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冰川的詞語
形容冰川的詞語:1. 冰雪巨龍;2. 冰川蜿蜒;3. 冰川峽谷;4. 冰川湖泊;5. 冰川冰瀑;6. 冰川冰川;7. 冰川冰石;8. 冰川冰河;9. 冰川冰山;10. 冰川冰洞;11. 冰川雪原;12. 冰川凍土;13. 冰川冰緣;14. 冰川冰柱;15. 冰川冰層;16. 冰川冰壁;17. 冰川冰川湖;18. 冰川冰川河;19. 冰川冰川懸崖;20. 冰川冰川瀑布
形容冰川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大陸冰川 | 大陸冰川 大陸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 )又稱“冰被”、“大陸冰蓋”。表面大致平緩、中部略厚,呈盾形,規模比山岳冰川大。主要分布于南極大陸和格棱蘭島。較小的大陸冰蓋常被稱作冰帽或冰原。地球上有兩大冰蓋,即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它們占世界冰川總體積的99%,其中南極冰蓋占90%。格陵蘭約有83%的面積為冰川覆蓋。 |
大陸冰川 | 大陸冰川 大陸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 )又稱“冰被”、“大陸冰蓋”。表面大致平緩、中部略厚,呈盾形,規模比山岳冰川大。主要分布于南極大陸和格棱蘭島。較小的大陸冰蓋常被稱作冰帽或冰原。地球上有兩大冰蓋,即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它們占世界冰川總體積的99%,其中南極冰蓋占90%。格陵蘭約有83%的面積為冰川覆蓋。 |
冰川作用 | 冰川作用 冰川作用,廣義上泛指冰川的生成、運動和后退。狹義上僅指冰川運動對地殼表面的改變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蝕、搬運和堆積。冰川運動的前端叫冰前。供冰量大于消融量,則向前推進,反之向后推進。 |
冰川運動 | 冰川運動 冰川運動指冰川的移動。它是控制冰川活動的基本過程和能量的來源。運動的形式一般分為重力流和擠壓流兩種。冰川的邊緣運動速度慢,中間運動速度快。 冰川運動是研究和開發利用冰川資源的重要內容,也是防止冰川災害重點研究課題之一。 |
冰川 | 冰川 (自然地理)極地或高山地區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運動狀態的天然冰體。冰川多年積雪,經過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態和層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壓力下,產生塑性流動和塊狀滑動,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資源。國際冰川編目規定:凡是面積超過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體都應編入冰川目錄 |
冰川學 | 冰川學 冰川學(glaciology),地質學分支學科,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冰體的學科。自然冰體包括山岳冰川、大陸冰蓋、海冰。河冰、湖冰、地下水、季節性結冰以及積雪和運動中的雪等。 |
冰川湖 | 冰川湖 冰川湖,是指小型山地湖泊,尤其是冰川侵蝕而成的圍椅狀洼地(即冰斗)中的湖泊。 2015年9月,比利時攝影師維姆(Wim)在冰島拍到了一組十分唯美的冰川湖照片。 |
冰川地貌 | 冰川地貌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于氣候地貌范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跡。 |
冰山 | 冰山 (日本漫畫《海賊王》中的角色)冰山又譯艾斯巴古,日本漫畫《海賊王》里的人物,水之七島的市長及卡雷拉公司的社長。路飛一行人第二艘船的制造者之一。 冰山 (詞語釋義)冰山是一塊大若山川的冰,脫離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 冰的密度約為917kg/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約為1025kg/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們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體積沉在海水表面下。因此看著浮在水面上的形狀并猜不出水下的形狀。這也是為何有冰山一角一說來形容嚴重的問題只顯露出表面的一小部分。冰山非常結實,加之極地的低溫環境下金屬的強度降低,很容易損壞金屬板,因此為極地海洋運輸中的極端危險因素。冰凍形成的山;冰層長年不化的高山;兩極地帶的冰川,入海口處常結成巨大的冰塊,受海浪沖擊而斷裂,漂浮海上,成為冰山。 |
大雪山 | 大雪山 (四川省西邊的高大山脈)大雪山是大渡河和雅礱江之間的分水嶺,四川省西部重要地理界線。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內,呈南北走向,由北向南有黨嶺山、折多山、貢嘎山、紫眉山等,其余脈牦牛山向南伸入涼山彝族自治州,南北延伸400多公里,是橫斷山脈的主要山脈之一。山體主要由砂板巖、花崗巖組成,多5000米以上高峰。 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5000米以上高山有現代冰川分布,多古冰斗、U型谷、角峰、冰磧垅、 冰磧湖等古冰川地貌。大雪山東陡西緩,西高東低。西坡多寬緩的高原面及斷陷山間盆地,氣候高寒,以牧業為主;東坡為深切割的高山峽谷,氣候垂直分布明顯,為農、林、牧交錯區。大雪山是四川重要林區。有冷杉、鱗皮冷杉、黃果冷杉、長苞冷杉、川西云杉、麗江云杉及云南松、高山松、落葉松等針葉樹種。礦產種類繁多,如鐵、銅、金、鉛、鋅、錫、鎢、鎳、鈹、鋰、鈮及云母、石棉等。大雪山西部為藏族分布區,東部屬漢、藏雜居區。川藏公路通過的折多山埡口,海拔4290米。 |
冰斗 | 冰斗 冰斗是一種三面環以峭壁、呈半圓形劇場形狀或圓椅狀的洼地。雪線附近山坡下凹部分多年積雪斑邊緣的巖石因凍融作用頻繁而崩坍為巖屑,并在重力作用與融雪徑流共同作用下搬運到低處,使積雪斑后緣、雪斑下的地面則逐漸蝕低成為洼地即雪蝕洼地。積雪演化為冰川冰后,冰川對底床的刨蝕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巖檻,同時后緣陡壁受冰川刨蝕作用而后退變高,從而形成冰斗。 |
冰期 | 冰期 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唯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紀冰期。 是一個“冰河時期”(其時間跨度是幾千萬年甚至2、3億年)之中,一段持續的全球低溫、大陸冰蓋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時期。在中國大陸學術界冰期稱冰河時期(Ice Age)也稱之為“大冰期”。相鄰的冰河時期之間的地球氣候比較溫暖的時間段,稱之為“大間冰期”。地球史上四大冰河時期:卡魯冰期、安第薩哈拉冰期、瓦蘭吉爾冰期、休倫冰期;冰期內部的冷暖交替的時段,分別稱為冰段(或稱作副冰期、冰階)與間冰段(或稱作間冰階)。時間尺度是數萬年。 地球在40多億年的歷史中,曾出現過多次顯著降溫變冷,形成冰期。特別是在前寒武紀晚期、石炭紀至二疊紀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續時間很長的地質事件,通常稱為大冰期。大冰期的時間尺度至少數百萬年。大冰期內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氣候冷暖交替和冰蓋規模的擴展或退縮時期,這種擴展和退縮時期即為冰期和間冰期。 |
冰湖 | 冰湖 冰湖是由冰川挖蝕成的洼地(即冰斗cirque)和冰磧物堵塞冰川槽谷積水而成的一類湖泊。冰川湖分布的海拔一般較高,而湖體較小,多數是有出口的小湖。 |
貢嘎山 | 貢嘎山 貢嘎山(Gongga Shan),又叫岷雅貢嘎(Minya Konka),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聳立于群峰之巔,海拔7556米,高出其東側大渡河6000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貢嘎山主峰由花崗閃長巖組成,受海洋季風影響,形成多樣的植被和自然生態環境,山間蜿蜒兩條姐妹峽谷:燕子溝和海螺溝,其中燕子溝又被稱為東方阿爾卑斯。貢嘎山雪線海拔4600~4700米,冰川發育規模較大。東坡最大的海螺溝冰川長14.2公里,末端下達2850米,已落入森林帶內,在長期冰川作用下,山峰發育為錐狀大角峰,周圍繞著60°~70°的峭壁,攀登困難。 |
漂礫 | 漂礫 被冰川帶到別處的大小不一的石塊,統稱漂礫,漂礫常常用做是識別冰川活動的標志。漂礫的大小極其懸殊,有的只有拳頭那么大,有的則有房子那么大。它可隨冰川被搬到很遠的地方,如斯堪的納維亞的漂礫被搬到一千多公里以外的英國東部、波蘭和俄羅斯平原,喜馬拉雅山巔有的漂礫直徑達28米,重量可達萬噸以上。 |
各拉丹冬雪山 | 各拉丹冬雪山 各拉丹冬峰位于中國青海格爾木市與西藏安多縣交匯處,為唐古拉山脈主峰,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脈最高一組雪山群。為典型之角峰。唐古拉山脈屬地槽皺褶,燕山運動成山,更新世后,因喜馬拉雅運動使山脈與青藏高原同時大幅度隆起。各拉丹冬雪峰為其組成部分,以海相侏羅紀地層為主,兼有花崗巖與基性巖侵入。除主峰外,雪山共有6000米以上之山峰20座,南北長50余公里,東西寬達20公里。冰雪覆蓋面積幾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現代冰川合計105條。雪線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5800米,冰川末端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300米。 |
海冰 | 海冰 (海水凍結而成的咸水冰)海冰(sea ice)是淡水冰晶、“鹵水”和含有鹽分的氣泡混合體,包括來自大陸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廣義的海冰還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 咸水冰是固體冰和鹵水(包括一些鹽類結晶體)等組成的混合物,其鹽度比海水低2~10‰,物理性質(如密度、比熱、溶解熱,蒸發潛熱、熱傳導性及膨脹性)不同于淡水冰。 |
冰河期 | 冰河期 冰河期(Ice Age / Glacial period)是在地質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氣候寒冷的大規模冰川活動的時期。這種冰期曾經有過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疊紀和第四紀。 |
堆積作用 | 堆積作用 被搬運的物質因外營力減弱或失去搬運能力,以及含溶解質的水溶液受蒸發或發生化學反應后出現的積聚過程。其含義比沉積作用更廣,但兩詞經常通用。外營力包括流水、冰川、風、波浪、海流等。流水、風和海流等的搬運能力與流速有關,流速變小,物質即按大小、形狀和比重依次分選推積;冰川堆積沒有分選現象。巖屑在被運移過程中,在低地或緩坡逐層迭加堆積,但最后的歸宿是海洋。 |
搬運作用 | 搬運作用 搬運作用(transportation)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巖屑和溶解質等風化物被外營力搬往他處的過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外營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和海流、冰川、地下水、風和生物作用等。在搬運過程中,風化物的分選現象以風力搬運為最好,冰川搬運為最差。搬運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動和滾動)、躍移、懸移和溶移等。不同營力有不同的搬運方式。 |
搬運作用 | 搬運作用 搬運作用(transportation)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巖屑和溶解質等風化物被外營力搬往他處的過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外營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和海流、冰川、地下水、風和生物作用等。在搬運過程中,風化物的分選現象以風力搬運為最好,冰川搬運為最差。搬運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動和滾動)、躍移、懸移和溶移等。不同營力有不同的搬運方式。 |
冰川期 | 1.亦稱"冰河時代"。亦稱"冰河期"。 2.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紀,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歐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蓋。 |
雪橋 | 雪橋 雪橋,xuěqiáo,指橫越冰川中冰隙的雪的橋。 |
地表水 | 地表水 地表水(surface water),是指陸地表面上動態水和靜態水的總稱,亦稱“陸地水”,包括各種液態的和固態的水體,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澤、冰川、冰蓋等。它是人類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各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
湖泊 | 湖泊 湖盆及其承納的水體。湖盆是地表相對封閉可蓄水的天然洼池。湖泊按成因可分為構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風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庫)等。按泄水情況可分為外流湖(吞吐湖)和內陸湖;按湖水含鹽度可分為淡水湖(含鹽度小于1g/L)、咸水湖(含鹽度為1-35g/L)和鹽湖(含鹽度大于35g/L)。湖水的來源是降水、地面徑流、地下水,有的則來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發、滲漏、排泄和開發利用。 |
羊背石 | 羊背石 羊背石也叫“羊額石”。是由冰蝕作用形成的石質小丘,特別在大陸冰川作用區,石質小丘往往與石質洼地、湖盆相伴分布,成群地匍匐于地表,猶如羊群伏在地面上一樣,故稱羊背石。 |
磨蝕 | 磨蝕 磨蝕是指風力、流水、波浪和冰川等所攜碎屑物對基巖進行的機械磨損。亦即侵蝕或刻蝕輔之以對巖石的擦劃(scratching)和沖蝕(scouring)。象用砂紙將巖石打磨過一樣,給留下平滑、光溜的表面。磨損也表示碎屑物自身在搬運過程中的磨損,并因而變得越來越小。 |
磨蝕 | 磨蝕 磨蝕是指風力、流水、波浪和冰川等所攜碎屑物對基巖進行的機械磨損。亦即侵蝕或刻蝕輔之以對巖石的擦劃(scratching)和沖蝕(scouring)。象用砂紙將巖石打磨過一樣,給留下平滑、光溜的表面。磨損也表示碎屑物自身在搬運過程中的磨損,并因而變得越來越小。 |
雅魯藏布江 | 雅魯藏布江 (藏南大河)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區境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杰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水能蘊藏量豐富,在中國僅次于長江。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會的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的認證。 |
雅魯藏布江 | 雅魯藏布江 (藏南大河)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區境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杰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水能蘊藏量豐富,在中國僅次于長江。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會的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的認證。 |
念青唐古拉山脈 | 念青唐古拉山脈 念青唐古拉山脈(Nyainqêntanglha Shanmai)屬于斷塊山,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橫貫西藏中東部,為岡底斯山向東的延續,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西南部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同時將西藏劃分成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區域。東南靠近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 據雍仲苯教資料所言:念青唐拉是藏地三大神山(岡底斯、念青唐拉、瑪積雪山)之一,也是九大神山之一,更是十三大神山之首。 傳說納木錯與念青唐拉曾經是一對恩愛夫妻。而根據雍仲苯教護法經、家族史以及神山祭祀文等苯教典籍記載:唐拉是雍仲本教的神山之一,是母子護法的四大眷屬之龍度唐拉,也是古藏文化史記中較有影響力的著名神山。而納木措為雍仲本教五騎羊護法母子的圣地,也是唐拉神山的明妃。它與納木措是修行之人的主要修行圣地。 念青唐古拉山地區受東西向的怒江斷裂帶和雅魯藏布江斷裂帶的控制,擠壓斷裂褶皺是形成了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的高大山系,它的山脊線位于當雄—羊八井以西,全長1400千米,平均寬80千米,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終年白雪皚皚。 念青唐古拉山脈同時也是青藏高原東南部最大的冰川區。西段為內流區和外流區分界,東段為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分水嶺。西北側為藏北大湖區,其中最大的是納木錯湖。 相傳念青唐古拉山里面有一座神秘的水晶宮,宮門上鑲有各種寶石,光芒四射,宮底是甘露之海,中部繚繞著虹光彩霧,宮頂有白云,雨露時停時落,鮮花盛開在它的四周。 |
岡仁波齊峰 | 岡仁波齊峰 (景點名稱)岡仁波齊峰(Kangrinboqe),山頂高度海拔6656米,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是中國的名山之一,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藏語意為神靈之山。南側斷層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瑪旁雍錯及拉昂錯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蓋,分布著28條現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懸冰川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 岡底斯藏語稱“岡仁波齊”或“崗仁波齊”,意義是雪山之寶。這個岡底斯圣山是八千萬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極樂世界之地,曾誕生八千萬賢能并傳播佛法的圣地,是贍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長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鄉。雍仲本波佛教是藏族的原始佛教,它是為了一切眾生,離苦遇樂、和平世界,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如意寶。 岡仁波齊峰也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梵語稱為吉羅娑山,岡仁波齊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相傳雍仲本教發源于該山;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濕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常年在此處轉山的國內外信徒不斷。 |
冰盆 | 冰盆 冰盆(glacial basins) 即冰川谷中的盆地。它是由冰川翻越冰坎后冰蝕加深所成的盆狀地形,待冰川消融后還可能積水成湖。 |
岡底斯山脈 | 岡底斯山脈 岡底斯山脈(KailasRange亦作Kang-ti-ssuShan或GangdisiShan)橫貫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部,與喜馬拉雅山脈平行,呈西北-東南走向,屬褶皺山。為內陸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北為高寒的藏北高原,南為溫涼的藏南谷地。 岡底斯藏語意為眾山之主,又被稱作“世界之軸”。東接念青唐古拉山脈。長1100千米。海拔約6000米。最高峰為羅波峰(冷布崗日),海拔7095米。山頂有28條冰川,面積只有88.8平方公里,以冰斗冰川和懸冰川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第二主峰岡仁波齊峰 在瑪旁雍錯以北,海拔6656公尺,雪線6000公尺。 象雄雍仲苯教以岡底斯山為宇宙中心,尊為圣地。據《世界地理概說》記載:“里象雄應該是岡底斯山西面三個月路程之外的波斯、巴達先和巴拉一帶……中象雄在岡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 尼泊爾人、印度人則以山為濕婆(印度教三尊神之一)的樂園。以瑪旁雍錯為圣湖。香客多來此朝拜。由巴噶經普蘭,沿孔雀河谷有道路通往尼泊爾。岡底斯山南北側均為地震活動帶,20世紀70年代以后多次發生六級以上地震。 |
冰凌 | 冰凌 冰凌是水在0℃或低于0℃時凝結成的固體為冰,積冰為凌。冰凌可分為水成冰、沉積冰、冰川冰三大類。水成冰是由水直接凍結而成,包括河冰、湖冰、 海冰。 沉積冰是由大氣中降下的雪沉積而成。冰川冰是由積雪經過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冰。其中水成冰與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水利建設及國防建設等方面的關系最密切。 |
冰淩 | 冰凌 冰凌是水在0℃或低于0℃時凝結成的固體為冰,積冰為凌。冰凌可分為水成冰、沉積冰、冰川冰三大類。水成冰是由水直接凍結而成,包括河冰、湖冰、 海冰。 沉積冰是由大氣中降下的雪沉積而成。冰川冰是由積雪經過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冰。其中水成冰與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水利建設及國防建設等方面的關系最密切。 |
極地 | 極地 (地理區域)南極和北極大部分地區的溫度很少會升到0℃以上。那里的冰凍美景則是由不同類型的冰構成的。雪落到陸地上后堆疊起來,雪粒在擠壓下形成冰川冰。巨大的冰川冰形成冰蓋,覆蓋在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冰蓋的厚度通常超過2.5千米,蓄積了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資源。在極區極端寒;令的地帶,海洋表面會結冰,這被稱為海冰。大部分水域以及南極洲的海岸周圍都覆蓋著海冰。然而,北冰洋和南極洲并沒有完全被冰雪覆蓋。到了夏季,極點以外的許多地區都處于無冰期,大地上長滿了眾多生長期很短的苔原植被。 |
極地 | 極地 (地理區域)南極和北極大部分地區的溫度很少會升到0℃以上。那里的冰凍美景則是由不同類型的冰構成的。雪落到陸地上后堆疊起來,雪粒在擠壓下形成冰川冰。巨大的冰川冰形成冰蓋,覆蓋在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冰蓋的厚度通常超過2.5千米,蓄積了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資源。在極區極端寒;令的地帶,海洋表面會結冰,這被稱為海冰。大部分水域以及南極洲的海岸周圍都覆蓋著海冰。然而,北冰洋和南極洲并沒有完全被冰雪覆蓋。到了夏季,極點以外的許多地區都處于無冰期,大地上長滿了眾多生長期很短的苔原植被。 |
冰帽 | 冰帽 冰帽 。是一種規模比大陸冰蓋小,外形與其相似,而穹形。在壓力不均勻情況下,冰體內的冰從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漫流。它是大陸冰蓋和山岳冰川的過渡類型。多分布在一些高原和島嶼上,故又有高原冰帽和島嶼冰帽之分。冰島的瓦特那冰川即是一例。 |
冰蝕 | 冰蝕 冰蝕(glacial erosion)即“冰川侵蝕作用”。冰川和它所攜帶的石塊在流動過程中對地面巖石的破壞,并把破壞下來的物質帶走的過程。包括拔蝕和磨蝕作用。可造成冰斗、角峰、冰槽谷等地貌。 |
冰蝕 | 冰蝕 冰蝕(glacial erosion)即“冰川侵蝕作用”。冰川和它所攜帶的石塊在流動過程中對地面巖石的破壞,并把破壞下來的物質帶走的過程。包括拔蝕和磨蝕作用。可造成冰斗、角峰、冰槽谷等地貌。 |
冰磧巖 | 辭典解釋冰磧巖 bīng qì yán 巖石碎塊固結于冰川之中,隨冰川的移動而搬運,待冰溶化,這些巖塊泥沙堆積下來,大小不規則,無層理,稱為「冰磧巖」。 |
冰河時期 | 辭典解釋冰河時期 bīng hé shí qí 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紀,當時的氣候非常寒冷,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皆為冰川所覆蓋,稱為「冰河時期」。 也稱為「冰川期」。英語 ice age德語 Eiszeitalter (Geo)? |
峽灣 | 峽灣 峽灣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槽谷,為海侵后被淹沒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種特殊形式。 |
峽灣 | 峽灣 峽灣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槽谷,為海侵后被淹沒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種特殊形式。 |
冰島 | 冰島 (冰島共和國)冰島共和國(冰島語:Lyeveldie ísland),簡稱冰島,是北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北歐五國之一,國土面積為10.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34萬,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島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區人口占全國的2/3。 冰島地處大西洋中脊上,是一個多火山、地質活動頻繁的國家。內陸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內多分布沙質地、冷卻的熔巖平原和冰川。冰島雖然位于北極圈邊緣,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適宜。 根據《殖民之書》的記述,歐洲定居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亞納遜一行人是冰島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僅在冰島過冬。其后的幾個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人在冰島定居,他們也帶來了蓋爾人奴隸。1262-1918年冰島成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屬丹麥王室治下。1918年冰島宣布獨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國。 冰島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民擁有國家提供的健康保險和高等教育等北歐福利系統。2014年冰島位于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的第13位,冰島是北約成員國中,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沒有常備軍隊的國家,僅有海岸警備隊承擔國防任務。 |
大陸架 | 大陸架 大陸架,是大陸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說是被海水所覆蓋的大陸。在過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陸架常常露出海面成為陸地、陸橋;在間冰期(冰川消退,如現在),則被上升的海水淹沒,成為淺海。 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認為是陸地的一部分。又叫“陸棚”或“大陸淺灘”。它是指環繞大陸的淺海地帶。 大陸架含義在國際法上,指鄰接一國海岸但在領海以外的一定區域的海床和底土。沿岸國有權為勘探和開發自然資源的目的對其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 大陸架有豐富的礦藏和海洋資源,已發現的有石油、煤、天然氣、銅、鐵等20多種礦產;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是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 |
雪線 | 雪線 (漢語詞語)雪線,常年積雪帶的下界,即年降雪量與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線。雪線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積,形成常年積雪(或稱萬年積雪),進而變成粒雪和冰川冰,發育冰川。雪線是一種氣候標志線。其分布高度主要決定于氣溫、降水量和坡度、坡向等條件。 |
冰島 | 冰島 (冰島共和國)冰島共和國(冰島語:Lyeveldie ísland),簡稱冰島,是北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北歐五國之一,國土面積為10.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34萬,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島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區人口占全國的2/3。 冰島地處大西洋中脊上,是一個多火山、地質活動頻繁的國家。內陸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內多分布沙質地、冷卻的熔巖平原和冰川。冰島雖然位于北極圈邊緣,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適宜。 根據《殖民之書》的記述,歐洲定居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亞納遜一行人是冰島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僅在冰島過冬。其后的幾個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人在冰島定居,他們也帶來了蓋爾人奴隸。1262-1918年冰島成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屬丹麥王室治下。1918年冰島宣布獨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國。 冰島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民擁有國家提供的健康保險和高等教育等北歐福利系統。2014年冰島位于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的第13位,冰島是北約成員國中,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沒有常備軍隊的國家,僅有海岸警備隊承擔國防任務。 |
大陸架 | 大陸架 大陸架,是大陸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說是被海水所覆蓋的大陸。在過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陸架常常露出海面成為陸地、陸橋;在間冰期(冰川消退,如現在),則被上升的海水淹沒,成為淺海。 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認為是陸地的一部分。又叫“陸棚”或“大陸淺灘”。它是指環繞大陸的淺海地帶。 大陸架含義在國際法上,指鄰接一國海岸但在領海以外的一定區域的海床和底土。沿岸國有權為勘探和開發自然資源的目的對其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 大陸架有豐富的礦藏和海洋資源,已發現的有石油、煤、天然氣、銅、鐵等20多種礦產;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是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 |
阿拉斯加州 | 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State of 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東與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該州擁有全美20座最高山脈中的17座,6194米的麥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世界上大多數活動冰川在阿州境內,其中最大的馬拉斯皮納冰川流域面積為5703km2。 州面積1,717,854km2,占全國面積的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東南部與中南部為溫帶氣候,全年氣溫約0℃~15℃;內陸為大陸型氣候,夏季極晝時可達26℃,冬季極夜時可達-15℃;西部與西南部受洋流影響,寒冷風大;北極圈內為極地氣候,氣溫全年處于零下。 |
雪綫 | 雪線 (漢語詞語)雪線,常年積雪帶的下界,即年降雪量與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線。雪線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積,形成常年積雪(或稱萬年積雪),進而變成粒雪和冰川冰,發育冰川。雪線是一種氣候標志線。其分布高度主要決定于氣溫、降水量和坡度、坡向等條件。 |
雪線 | 雪線 (漢語詞語)雪線,常年積雪帶的下界,即年降雪量與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線。雪線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積,形成常年積雪(或稱萬年積雪),進而變成粒雪和冰川冰,發育冰川。雪線是一種氣候標志線。其分布高度主要決定于氣溫、降水量和坡度、坡向等條件。 |
冰蟲 | 冰蟲 冰蟲是分布在寒冷冰川中的一種環節動物。終年生活在冰雪中,其生存機理仍然不十分明確。因為冰蟲的奇特生態環境,對于研究寒冷狀態下的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冰蟲研究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本位將主要介紹冰蟲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形態分類、生理生化特點等方面。由于冰蟲本身仍然有不少謎團,仍需廣大學者廣泛研究。 |
冰蟲 | 冰蟲 冰蟲是分布在寒冷冰川中的一種環節動物。終年生活在冰雪中,其生存機理仍然不十分明確。因為冰蟲的奇特生態環境,對于研究寒冷狀態下的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冰蟲研究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本位將主要介紹冰蟲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形態分類、生理生化特點等方面。由于冰蟲本身仍然有不少謎團,仍需廣大學者廣泛研究。 |
冰井 | 冰井 冰井,古代指藏冰的地窖,也指冰川上方的表磧因溫度增高使其下部的冰遇熱融化而成的洞穴。 |
冰障 | 冰障 當冰川流到大陸邊緣地帶,形成冰岸或墜入海中,會形成巨大的為南極沿岸所特有的陸緣冰,探險家們稱之為“冰障” |
挪威海 | 挪威海 挪威海(挪威語:Norskehavet)是北大西洋的一個陸緣海(因北部位于北極圈內,也常劃為北冰洋的邊海),位于挪威西北方對開,介于北海與格陵蘭海之間。 挪威海西邊與冰島海連接,東北方與巴倫支海相鄰。在西南方,冰島與法羅群島之間的海底山脊把大西洋外海與挪威海分開。至于北面,揚馬延海底山脊成為挪威海與北冰洋之間的界線。東邊是挪威,海岸線有由冰川侵蝕而成的峽灣。 |
錦繡谷 | 錦繡谷 錦繡谷,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第四紀冰川作用,錦繡谷這塊面向西南的山間凹地,經過冰川的反復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時雜英百千種,燦爛如熾,至冬初蒼翠不剝,丹楓綴之,亦自滿眼雕繢。”四時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 |
搬運 | 搬運 搬運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巖屑、溶解質等風化物被外營力搬往他處的過程。外營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與海流、冰川、地下水、風和生物作用等。在搬運過程中,風化物的分選現象以風力搬運為最好,冰川搬運為最差。搬運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動和滾動)、躍移、懸移和溶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