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品德的詞語
形容品德的詞語:1. 誠實;2. 善良;3. 正直;4. 仁慈;5. 謙虛;6. 寬容;7. 忠誠;8. 勇敢;9. 慷慨;10. 責任感;11. 謹慎;12. 識大體;13. 同情心;14. 恒心;15. 耐心;16. 樂觀;17. 堅毅;18. 知恩圖報;19. 尊重他人;20. 自律
形容品德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品德 | 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質,也稱德性或品性,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征。品德就其實質來說,是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在個體身上內化的產物。從其對個體的功能來說,如同智力是個體智慧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一樣,品德則是個體社會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 |
成德 | 成德 (納蘭性德原名)[清]成德(1655-1685)姓納蘭,后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進士,官侍衛。工書,妙得撥鐙法,臨摹飛動。其書法摹褚遂良臨本禊帖,間出入于黃庭、內景經。常入對殿廷,數千言立就。點畫落紙,無一筆非古人者。以意制器多巧。精鑒藏。善騎射。工詩詞,有飲水詞傳世。年僅三十一。《八旂通志》、《納蘭君神道碑》、《納蘭君墓志銘》、《茶余客話》。 納蘭性德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系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后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后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后更名為 《飲水詞》,再后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绔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后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后又續娶官氏,并有側室顏氏。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可惜他們的愛情因納蘭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劇告終,沈宛回歸江南。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并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后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集為《側帽》后更名為《飲水》,后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 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 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成德 (詞語釋義)成德,漢語詞匯。 拼音:chénɡ dé 釋義:1、盛德。 2.成年人應有的品德。 3.成就品德。 |
品行 | 品行 品行是漢語詞匯,拼音pǐnxíng,是指人的行為品德。出自清·周亮工 《書影》卷三:“ 遐 (張遐 )之品行,照耀於一代。”《老殘游記》第三回:“ 姚云翁 就將閣下學問怎樣,品行怎樣……說得宮保抓耳撓腮,十分歡喜。” 徐遲 《牡丹》三:“ 姚黃 一點不知道她愛上的小開的品行怎樣。”。 |
吉德 | 吉德 (國內專業大家電制造商和品牌運營商)寧波吉德電器有限公司系集家用電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產品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型企業。憑借戰略眼光與不懈努力,歷經33年穩健發展,吉德現已發展成為國內一流的專業大家電制造商和品牌運營商。公司先后榮獲“浙江省誠信示范企業”“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省名牌”等榮譽稱號。 吉德 (漢語詞語)吉德,漢語詞匯。 拼音:jí dé。 釋義:美德;高尚的品德。 |
德才兼備 | 德才兼備【解釋】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出處】宋·許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備才全范仲淹。”【近義詞】德高望重、又紅又專【反義詞】德薄能鮮、德薄才疏【語法】主謂式;作定語;含褒義 |
德言容功 | 德言容功【解釋】德:婦德,品德。言:言辭。容:容貌。功:女紅(舊指女子所做的針線活)。封建禮教要求婦女應具備的品德。【出處】《禮記·昏義》:“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日……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示例】后十四,雅善歌辭,兼通音律,~,四者咸備。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瓊奴傳》 |
德才兼備 | 【解釋】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出處】宋·許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備才全范仲淹。”【近義詞】德高望重、又紅又專【反義詞】德薄能鮮、德薄才疏【語法】主謂式;作定語;含褒義 |
才德兼備 | 才德兼備【解釋】才:才能。德:品德。備:具備。才能和品德都具備。【出處】宋·許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備才全范仲淹。”【示例】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 (元·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近義詞】德才兼備【反義詞】無德無才【語法】主謂式;在謂語;含褒義 |
才德兼備 | 【解釋】才:才能。德:品德。備:具備。才能和品德都具備。【出處】宋·許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備才全范仲淹。”【示例】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 (元·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近義詞】德才兼備【反義詞】無德無才【語法】主謂式;在謂語;含褒義 |
德容兼備 | 德容兼備【解釋】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備:都具備。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 |
高才大德 | 高才大德【解釋】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極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
德淺行薄 | 德淺行薄【解釋】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淺薄。 |
惡德 | 惡德 惡德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 |
質行 | 質行 質行,漢語詞匯。 拼音:zhì xíng 釋義:1、謂品行誠樸。2、品德操行。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有記載;也指品德操行。《群書治要》有記載。 |
德容兼備 | 【解釋】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備:都具備。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 |
惡德 | 惡德 惡德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 |
懷瑾握瑜 | 【解釋】懷:懷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
質行 | 質行 質行,漢語詞匯。 拼音:zhì xíng 釋義:1、謂品行誠樸。2、品德操行。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有記載;也指品德操行。《群書治要》有記載。 |
敗德 | 敗德 敗德,漢語詞匯。 拼音:bài dé 釋義:敗壞德義;敗壞品德 |
懷瑾握瑜 | 懷瑾握瑜【解釋】懷:懷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
品節 | 品節 品節,指品德節操。 |
德淺行薄 | 【解釋】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淺薄。 |
品節 | 品節 品節,指品德節操。 |
敗德 | 敗德 敗德,漢語詞匯。 拼音:bài dé 釋義:敗壞德義;敗壞品德 |
常德 | 常德 (湖南省地級市)常德,古稱武陵、朗州,別名“柳城”,是湖南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常德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側,武陵山下,史稱“川黔咽喉,云貴門戶”,是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的重要城市。 常德城名源自《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歷史故事“劉海砍樵”、“孟姜女哭長城”以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等浪漫主義情結貫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歷史,開創了常德獨有的“善德文化”。 常德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首屆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華詩詞之市等稱號。 常德綜合實力穩居湖南省前列,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238.1億元,比上年增長8.4%,居全省第三,全面發揮了湘西北地區中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的職能。2017年,常德市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2018年10月25日,常德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常德 (漢語詞匯)常德,漢語詞匯。 拼音:cháng dé 釋義:始終不變的品德。 |
操守 | 操守 操守:漢語詞語 操守:明朝武官 操守 (漢語詞語)操守是指人的品德和氣節,它是為人處世的根本,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職業操守是指公正有德,不為個人或小團體之利而損害企業或股東的利益。人們常用王昌齡的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表白自己堅貞的操守,光明磊落的品格和對謗議的蔑視。 |
美德 | 美德 (人格心理學概念)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 美好高尚的品德。 在人格心理學內,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給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包括力量,勇氣,自信等,都可稱之為美德。在積極心理學中,美德是性格優勢的上位概念,不同的性格優勢可以匯聚成不同的美德。目前研究發現,中國人主要存在三大美德優勢,分別是:人際美德、謹慎美德和活力美德。 |
立品 | 立品 立品,讀音lì pǐn,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樹立品行;培養品德。 |
年高德劭 | 年高德劭【解釋】劭:美好。年紀大,品德好。【出處】漢·揚雄《法言·孝至》:“年彌高而德彌劭。”【示例】沈鈞儒先生~,愛國熱誠,感動全國。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流亡》【近義詞】德高望重、德隆望尊【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女德 | 女德 女德:漢語詞語 女德:哈輝所作新曲 女德 (漢語詞語)女德舊指婦女應具備的品德。載于史書《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女德無極,婦怨無終。””中國古代不存在名為《女德》的典籍著作,以及其他百科及網站所傳《女德》作者為明成祖仁孝文皇后徐氏的說法屬于誤傳,應當注意。 |
才品 | 才品 才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ái pǐn,是指才能的品類。也可指才能品德,還可以指才能與氣質。 |
飽德 | 飽德 語出:"《既醉》,太平也。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 謂充滿高尚品德;另一種釋義為比喻承受許多德惠。 |
讓德 | 讓德 讓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ràng dé,是指.遜讓于有德之人,將自己的德行歸功于他人,謙讓的品德。 |
入德 | 入德 rù dé 入德 進入圣人品德修養的境域。《禮記·中庸》:“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 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鄭玄 注:“入德,入圣人之德。” |
峻德 | 峻德 峻德,漢語詞匯。 拼音:jùn dé 釋義:1、大德。高尚的品德。2、大德。厚澤;大恩。 |
飽德 | 飽德 語出:"《既醉》,太平也。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 謂充滿高尚品德;另一種釋義為比喻承受許多德惠。 |
德功 | 德功 【詞語】:德功 【釋義】:1.婦德與婦功。舊指婦女應有的貞順品德和紡織﹑縫紉﹑刺繡等手藝。 |
敦品 | 敦品 “敦”本為厚重意,引申為奮勉。敦品,等于說砥礪品德。 |
有德者 | 有德者 有德者 yǒudézhě 〖personwithfineintegrity〗有好品德的人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
恭德 | 恭德 恭德,漢語詞匯。 拼音:gōng dé 釋義:1、謙恭的品德。2、大德。 |
重德 | 重德 重德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zhòng dé,解釋是以品德為重。 |
詠德 | 詠德 詠德歌頌贊嘆高尚的品德。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含淳詠德之聲盈耳,登降揖讓之禮極目。” |
詠德 | 詠德 詠德歌頌贊嘆高尚的品德。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含淳詠德之聲盈耳,登降揖讓之禮極目。” |
德讓 | 德讓 德讓是漢語詞匯,拼音是dé ràng,解釋為人的品德應謙讓。 |
德讓 | 德讓 德讓是漢語詞匯,拼音是dé ràng,解釋為人的品德應謙讓。 |
真小人 | 真小人 【詞語】:真小人 【釋義】:指品德低下的人。宋理宗時梁成大為御史,諂媚事史彌遠,欲去魏了翁﹑真德秀,謂"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乃偽君子"。事見《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
教養 | 教養 (漢語詞語)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 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教養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養。 |
眞小人 | 真小人 【詞語】:真小人 【釋義】:指品德低下的人。宋理宗時梁成大為御史,諂媚事史彌遠,欲去魏了翁﹑真德秀,謂"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乃偽君子"。事見《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
冰壺秋月 | 冰壺秋月【解釋】冰壺:盛水的玉壺,比喻潔白。比喻潔白明凈。多指人的品格。【出處】宋·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示例】愿中如~,瑩徹無瑕,非吾曹所及。 ◎《宋史·李侗傳》【近義詞】冰清玉潔【反義詞】雕心雁爪【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比喻品德高尚 |
教養 | 教養 (漢語詞語)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 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教養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養。 |
樂德 | 樂德 樂德lè dé 指古代音樂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種品德。 |
清德 | 清德 清德,漢語詞匯。 拼音:qīng dé 指高潔的品德。 |
冰壺秋月 | 【解釋】冰壺:盛水的玉壺,比喻潔白。比喻潔白明凈。多指人的品格。【出處】宋·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示例】愿中如~,瑩徹無瑕,非吾曹所及。 ◎《宋史·李侗傳》【近義詞】冰清玉潔【反義詞】雕心雁爪【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比喻品德高尚 |
儉德 | 儉德 儉德,漢語詞語, 拼音是jiǎn dé, 出自《易·否》, 釋義:指儉約的品德。 |
神德 | 神德 神德是詞語,拼音shén dé,釋義為高潔的品德。 |
樂德 | 樂德 樂德lè dé 指古代音樂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種品德。 |
儉德 | 儉德 儉德,漢語詞語, 拼音是jiǎn dé, 出自《易·否》, 釋義:指儉約的品德。 |
如坐春風 | 如坐春風【解釋】象坐在春風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并受到熏陶。【出處】宋·朱熹《伊洛淵源錄》卷四:“朱公掞見明道于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示例】(魯迅先生)說話時態度鎮靜,親切而又從容,使聽的人心情舒暢,真個有“~”的感覺。 ◎唐弢《瑣憶》【近義詞】如沐春風、春風化雨【反義詞】如坐針氈【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 |
賢賢易色 | 賢賢易色【解釋】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出處】語出《論語·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示例】公子此時,一來心里不安,二來有些發訕,三來也未免動了點兒~,滿面周身鬧開了個難的神情兒,共總沒得什么話。 ◎《兒女英雄傳》 |
薰陶 | 薰陶 熏陶,漢語詞匯。 拼音:xūn táo 注音: 釋義:熏染陶冶。比喻因為經常和某些人物或環境相接觸,而使人的思想、性格、品德等方面受到好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