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懸崖的詞語

    形容懸崖的詞語:1. 峭壁;2. 懸崖絕壁;3. 陡峭懸崖;4. 巖壁;5. 絕頂懸崖;6. 懸崖高聳;7. 懸崖險峻;8. 懸崖萬丈;9. 懸崖拔地而起;10. 懸崖峭立;11. 懸崖峰巒;12. 懸崖千仞;13. 懸崖急峻;14. 懸崖屹立;15. 懸崖峻峭;16. 懸崖絕壁萬丈;17. 懸崖陡峭萬仞;18. 懸崖險峻萬丈;19. 懸崖高聳入云;20. 懸崖峭壁立刻

    形容懸崖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懸崖勒馬 懸崖勒馬【解釋】懸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馬:收住韁繩,使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矣。”【示例】您鑄成大錯在前,已經對不起天地祖宗,趕快~吧! ◎華而實《漢衣冠》三【近義詞】臨崖勒馬【反義詞】執迷不悟【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分句;用于勸誡人
    懸崖峭壁 懸崖峭壁【解釋】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勢險峻。【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六回:“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
    懸崖絕壁 懸崖絕壁【解釋】形容山勢險峻。同“懸崖峭壁”。【出處】方紀《三峽之秋》:“爬上懸崖絕壁,聽見虎豹的叫聲。”【示例】但是把人的心靈帶到一種崇高的境界的,卻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矯”的松樹,它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的隙縫,身子扭的像盤龍柱子。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懸崖絶壁 懸崖絶壁【解釋】同“ 懸崖峭壁 ”。 方紀 《三峽之秋》:“爬上懸崖絕壁,聽著虎豹的叫聲。”
    懸崖勒馬 【解釋】懸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馬:收住韁繩,使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矣。”【示例】您鑄成大錯在前,已經對不起天地祖宗,趕快~吧! ◎華而實《漢衣冠》三【近義詞】臨崖勒馬【反義詞】執迷不悟【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分句;用于勸誡人
    臨崖勒馬 臨崖勒馬【解釋】走到懸崖邊緣勒住了奔馬。①比喻到了危險邊緣能及時醒悟回頭。②比喻運用筆墨,當意境入近高潮時,突然煞住筆鋒。亦作“懸崖勒馬”、“勒馬懸崖”。
    臨崖勒馬 【解釋】走到懸崖邊緣勒住了奔馬。①比喻到了危險邊緣能及時醒悟回頭。②比喻運用筆墨,當意境入近高潮時,突然煞住筆鋒。亦作“懸崖勒馬”、“勒馬懸崖”。
    懸崖峭壁 【解釋】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勢險峻。【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六回:“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
    懸崖絕壁 【解釋】形容山勢險峻。同“懸崖峭壁”。【出處】方紀《三峽之秋》:“爬上懸崖絕壁,聽見虎豹的叫聲。”【示例】但是把人的心靈帶到一種崇高的境界的,卻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矯”的松樹,它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的隙縫,身子扭的像盤龍柱子。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懸崖絶壁 【解釋】形容山勢險峻。同“懸崖峭壁”。【出處】方紀《三峽之秋》:“爬上懸崖絕壁,聽見虎豹的叫聲。”【示例】但是把人的心靈帶到一種崇高的境界的,卻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矯”的松樹,它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的隙縫,身子扭的像盤龍柱子。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垠崖 垠崖 yín yá 1.猶懸崖。 唐 韓愈 《調張籍》詩:“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潘飛聲 《題披秘石門》詩:“垠崖劃軒豁,巨壁爭開張。” 2.邊際。 宋 曾鞏 《游瑯琊山》詩:“所要挾道德,不愧 丘 與 回 。先生逐二子,誰能計垠崖。”
    懸巖 懸巖 懸巖拼音是xuán yán ,釋義是懸崖。
    懸巖 懸巖 懸巖拼音是xuán yán ,釋義是懸崖。
    懸巖 懸巖 懸巖拼音是xuán yán ,釋義是懸崖。
    匡廬圖 匡廬圖 《匡廬圖》傳為五代時期荊浩創作絹本墨筆畫,現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全幅用水墨畫出,畫法皴染兼備,充分發揮了水墨畫的長處。畫幅上部危峰重疊,高聳入云,山巔樹木叢生,山崖間飛瀑直瀉而下,大有“銀河落九天”之勢。山腰密林之中深藏一處院落,從院落之中一路下山,山道蜿蜒盤旋,道旁溪流宛轉曲折,最后注入山下湖中。山腳水邊,巨石聳立,村居房舍掩映于密林之中。水上有漁人撐船,不遠的坡旁路上,有一人正趕著毛驢慢行。畫中只有兩人,人物在畫中只作為陪襯。其中有宋高宗所書“荊浩真跡神品”六個字,一般認為是其真跡。 此畫畫中絕磴懸崖,平麓云林,雖看不出具體皴法。但筆墨間表現出了山的雄偉氣勢,煙嵐的深遠縹緲,比唐代山水大大前進了一步。
    懸崕峭壁 懸崕峭壁【解釋】形容山勢險峻。同“懸崖峭壁”。
    棧道 棧道 棧道:指沿懸崖峭壁修建的一種道路 棧道:《尋龍訣》建筑
    棧道 棧道 棧道:指沿懸崖峭壁修建的一種道路 棧道:《尋龍訣》建筑
    陡壁懸崖 陡壁懸崖【解釋】形容山勢險峻。【示例】車隊幾乎就在~邊上行駛,司機們格外聚精會神。
    頤溜 頤溜 頤溜,讀音為yí liū,漢字詞語,解釋為垂頤如屋霤或指狀如垂頤的懸崖峭壁。
    執迷不悟 執迷不悟【解釋】執:固執,堅持;迷:迷惑;悟:覺悟。堅持錯誤而不覺悟。【出處】唐·姚思廉《梁書·武帝紀》:“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軍一臨,刑茲罔郝,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示例】快叫田見秀跟眾賊將前來投降,不要~,自走絕路!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近義詞】頑固不化、一意孤行、屢教不改【反義詞】迷途知返、浪子回頭、懸崖勒馬【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懸崕峭壁 【解釋】形容山勢險峻。同“懸崖峭壁”。
    懸崖轉石 懸崖轉石【解釋】比喻形勢發展迅猛。
    復道 復道 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稱復道。復,通“復”。《墨子·號令》:“守宮三雜,外環隅為之樓,內環為樓,樓入葆宮丈五尺,為復道。”《史記·留侯世家》:“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相與坐沙中語。”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復。上下有道,故謂之復道。”《資治通鑒·秦始皇二十六年》:“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 劉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們又奔赴莫高窟,攀緣于回廊復道之中,留連于巖窟洞天之內。”
    懸崖撒手 懸崖撒手【解釋】①比喻人至絕境,只能另作選擇,義無反顧。②指在緊急關頭,放下一切不管。
    懸崖峭嶂  同“懸崖峭壁 ”。
    執迷不悟 【解釋】執:固執,堅持;迷:迷惑;悟:覺悟。堅持錯誤而不覺悟。【出處】唐·姚思廉《梁書·武帝紀》:“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軍一臨,刑茲罔郝,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示例】快叫田見秀跟眾賊將前來投降,不要~,自走絕路!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近義詞】頑固不化、一意孤行、屢教不改【反義詞】迷途知返、浪子回頭、懸崖勒馬【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懸空寺 懸空寺 (山西大同恒山懸空寺)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 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2010年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懸空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
    懸空寺 懸空寺 (山西大同恒山懸空寺)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 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2010年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懸空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
    白崖 白崖 多佛白崖(White Cliffs of Dover) 位于英國英吉利海峽比奇角,是一片長達5公里的白色懸崖。懸崖的最高點在海灘之頂(Beachy Head),由細粒石灰石組成。
    海崖 海崖 海崖(sea cliff)又稱海蝕崖,指海崖基巖海岸受海蝕及重力崩落作用,沿斷層節理或層理面形成的陡壁懸崖。
    山崖 山崖 山崖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山地中陡立的懸崖。
    捨身崖 舍身崖 (峨眉山懸崖)舍身崖,又做攝身崖,是游戲《九陰真經》中的一個關卡。
    舍身崖 舍身崖 (峨眉山懸崖)舍身崖,又做攝身崖,是游戲《九陰真經》中的一個關卡。
    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位于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層。最早稱為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唐代稱龍興寺,宋代稱靈巖寺,明朝永樂年后稱炳靈寺,“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 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眾多中小型窟龕構成其主體。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炳靈寺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位于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層。最早稱為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唐代稱龍興寺,宋代稱靈巖寺,明朝永樂年后稱炳靈寺,“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 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眾多中小型窟龕構成其主體。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炳靈寺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巔崖峻谷 辭典解釋巔崖峻谷  diān yái jùn gǔ     陡峭的懸崖,深峻的山谷。形容山勢險峻。 《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是年十月自陰平進兵,至于巔崖峻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是無人之地。」
    崖邊 辭典解釋崖邊  yái biān      懸崖、峭壁的邊沿。 如:「站在崖邊向下看,陡峭的深谷里,奇石遍布,溪流湍急。」
    墮崖 辭典解釋墮崖  duò yái      墜落懸崖。 如:「他登山時,不慎失足,墮崖而死。」
    琴溪 琴溪 琴溪距城約8公里,琴溪以水得名,自古即為風景名勝。有懸崖峭壁、摩崖石刻眾多的琴高山;有清流涓涓,盛產琴魚的琴溪河;有建筑精美,貫若長虹的琴溪橋等。并有“琴高煉丹”,“控鯉升天”的遺址與美妙傳說。唐宋以來名流學者游蹤不絕。諸如武平一、邢巨、歐陽修、梅堯臣、許國、施潤章等都曾來此游覽,并留下眾多詩篇。歷史陳跡至今仍可尋覓。琴高山自唐宋以來有數十處石刻,經千百年風摧雨蝕,至今仍有部分未被磨滅。清康熙年間陳孝所書“仙峰”二字,字大盈丈,清晰如初,神韻不減。
    習飏 習飏 習揚,飄揚。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緣於懸崖下燒火,遣數人於半崖間披紅碧紗為仙衣,隨風習颺,令眾觀之。誑曰:‘此仙也。’”
    圌山 圌山 圌(chuí )山又名洗山、誰山、譙山、瞿山、仙鶴山,距江蘇鎮江市區30公里,雄峙江滸,扼鎖大江。相傳秦始皇一統天下后,春暖花開時節東巡至西周宜侯封地(今江蘇鎮江新區)時,見長江之濱高山聳峙,形如巨龍,瑞氣升騰,心中大悅。為留住這份瑞氣,便賜名圌(音 [chuí])山。 圌山海拔258米,臨江壁立,峭崖突兀,是江南地區一座特征顯著、地勢險要的名山,位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鎮江新區境內。聳峙大江之濱的圌山,山勢奇峻,形似巨龍,自古就有“逆流而障東逝之波”、“鑿石排南紀,連峰出大川”的美譽。自唐宋以降,有著長江鎖鑰之貌的圌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扼守長江之險的天然關隘。 圌山不僅自然風光奇秀雄美,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臨近圌山的煙墩山在20世紀50年代出土“宜侯夨簋”等一批西周早期重要青銅器,使得古城鎮江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到三千多年,成為探尋中國西周時期分封制度罕有的實物佐證。 圌山有著豐富的古火山地質風貌,除自然景觀有所謂“三十六處懸崖、七十二奇洞”外,還有屹立主峰之上的萬里長江第一塔報恩塔,有著深厚的感恩報恩文化積淀。
    蘇花公路 辭典解釋蘇花公路  sū huā gōng lù     臺灣東部著名的公路。北起宜蘭縣蘇澳鎮,南至花蓮市,全長一百一十三公里。東臨太平洋,西倚中央山脈。沿途懸崖峭壁,風景十分壯麗,尤以清水斷崖聞名中外。 英語 Suhua Highway, coastal road in northern Taiwan, built on the side of cliffs above the Pacific Ocean
    習颺 習飏 習揚,飄揚。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緣于懸崖下燒火,遣數人于半崖間披紅碧紗為仙衣,隨風習飏,令眾觀之。誑曰:‘此仙也。’”
    石壁 石壁 shíbì[cliff;precipice] 有相當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懸垂的懸崖或峭壁
    黏空 黏空 黏空 形容高聳入云,仿佛與天相連。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盤山》:“其懸崖前,突兩小石,若承日附者,曰懸空石。石黏空而立,青削到地,如有神氣性情者然。”
    壁立千仞 壁立千仞【解釋】壁立:峭壁陡立。形容巖石高聳。【出處】晉·張載《劍閣銘》:“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日劍閣,壁立千仞。”《水經·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示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近義詞】懸崖絕壁【語法】補充式;作定語、狀語;指山勢陡峭
    懸崖峭嶂  同“懸崖峭壁 ”。
    崖峭  懸崖。
    視覺懸崖 辭典解釋視覺懸崖  shì jué xuán yái     研究剛出生的嬰兒或幼小動物,是否具有深度知覺能力的實驗情境。此種實驗設計是由心里學家Gibson和Walk于一九六○年所設計的,其研究證實六個月以上的嬰兒或幼小動物爬到床邊即自行停止,可知其立體知覺已經形成。
    燕子磯 燕子磯 (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燕子磯位于南京市棲霞區觀音門外,作為長江三大名磯之首,燕子磯有著“萬里長江第一磯”的稱號。燕子磯是巖山東北的一支,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故名為燕子磯。在古代是重要渡口。 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時,均在此停留。乾隆在此書有“燕子磯”碑。“燕磯夕照”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燕子磯附近有弘濟寺、觀音閣等建筑。巖山有12洞,為江水沖擊而成,大多是懸崖絕壁。其中以三臺洞最為深廣曲深。
    鷂子翻身 鷂子翻身 (華山景觀)鷂子翻身在華山東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為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其路鑿于倒坎懸崖上,下視唯見寒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游人至此,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才可通過,故名。
    鷂子翻身 鷂子翻身 (華山景觀)鷂子翻身在華山東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為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其路鑿于倒坎懸崖上,下視唯見寒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游人至此,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才可通過,故名。
    燕子磯 燕子磯 (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燕子磯位于南京市棲霞區觀音門外,作為長江三大名磯之首,燕子磯有著“萬里長江第一磯”的稱號。燕子磯是巖山東北的一支,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故名為燕子磯。在古代是重要渡口。 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時,均在此停留。乾隆在此書有“燕子磯”碑。“燕磯夕照”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燕子磯附近有弘濟寺、觀音閣等建筑。巖山有12洞,為江水沖擊而成,大多是懸崖絕壁。其中以三臺洞最為深廣曲深。
    安伏 安伏 經2015年10月9日甘肅民政廳批復同意,安伏鄉撤鄉改鎮,安伏鎮實行鎮管村體制,行政區域不變,政府駐地不變。安伏鎮經省道304線涇甘公路貫穿全境,是一個半山半川區鄉,也是遠近聞名的“花椒之鄉”。葫蘆河流貫穿鄉東部邊緣及東南部,形成一條峽谷,谷深而窄,兩岸懸崖峭壁,出峽后為安伏河谷盆地,是花椒、蘋果等林果適生區。這里產業特色鮮明,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拔地倚天 拔地倚天【解釋】拔:突出,聳出。倚:倚傍,貼近。從地面突兀而起,貼近天際。比喻高大突出,氣勢雄偉。【出處】唐·孫樵《與王霖秀才書》:“譬玉川子《月蝕詩》、楊司城《華山賦》、韓吏部《進學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示例】那懸崖之上,一株株蒼松翠柏~,傲然屹立。【近義詞】拔地參天【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氣勢宏偉
    碑帖 碑帖 過去俗稱“黑老虎”,它既是一種有文化歷史內涵,又有藝術品位和工藝加工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品。 前輩為了記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慶典等,把文學形式和書法家的手跡經過名匠刻手,刻鑿在懸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藝術內容,還經過裱裝成軸或冊頁,這樣就成了碑帖(bēi tiè)。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稱,實際“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將古人著名的墨跡,刻在木板上或石上匯集而成。在印刷術發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們為了學習書法,或作歷史資料都要學習這些文字資料。
    踣蹶 踣蹶 bó juě 踣蹶 猶跌倒。 五代 沉顏 《登華旨》:“ 文公 憤趣榮貪位者之若陟懸崖,險不能止,俾至身危踣蹶,然后嘆不知稅駕之所,焉可及矣!”
    石衣 石衣 石衣又名石耳,常年生長在懸崖峭壁陰濕處的石隙之中,每個石耳要六、七年才能長成商品,形似黑木耳。可治吐血紅崩,熱結小便痛,白濁、白帶、痢疾、毒蛇咬傷、火燙、牙痛、便秘等證,亦有降血壓作用。
    石耳 石耳 (真菌)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 Miyoshi)別名石木耳、巖菇、臍衣、石壁花。因其形似耳,并生長在懸崖峭壁陰濕石縫中而得名,體扁平,呈不規則圓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絨毛。具有養陰潤肺、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懸崖的詞語:1. 峭壁;2. 懸崖絕壁;3. 陡峭懸崖;4. 巖壁;5. 絕頂懸崖;6. 懸崖高聳;7. 懸崖險峻;8. 懸崖萬丈;9. 懸崖拔地而起;10. 懸崖峭立;11. 懸崖峰巒;12. 懸崖千仞;13. 懸崖急峻;14. 懸崖屹立;15. 懸崖峻峭;16. 懸崖絕壁萬丈;17. 懸崖陡峭萬仞;18. 懸崖險峻萬丈;19. 懸崖高聳入云;20. 懸崖峭壁立刻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