 云凍 云凍,漢語詞語,拼音是yún dòng,釋義是天氣寒冷時陰云凝聚。 |
高氣壓 | 高氣壓 高氣壓指比周圍的氣壓高的地點而言,其中氣壓最高的地點,叫作“高氣壓中心”。北半球的高氣壓中心附近,風是以右旋的渦旋而向外吹去,所以該部分的空氣較為稀薄。為補充它,空氣自上空降落,形成下降氣流,所以通常都是好天氣。 |
苦雨凄風 | 苦雨凄風【解釋】苦雨:久下成災的雨;凄風:寒冷的風。形容天氣惡劣。后用來比喻境遇悲慘凄涼。【出處】《左傳·昭公四年》:“春無凄風,秋無苦雨。”【示例】黃昏長夜,捱了多少~;春晝秋霄,受了多少魂驚目斷。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二十八回【近義詞】凄風苦雨【反義詞】和風細雨【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炎熱 | 炎熱 炎熱,其實就是天氣干燥,以導致天氣有一種熱的感覺,多用于形容夏的天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