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西藏的詞語

    形容西藏的詞語:神秘、雄偉、遼闊、壯美、神奇、高遠、夢幻、神圣、蒼茫、神仙、荒涼、莽荒、神州、圣地、世外桃源、天堂、天國、圣境、天路、佛國

    形容西藏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的開始:七世紀中葉,吐蕃王國贊普松贊干布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傳來中國漢傳佛教及尼泊爾系佛教。當時松贊干布在拉薩建立布達拉宮,為二妃立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帶來的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安置于大昭寺),以便于人民修福禮拜,又遣貴族子弟留學印度。這個時期的西藏佛教(就是漢傳佛教和南亞傳佛教)為后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傳密教打下了重要基礎。 兩大時期:前密教時期和密教時期。另一種劃界:以朗達瑪王之滅法為界,弘揚的歷史分為前弘期、后弘期。 西藏佛教主要是藏傳密教五大派:寧瑪派即舊教,又稱紅教,以蓮華生為初祖。噶當派為仲敦巴所創,后并入格魯派。噶舉派俗稱白教,為馬爾巴所創,富密教色彩,最著名人物是苦行僧米拉日巴尊者。薩迦派俗稱花教,教主采家族世襲制,為氏族教團的典型。格魯派又稱黃教、新噶當派,為宗喀巴所創。
    東躲西藏 東躲西藏【解釋】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出處】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示例】鳳仙拽開彈弓,連珠打出,打得嘍啰~。 ◎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九十八回【近義詞】東藏西躲【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東躲西藏 【解釋】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出處】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示例】鳳仙拽開彈弓,連珠打出,打得嘍啰~。 ◎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九十八回【近義詞】東藏西躲【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念青唐古拉山脈 念青唐古拉山脈 念青唐古拉山脈(Nyainqêntanglha Shanmai)屬于斷塊山,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橫貫西藏中東部,為岡底斯山向東的延續,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西南部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同時將西藏劃分成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區域。東南靠近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 據雍仲苯教資料所言:念青唐拉是藏地三大神山(岡底斯、念青唐拉、瑪積雪山)之一,也是九大神山之一,更是十三大神山之首。 傳說納木錯與念青唐拉曾經是一對恩愛夫妻。而根據雍仲苯教護法經、家族史以及神山祭祀文等苯教典籍記載:唐拉是雍仲本教的神山之一,是母子護法的四大眷屬之龍度唐拉,也是古藏文化史記中較有影響力的著名神山。而納木措為雍仲本教五騎羊護法母子的圣地,也是唐拉神山的明妃。它與納木措是修行之人的主要修行圣地。 念青唐古拉山地區受東西向的怒江斷裂帶和雅魯藏布江斷裂帶的控制,擠壓斷裂褶皺是形成了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的高大山系,它的山脊線位于當雄—羊八井以西,全長1400千米,平均寬80千米,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終年白雪皚皚。 念青唐古拉山脈同時也是青藏高原東南部最大的冰川區。西段為內流區和外流區分界,東段為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分水嶺。西北側為藏北大湖區,其中最大的是納木錯湖。 相傳念青唐古拉山里面有一座神秘的水晶宮,宮門上鑲有各種寶石,光芒四射,宮底是甘露之海,中部繚繞著虹光彩霧,宮頂有白云,雨露時停時落,鮮花盛開在它的四周。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是古代川藏線的現代升級,東起四川省省會成都市,西止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由中國的318國道、317國道、214國道、109國道的部分路段組成。是中國最險峻的公路。分為南北線。在南北線中間有一些連接的線路一般也歸為川藏公路的一部分。 南線由四川成都、雅安、瀘定、康定、東俄洛、雅江、理塘、巴塘,西藏芒康、左貢、邦達、八宿、波密、林芝八一鎮、工布江達、墨竹工卡、達孜至拉薩,全長2146公里,屬318國道(東起上海人民廣場,西至西藏中尼公路的樟木口岸)的一部分。南線是以康定為要點的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稱,有多個著名險段。 北線由成都至東俄洛 與南線重合,再由東俄洛與南線分開北上,經八美(原乾寧縣)、道孚、爐霍、甘孜、德格、西藏江達、昌都,至那曲縣,到拉薩,全長2412公里。分大北線、小北線。 南北交接線是昌都-八宿縣邦達鎮。 川藏、青藏公路通車前,從拉薩到四川成都或青海西寧往返一次,靠人畜馱,冒風雪嚴寒,艱苦跋涉需半年到1年時間。而川藏公路只需數天,改建后的目前路況單程只需三天,大大縮短了西藏與內地的交通時間。 將來:南線對應川藏鐵路,北線對應成昌鐵路-那昌鐵路,南北交接點八宿邦達鎮-昌都通大格鐵路。 有關規劃中的同名快速公路請移步至川藏高級公路。 有關四川省規劃中的同名高速公路請移步至川藏高速公路。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亞洲內陸高原)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達木盆地、祁連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峽谷區等6個部分,包括中國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肅、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青藏高原的自然歷史發育極其年輕,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輕而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緊密結合的自然地理單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大片地區最暖月平均溫度也不足10℃。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為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許多大河流發源地;高原上湖泊眾多,有納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熱資源充足,礦產資源主要有鉻、銅、鉛、鋅、水晶等等。高原上凍土廣布,植被多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華夏文明史上流傳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為主的高原文化體系。
    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 (藏南大河)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區境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杰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水能蘊藏量豐富,在中國僅次于長江。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會的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的認證。
    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 (藏南大河)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區境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杰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水能蘊藏量豐富,在中國僅次于長江。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會的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的認證。
    藏紅花 藏紅花 (番紅花俗稱)藏紅花,原名番紅花,又稱西紅花,原產地在西班牙,希臘、小亞細亞、波斯等地,《本草綱目》記載:“藏紅花即番紅花,譯名泊夫蘭或撒法郎,產于天方國。”“天方國”即指波斯等國家。番紅花是經印度傳入西藏,由西藏再傳入中國內地。所以,人們把由西藏運往內地的番紅花,誤認為西藏所產,稱做“藏紅花”。 番紅花的花語和象征意義 番紅花的花語和象征意義:快樂、喜悅。 番紅花又叫藏紅花或西紅花。番紅花葉叢纖細,花朵嬌柔優雅,花色有白、紫、橙等,具特異芳香,是點綴花壇和布置巖石園的好材料,也可盆栽或水養供室內觀賞。 相關傳說: 牧草的精靈向花神弗洛拉祈愿說:“請在這個深秋寂寥的牧場上,為小羊兒們開些花吧!”據說弗洛拉聽到了這個祈禱后,所綻放出來的花就是番紅花。 希臘神話中,天神因為同情單戀妖精不成而失戀自殺的青年克羅卡斯,就把他變成番紅花。
    藏紅花 藏紅花 (番紅花俗稱)藏紅花,原名番紅花,又稱西紅花,原產地在西班牙,希臘、小亞細亞、波斯等地,《本草綱目》記載:“藏紅花即番紅花,譯名泊夫蘭或撒法郎,產于天方國。”“天方國”即指波斯等國家。番紅花是經印度傳入西藏,由西藏再傳入中國內地。所以,人們把由西藏運往內地的番紅花,誤認為西藏所產,稱做“藏紅花”。 番紅花的花語和象征意義 番紅花的花語和象征意義:快樂、喜悅。 番紅花又叫藏紅花或西紅花。番紅花葉叢纖細,花朵嬌柔優雅,花色有白、紫、橙等,具特異芳香,是點綴花壇和布置巖石園的好材料,也可盆栽或水養供室內觀賞。 相關傳說: 牧草的精靈向花神弗洛拉祈愿說:“請在這個深秋寂寥的牧場上,為小羊兒們開些花吧!”據說弗洛拉聽到了這個祈禱后,所綻放出來的花就是番紅花。 希臘神話中,天神因為同情單戀妖精不成而失戀自殺的青年克羅卡斯,就把他變成番紅花。
    烏斯藏 烏斯藏 (藏族及西藏的古稱)明代稱西藏為“烏斯藏”。烏斯藏,在云南西徼外,去云南麗江府千余里,四川馬湖府千五百余里,陜西西寧衛五千余里。其地多僧,無城郭。群居大土臺上,不食肉娶妻,無刑罰,亦無兵革,鮮疾病。佛書甚多,《楞伽經》至萬卷。其土臺外,僧有食肉娶妻者。元世祖尊八思巴為大寶法王,錫玉印,既沒,賜號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輔治大圣至德普覺真智佐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自是,其徒嗣者咸稱帝師。
    衛藏 衛藏 衛藏:吐蕃時期曾設“衛藏四茹”,一向被視為吐蕃本部。元朝、明朝稱為烏思藏(藏文:????????,威利:dbus gtsang),烏思指前藏,藏指后藏。清朝以來稱為衛藏,烏思在清朝改稱為衛。 當時三部分范圍:“前藏”包括今拉薩和山南市,“后藏”為今日喀則市,“阿里”指整個藏北高原(今阿里地區和那曲市西部)。 說明:藏東北是另一個板塊即霍爾三十九族。今西藏范圍里的昌都市那時屬康巴,林芝市屬另個區域。
    烏斯藏 烏斯藏 (藏族及西藏的古稱)明代稱西藏為“烏斯藏”。烏斯藏,在云南西徼外,去云南麗江府千余里,四川馬湖府千五百余里,陜西西寧衛五千余里。其地多僧,無城郭。群居大土臺上,不食肉娶妻,無刑罰,亦無兵革,鮮疾病。佛書甚多,《楞伽經》至萬卷。其土臺外,僧有食肉娶妻者。元世祖尊八思巴為大寶法王,錫玉印,既沒,賜號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輔治大圣至德普覺真智佐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自是,其徒嗣者咸稱帝師。
    衛藏 衛藏 衛藏:吐蕃時期曾設“衛藏四茹”,一向被視為吐蕃本部。元朝、明朝稱為烏思藏(藏文:????????,威利:dbus gtsang),烏思指前藏,藏指后藏。清朝以來稱為衛藏,烏思在清朝改稱為衛。 當時三部分范圍:“前藏”包括今拉薩和山南市,“后藏”為今日喀則市,“阿里”指整個藏北高原(今阿里地區和那曲市西部)。 說明:藏東北是另一個板塊即霍爾三十九族。今西藏范圍里的昌都市那時屬康巴,林芝市屬另個區域。
    噶舉派 噶舉派 噶舉派(白教)形成于藏傳佛教“后弘期”,是由瑪爾巴譯師開創。噶舉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藏語“噶舉”中的“噶”字本意指佛語,而“舉”字則意為傳承。故“噶舉”一詞可理解為教授傳承。 地位變化:1613年藏巴汗彭措南嘉崇信噶瑪噶舉派,1618年噶瑪巴派打敗格魯派勢力所組成的聯軍,攻占拉薩,噶瑪王國統治全西藏。1642年固始汗推翻噶瑪王國,首府從日喀則遷于拉薩,確立了格魯派在西藏的統治地位,但不丹地區(主巴噶舉)和拉達克地區沒有被攻下,那里的噶舉派分別建立了小王國,乾隆時期才歸順駐藏大臣節制。
    噶舉派 噶舉派 噶舉派(白教)形成于藏傳佛教“后弘期”,是由瑪爾巴譯師開創。噶舉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藏語“噶舉”中的“噶”字本意指佛語,而“舉”字則意為傳承。故“噶舉”一詞可理解為教授傳承。 地位變化:1613年藏巴汗彭措南嘉崇信噶瑪噶舉派,1618年噶瑪巴派打敗格魯派勢力所組成的聯軍,攻占拉薩,噶瑪王國統治全西藏。1642年固始汗推翻噶瑪王國,首府從日喀則遷于拉薩,確立了格魯派在西藏的統治地位,但不丹地區(主巴噶舉)和拉達克地區沒有被攻下,那里的噶舉派分別建立了小王國,乾隆時期才歸順駐藏大臣節制。
    岡底斯山脈 岡底斯山脈 岡底斯山脈(KailasRange亦作Kang-ti-ssuShan或GangdisiShan)橫貫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部,與喜馬拉雅山脈平行,呈西北-東南走向,屬褶皺山。為內陸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北為高寒的藏北高原,南為溫涼的藏南谷地。 岡底斯藏語意為眾山之主,又被稱作“世界之軸”。東接念青唐古拉山脈。長1100千米。海拔約6000米。最高峰為羅波峰(冷布崗日),海拔7095米。山頂有28條冰川,面積只有88.8平方公里,以冰斗冰川和懸冰川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第二主峰岡仁波齊峰 在瑪旁雍錯以北,海拔6656公尺,雪線6000公尺。 象雄雍仲苯教以岡底斯山為宇宙中心,尊為圣地。據《世界地理概說》記載:“里象雄應該是岡底斯山西面三個月路程之外的波斯、巴達先和巴拉一帶……中象雄在岡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 尼泊爾人、印度人則以山為濕婆(印度教三尊神之一)的樂園。以瑪旁雍錯為圣湖。香客多來此朝拜。由巴噶經普蘭,沿孔雀河谷有道路通往尼泊爾。岡底斯山南北側均為地震活動帶,20世紀70年代以后多次發生六級以上地震。
    珞巴族 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總人口約60萬。其中處于中國控制區的有2300余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主要從事農業和狩獵。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以西的高山峽谷地帶,直到20世紀中期,珞巴族社會仍處于原始社會末期階段,至今還在沿襲。珞巴族依靠祖輩相傳的口頭傳說,延續著自己的文化傳統。
    保藏 保藏 【詞語】:保藏 【注音】:bǎo cáng 【釋義】:把東西藏起來以免遺失或損壞:保藏手稿ㄧ把選好的種子好好保藏起來。 詳細釋義 使藏伏、隱蔽而得到保護。 《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則孕毓根核,保藏蟄蟲,避盛陰之害;出地則養長華實,發揚隱伏,宣盛陽之德。”《南史·薛安都傳》:“ 任 榛大抵在 任城 界,積世逋叛所聚,棘榛深密,難為用師,故能久自保藏,屢為人患。” 保存收藏。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記·三月二十四號》:“假使他能把我緊緊的擁抱著,讓我吻遍他全身,然后他把我丟下海去,丟下火去,我都會快樂的閉著眼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愛情的死的來到。”如:他把保藏多年的古畫獻給了國家。 特定情況,食品保藏。為防止食物腐敗變質,延長其食用期限,使食品能長期保存所采取的加工處理措施。常用的方法有低溫保藏、高溫保藏、脫水保藏、提高食品的滲透壓、提高食品的氫離子濃度、輻照保藏、隔絕空氣、加入防腐劑和抗氧化劑等。
    第巴 第巴 第巴,又稱第斯,是藏語sde—Pa或sde—srid一詞的音譯,本義為“部落酋長”、“頭人”。遠在唐代,吐蕃奴隸制的軍事部落聯盟就以若干個sde(音譯為岱,更接近原來的音)作為參加聯盟的基本單位。[3]開始時,都是以氏族集團構成,后來,一直沿用,及至明代,永樂皇帝欽封仁邦巴(ring—spungs- 明代譯為“領思奔”,地在今日喀則地區仁布縣)的南喀杰波為都指揮僉事,給誥命,封為昭勇將軍,幾乎奄有整個西藏的統治權,其家臣篡立,沿用舊封,史稱藏巴汗。其第二代名為丹迥旺布(一六0六一一一六四二年),稱為“第斯藏巴汗”,簡稱第巴。這就是說,明末,西藏統治者藏巴汗也是稱為第斯或第巴的。因而,第巴并不是桑結嘉錯的專名。在清代,黃教徒擅政,前后任命了八位第巴,桑結嘉錯名列第五。
    谿卡 谿卡 谿卡是藏語音譯,意為“莊園”。西藏三大領主經營領地、統治剝削農奴和奴隸的主要組織形式。分為三種: 屬西藏地方政府的莊園稱為雄谿,屬于貴族農奴主的稱革谿,屬于喇嘛寺院農奴主的稱卻谿 (亦譯作曲谿)。元朝統一西藏以后,最先在西藏南部山區設立了谿卡。領主在其所轄領地內分別設立谿卡,一般統轄一個或數個由所屬農奴居住的自然村落,在谿卡中心區域是高大堅固的莊園主住宅 (稱谿康),內設農奴主和其奴仆的住室、倉庫、宗教用的經堂、廚房、酒窖、牲畜棚等,附近設有花園 (稱林卡)、水磨和各種手工業作坊。
    岡仁波齊峰 岡仁波齊峰 (景點名稱)岡仁波齊峰(Kangrinboqe),山頂高度海拔6656米,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是中國的名山之一,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藏語意為神靈之山。南側斷層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瑪旁雍錯及拉昂錯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蓋,分布著28條現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懸冰川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 岡底斯藏語稱“岡仁波齊”或“崗仁波齊”,意義是雪山之寶。這個岡底斯圣山是八千萬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極樂世界之地,曾誕生八千萬賢能并傳播佛法的圣地,是贍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長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鄉。雍仲本波佛教是藏族的原始佛教,它是為了一切眾生,離苦遇樂、和平世界,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如意寶。 岡仁波齊峰也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梵語稱為吉羅娑山,岡仁波齊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相傳雍仲本教發源于該山;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濕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常年在此處轉山的國內外信徒不斷。
    宗喀巴 宗喀巴 宗喀巴(1357年~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在中國西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區的佛教寺院里,都有宗喀巴大師塑像,有的是泥塑涂金,有的是以銅質鎏金制成。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時年63歲。圓寂時,將自己的衣帽傳給賈曹杰,于是賈曹杰繼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傳佛教史上將宗喀巴大師、賈曹杰、克主杰合稱為“師徒三尊”。 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善慧稱吉祥),這是受沙彌戒時的名稱。由于誕生于“宗喀”,為示尊重,人們以地名尊稱大師為“宗喀巴”。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10月25日,生于宗喀的一個佛教家庭,父親是蒙古族,名叫達爾喀且魯崩格(達魯花赤daruqaci蒙古語“長官、長”之意,魯崩格 ),母親是藏族,名叫馨茂阿卻,兩個人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
    東藏西躲 東藏西躲【解釋】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出處】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示例】真虧你領著母親和一群孩子~的,末一回還要走多少里路,翻一道大嶺。 ◎朱自清《給亡婦》
    納木錯 納木錯 納木錯,位于西藏自治區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約1920km2。 早期的科學考察認為,納木錯的最大深度為33米,但最近兩年對湖泊的重新測量發現,納木錯最深處超過了120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納木錯”為藏語,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納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怒江 怒江 (江名)薩爾溫江(Salween),中國稱怒江(Nu Chiang或Nu Jiang)。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流之一,又稱潞江,上游藏語叫“那曲河”(藏文:????????????????),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內部,由怒江第一灣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東部的平淺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流入緬甸后改稱薩爾溫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從河源至入海口全長3240公里,中國部分2013千米,云南段長650千米;總流域面積32.5萬平方千米,中國部分13.78萬平方千米;徑流總量約700億立方米,省內流域面積3.35萬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積8.7%。怒江六庫也成為了中國唯一一條沒有建造水電站的河流。
    青稞 青稞 (禾本科植物)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谷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主要產自中國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約有3500年的歷史,從物質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領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內涵豐富、極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有著廣泛的藥用以及營養價值,已推出了青稞掛面、青稞饅頭、青稞營養粉等青稞產品。 青稞是西藏四寶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瀾滄江 瀾滄江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藏語拉楚,意思為“獐子河”。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 瀾滄江源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E94°41′12″,N33°45′35″,海拔5552米)的山頭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0′52″,N33°45‵48″,海拔5160米)。主干流總長度4909千米,其中國內長2139千米,瀾滄江流經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后始稱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國南海。
    瀾滄江 瀾滄江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藏語拉楚,意思為“獐子河”。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 瀾滄江源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E94°41′12″,N33°45′35″,海拔5552米)的山頭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0′52″,N33°45‵48″,海拔5160米)。主干流總長度4909千米,其中國內長2139千米,瀾滄江流經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后始稱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國南海。
    長江 長江 (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長江發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于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97km,比黃河(5464km)長9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大河水流量排行中,長江也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亞馬遜河和剛果河。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遜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剛果河流域跨非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干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八思巴 八思巴 八思巴(藏文:???????,威利:Phags-pa,意為圣者;1235年-1280年),大元帝師,吐蕃薩斯迦(今西藏薩迦)人。本名羅古洛哲堅贊(bLo-gros-rgyalmtshan-hPhags-pa,意為‘圣者慧幢”),八思巴(又譯八合思巴、發思巴,意為“圣者”)是尊稱。淳祐四年(1244年),年僅十歲的八思巴來涼州(今武威市)學習漢文化與蒙古文化,這為他以后成為大元帝師,走入蒙古帝國的政治舞臺中心奠定了雄厚基礎。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從受佛戒。中統元年,世祖即位,尊為國師,即大元帝師,使統天下佛教徒。至元元年,使領總制院事,統轄藏區事務。六年,制成蒙古新字,加號大寶法王。十三年還至薩斯迦,為西藏佛教薩迦派第五代師祖,公元1280年被人毒害,享年45歲。
    格桑花 格桑花 (藏族文化象征植物)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具體為何種植物存在廣泛的爭議。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依據民族植物學方法,對格桑梅朵原植物進行過研究探討。根據相關文獻研究及關鍵人物的訪談,表示大量的藏族影視、歌曲、西藏的期刊雜志上被視為格桑花的秋英(波斯菊)并不是真正的格桑花。從廣義上說,“格桑梅朵”極有可能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的野花的代名詞,而從植物學特征上講菊科紫菀屬植物和拉薩至昌都常見的栽培植物翠菊,都符合格桑花的特征。另外在藏區也有如:金露梅、狼毒花、高山杜鵑、雪蓮等植物稱為格桑花的說法。
    長江 長江 (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長江發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于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97km,比黃河(5464km)長9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大河水流量排行中,長江也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亞馬遜河和剛果河。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遜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剛果河流域跨非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干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門巴族 門巴族 門巴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門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方言差別較大,無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 門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門隅和墨脫地區,錯那縣的勒布是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區,門巴族和藏族長期友好往來,互通婚姻,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1964年,門巴族被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門巴族總人口數為10561人。
    東藏西躲 【解釋】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出處】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示例】真虧你領著母親和一群孩子~的,末一回還要走多少里路,翻一道大嶺。 ◎朱自清《給亡婦》
    門巴族 門巴族 門巴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門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方言差別較大,無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 門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門隅和墨脫地區,錯那縣的勒布是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區,門巴族和藏族長期友好往來,互通婚姻,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1964年,門巴族被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門巴族總人口數為10561人。
    李方桂 李方桂 李方桂(1902年8月20日—1987年8月21日),男,學者,籍貫山西昔陽縣(今山西晉中)。 1902年8月20日生于廣州,1987年8月21日卒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享年八十五歲。先后在密執安大學和芝加哥大學讀語言學,是中國在國外專修語言學的第一個人。為國際語言學界公認之美洲印第安語、漢語、藏語、侗臺語之權威學者,并精通古代德語、法語、古拉丁語、希臘文、梵文、哥特文、古波斯文、古英文、古保加利亞文等,著有《龍州土語》、《武鳴土語》、《水話研究》、《比較臺語手冊》、《古代西藏碑文研究》等,及論文近百篇,有“非漢語語言學之父”之譽。
    土伯特 土伯特 土伯特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tǔ bó tè,基本意思是清代文獻中對西藏地區及當地藏族的稱謂。
    閃閃藏藏 閃閃藏藏 閃閃藏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hǎn shǎn cáng cáng,是指東躲西藏的樣子。
    東女 東女 古代西羌的一支,唐時分布在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一帶。史載: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余城,中有弱水(瀾滄江)南流,用牛皮船以渡;戶四萬余眾,勝兵萬余人,其民散居在山谷間。其俗重女輕男,以女子為首領,從事農牧業,住房為多層樓房,信鳥卜。唐貞觀四年(630年J,國王湯傍氏遣使入朝。唐天寶元年(742年,封其王趙曳夫為歸昌王,是后以男子為王。唐貞元九年(793年)受吐蕃侵逼,其王湯立悉率眾內附,封歸化州刺史,被安置在岷江兩岸。吐蕃稱東女為“康國”,有人認為弱水即若水(雅礱江),東女即附國。也有人認為若水即大渡河上游的金川河,東女即嘉艮。
    東女 東女 古代西羌的一支,唐時分布在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一帶。史載: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余城,中有弱水(瀾滄江)南流,用牛皮船以渡;戶四萬余眾,勝兵萬余人,其民散居在山谷間。其俗重女輕男,以女子為首領,從事農牧業,住房為多層樓房,信鳥卜。唐貞觀四年(630年J,國王湯傍氏遣使入朝。唐天寶元年(742年,封其王趙曳夫為歸昌王,是后以男子為王。唐貞元九年(793年)受吐蕃侵逼,其王湯立悉率眾內附,封歸化州刺史,被安置在岷江兩岸。吐蕃稱東女為“康國”,有人認為弱水即若水(雅礱江),東女即附國。也有人認為若水即大渡河上游的金川河,東女即嘉艮。
    閃閃藏藏 閃閃藏藏 閃閃藏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hǎn shǎn cáng cáng,是指東躲西藏的樣子。
    自治區 自治區 自治區是一種行政區劃分類型,在中國相當于省一級的行政單位,相比普通省份,其地方政府在內部事務方面,會擁有比其他同等級行政區來得高的自主空間。在我國現有: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五個自治區。
    藩部 藩部 藩部,清代指內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包括內札薩克蒙古49旗、外札薩克蒙古86旗、新疆回部(阿爾蒂沙爾)、青海環海39族和西藏噶廈轄區,由理藩院和清廷派遣駐札大臣管理(不包括東北地區)。
    帕巴拉 帕巴拉 (1439—1491)藏傳佛教一世帕巴拉活佛。西藏工布江達娘布地方人。其父貢覺多登桑杰貝桑為宗喀巴之弟子。幼年隨從菩提心德木塘巴出家為僧,后又從多登桑杰彭巴、容頓巴、喇嘛貝登巴等40多位大德修習顯密二宗。40歲時,于噶丹寺尤巴索·卻吉堅贊為其授比丘戒。其以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教義與塔布拉杰倡導的噶舉派口訣教誨融會貫通而聞名于世。一生建造有許多佛教寺院及靜修禪房,較著名的有巴達桑珠林、葉貢強巴林、波密曲多寺、噶南老寺、江珠喀寺、第穆拉喀沃色林、葉爾巴拉日寧布、龍布扎西群佩等寺院。
    析謝 析謝 1.藏族的曲藝。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區歷史悠久。其內容以歌喜迎祥解說萬物由來為主。解放后多有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節目。
    番目 番目 番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ān mù,舊稱西藏的藏族官員。
    溪卡 溪卡 意為莊園。舊時西藏三大領主經營領地的組織形式。有三種:雄溪(官家莊園)﹑卻溪(寺院莊園)﹑該溪(貴族莊園)。
    析謝 析謝 1.藏族的曲藝。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區歷史悠久。其內容以歌喜迎祥解說萬物由來為主。解放后多有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節目。
    元麥 元麥 元麥,又名青稞,是大麥的一種,亦指大麥的子實。它的主產地在西藏﹑青海等地。具堅果香味,因為大麥含谷蛋白量少,所以不能做多孔面包,可做不發酵食物,營養價值高,有特殊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可用來釀酒,做成各類美味食物,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
    元麥 元麥 元麥,又名青稞,是大麥的一種,亦指大麥的子實。它的主產地在西藏﹑青海等地。具堅果香味,因為大麥含谷蛋白量少,所以不能做多孔面包,可做不發酵食物,營養價值高,有特殊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可用來釀酒,做成各類美味食物,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
    邏逤檀 邏逤檀 邏逤檀是一種蜀地制作琵琶,西藏產的檀木。
    邏逤檀 邏逤檀 邏逤檀是一種蜀地制作琵琶,西藏產的檀木。
    龍羊 龍羊 龍羊是生存在 西藏 、 川 西等地羊的一種。
    龍羊 龍羊 龍羊是生存在 西藏 、 川 西等地羊的一種。
    仔琫 仔琫 仔琫是一個西藏地方官官名。
    普爾錢 普爾錢 “普爾”為維吾爾語,意即為“錢”。清乾隆年間新疆始鑄方孔圓錢,因用其地所產紅銅鑄造,故錢色發紅,遂又稱“新疆紅錢”。其時先后鑄制紅錢即“普爾錢”的有伊梨、阿克蘇、葉爾 、喀什葛爾及庫東等局。 普爾錢是清代新疆、西藏地區通行的錢幣。乾隆時在阿克蘇設局制造,質以紅銅為之,正面書“乾隆通寶”,背面標“阿克蘇”,左滿文,右維吾爾文。重二錢,每錢五十文。 嘉慶以后所鑄,仍多用乾隆字樣。 清魏源《圣武記》卷四:“西域赤銅普爾錢,一當內地之五。”——《清文獻通考·錢幣五》、《清續文獻通考·錢幣一》。 “咸豐”是清文宗的年號,咸豐年間正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高潮時期。此時民怨沸騰,清政府為了茍延殘喘,在錢幣鑄行上大做文章,將財政危機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繼推出“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咸豐元寶”種類繁多的錢幣。 從乾隆時開始,清政府對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有效的控制,對于當地用錢形制也作出了規定。新疆錢幣以紫銅(紅銅)為原料,錢呈紅色,因而稱之為“新疆紅錢”,背文用滿文,還有用維文的。自乾隆朝開始,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到宣統都鑄行過年號“紅錢”。前后有150年的歷史,鑄造的時間不短,但鑄量都不多,其中珍品也不少,其中葉爾羌局所鑄“乾隆通寶”是新疆最早的“新紅錢”。
    辦事大臣 辦事大臣 辦事大臣,清代邊境軍政長官名稱。主要設置于西部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新疆天山南路、青海、西藏等地都曾設過辦事大臣,掌理本地區軍政大事。
    普爾錢 普爾錢 “普爾”為維吾爾語,意即為“錢”。清乾隆年間新疆始鑄方孔圓錢,因用其地所產紅銅鑄造,故錢色發紅,遂又稱“新疆紅錢”。其時先后鑄制紅錢即“普爾錢”的有伊梨、阿克蘇、葉爾 、喀什葛爾及庫東等局。 普爾錢是清代新疆、西藏地區通行的錢幣。乾隆時在阿克蘇設局制造,質以紅銅為之,正面書“乾隆通寶”,背面標“阿克蘇”,左滿文,右維吾爾文。重二錢,每錢五十文。 嘉慶以后所鑄,仍多用乾隆字樣。 清魏源《圣武記》卷四:“西域赤銅普爾錢,一當內地之五。”——《清文獻通考·錢幣五》、《清續文獻通考·錢幣一》。 “咸豐”是清文宗的年號,咸豐年間正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高潮時期。此時民怨沸騰,清政府為了茍延殘喘,在錢幣鑄行上大做文章,將財政危機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繼推出“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咸豐元寶”種類繁多的錢幣。 從乾隆時開始,清政府對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有效的控制,對于當地用錢形制也作出了規定。新疆錢幣以紫銅(紅銅)為原料,錢呈紅色,因而稱之為“新疆紅錢”,背文用滿文,還有用維文的。自乾隆朝開始,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到宣統都鑄行過年號“紅錢”。前后有150年的歷史,鑄造的時間不短,但鑄量都不多,其中珍品也不少,其中葉爾羌局所鑄“乾隆通寶”是新疆最早的“新紅錢”。
    青稞麥 青稞麥 青稞麥是大麥的一種,又稱裸大麥,元麥;子實粒大,皮薄,麥麩少。主要產于西藏、青海等地,為當地居民主要食糧,可做糌粑,又可釀酒。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西藏的詞語:神秘、雄偉、遼闊、壯美、神奇、高遠、夢幻、神圣、蒼茫、神仙、荒涼、莽荒、神州、圣地、世外桃源、天堂、天國、圣境、天路、佛國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