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初心的詞語
形容初心的詞語:1. 初衷;2. 原始;3. 純真;4. 本初;5. 樸素;6. 初始;7. 初期;8. 初創;9. 初生;10. 初級;11. 初學;12. 初步;13. 初次;14. 初心者;15. 初入;16. 初探;17. 初階;18. 初見;19. 初發;20. 初成
形容初心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初心 | 初心 (漢語詞語)初心,漢語詞匯。 拼音:chū xīn, 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消逝,人們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漸漸逝去,也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由來。 2017年12月21日,當選“漢語盤點2017”活動年度國內詞。 |
重溫舊業 | 重溫舊業【解釋】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出處】宋·陳亮《謝留丞相啟》:“亮青年立志,白首奮身,敢不益勵初心,期在重溫舊業。” |
重溫舊業 | 【解釋】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出處】宋·陳亮《謝留丞相啟》:“亮青年立志,白首奮身,敢不益勵初心,期在重溫舊業。” |
和合僧 | 和合僧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處,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 大乘經中對和合僧的解釋: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佛言,有三種法相續,除障相應生名三三昧耶。云何彼法相續生。所謂初心不觀自性;從此發慧,如實智生,離無盡分別網,是名第二心菩提無分別正等覺句;彼如實見已,觀察無盡眾生界,悲自在轉,無緣觀,菩提心生,所謂離一切戲論安置眾生,皆令住于無相菩提,是名三三昧耶句。 復次秘密主,有三三昧耶; 最初正覺心,第二名為法; 彼心相續生,所謂和合僧; 此三三昧耶,諸佛導師說;” 以菩提心攝一切法,于一切法離妄自在,是名和合僧。當然這是如來境界,不是我們當下可受持的。但不解佛威神無量,于佛大乘行法起分別我們當下即可斷。以妄心分別即為見解,《圓覺經》言:“一切菩薩,見解為礙。”故欲學大乘法,當斷解礙。正如經中所言,初心不觀自性,初學佛時,菩提心尚未現前,此時不依己心唯依佛智,是為不觀自性。 |
不請之友 | 不請之友 本書為《星云日記》(第一輯十五冊)系列叢書之第六冊,分為“不忘初心”、“不舍眾生”、“不請之友”、“依法不依人”四部分。《星云日記》收錄星云大師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等,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
不請之友 | 不請之友 本書為《星云日記》(第一輯十五冊)系列叢書之第六冊,分為“不忘初心”、“不舍眾生”、“不請之友”、“依法不依人”四部分。《星云日記》收錄星云大師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等,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
充擴 | 充擴 充擴(充擴) 擴充,開拓。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拾遺》:“與天子爭是非,恢宏事業;為人材別衺正,充擴初心。”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若根腳堅牢,眼目精利,泛取讀之,亦足充擴襟靈,贊助筆力。” |
衰謬 | 衰謬 衰謬(衰謬) 年老糊涂。 金 王若虛 《答張仲杰書》:“抑老夫衰謬,日負初心,不足進也。” |
發禿齒豁 | 發禿齒豁【解釋】關發脫光,牙齒豁落。形容人已衰老。【出處】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私自憐悼,悔其初心,發禿齒豁,不見知己。” |
溷辱 | 溷辱 明 張居正 《請別遣大臣以重大禮疏》:“免令臣與庶,大典不致於溷辱,而臣之初心亦得以少安矣。” |
伸義 | 伸義 shēn yì 伸義(伸義) 伸張正義。《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滅繼絕之初心。” |
熱鬧 | 熱鬧 熱鬧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rè nào,指使場面活躍,精神愉快,熱鬧的場景。語出《朱子語類》卷二五:“季氏初心也須知其為不安,然見這八佾人數熱鬧,便自忍而用之。” |
衰謬 | 衰謬 衰謬(衰謬) 年老糊涂。 金 王若虛 《答張仲杰書》:“抑老夫衰謬,日負初心,不足進也。” |
陪賓 | 陪賓 次要人物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一本戲中,有無數人名,究竟俱屬陪賓;原其初心,止為一人而設。” |
充擴 | 充擴 充擴(充擴) 擴充,開拓。 元 劉塤 《隱居通議·拾遺》:“與天子爭是非,恢宏事業;為人材別衺正,充擴初心。”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若根腳堅牢,眼目精利,泛取讀之,亦足充擴襟靈,贊助筆力。” |
發禿齒豁 | 【解釋】關發脫光,牙齒豁落。形容人已衰老。【出處】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私自憐悼,悔其初心,發禿齒豁,不見知己。” |
興滅繼絶 | 興滅繼絶【解釋】謂使滅絕了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下去。語出《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絶世。”《漢書·代孝王劉參傳》:“ 元始 二年, 新都侯 王莽 興滅繼絶,白太皇太后,立 年 弟子 如意 爲 廣宗王 ,奉 代孝王 後。”《晉書·劉頌傳》:“敦興滅繼絶之義,故國祚不泯。”《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滅繼絶之初心。” |
伸義 | 伸義 shēn yì 伸義(伸義) 伸張正義。《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滅繼絕之初心。” |
陪賓 | 陪賓 次要人物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一本戲中,有無數人名,究竟俱屬陪賓;原其初心,止為一人而設。” |
熱鬧 | 熱鬧 熱鬧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rè nào,指使場面活躍,精神愉快,熱鬧的場景。語出《朱子語類》卷二五:“季氏初心也須知其為不安,然見這八佾人數熱鬧,便自忍而用之。” |
暮齒 | 暮齒 暮齒,漢語詞匯,拼音mù chǐ ,意思是暮年,晚年。 |
暮齒 | 暮齒 暮齒,漢語詞匯,拼音mù chǐ ,意思是暮年,晚年。 |
求仁得仁 | 求仁得仁【解釋】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實現。【出處】《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示例】君所謂~,亦復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驅役鬼神,預人家兒女事。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七【近義詞】如愿以償【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指如愿以償 |
殺人如麻 | 殺人如麻【解釋】如麻:象亂麻一樣數不清。殺死的人多得象亂麻。形容殺的人多得數不清。【出處】《漢書·天文志》:“后秦遂以兵內兼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唐·李白《蜀道難》詩:“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示例】兒自幼隨父出征,~,何曾有為禍之理?今殺妖人,正絕大禍,安得反為我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近義詞】嗜血成性、斬盡殺絕【反義詞】救死扶傷【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掃榻 | 掃榻 掃榻,指打掃床榻,表示歡迎客人。 |
殺人如麻 | 【解釋】如麻:象亂麻一樣數不清。殺死的人多得象亂麻。形容殺的人多得數不清。【出處】《漢書·天文志》:“后秦遂以兵內兼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唐·李白《蜀道難》詩:“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示例】兒自幼隨父出征,~,何曾有為禍之理?今殺妖人,正絕大禍,安得反為我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近義詞】嗜血成性、斬盡殺絕【反義詞】救死扶傷【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掃榻 | 掃榻 掃榻,指打掃床榻,表示歡迎客人。 |
種種 | 種種 (詞語)種種(拼音:zhǒng zhǒng),是漢語詞匯。詞語釋義:1、各種各樣。2、頭發短的樣子。3. 淳厚樸實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