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其的成語 (201個)

    141

    徒有

    成語拼音:
    tú yǒu qí míng
    成語解釋:
    光有它的名。指有名無實。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實際的名聲。
    成語出處:
    宋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銓選之門,徒有名,莫責實。”
    142

    徒擁

    成語拼音:
    tú yōng qí míng
    成語解釋:
    徒:只。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
    成語出處:
    《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軍機領袖》:“軍機大臣有時多至六七人,而權實操于領袖,新進者畫諾奉行,徒擁名也。”
    143

    天誘

    成語拼音:
    tiān yòu qí zhōng
    成語解釋:
    謂上天開導心意。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
    144

    無出

    成語拼音:
    wú chū qí yòu
    成語解釋: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高帝紀下》:“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右者。”
    145

    文過

    成語拼音:
    wén guò qí shí
    成語解釋:
    文辭浮夸,不切實際。
    成語出處:
    《后漢書·馮衍傳下》:“顯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過實,遂廢于家。”
    146

    微乎

    成語拼音:
    wēi hū qí wēi
    成語解釋: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成語出處:
    清 楊倫《杜詩鏡銓》眉批引蔣弱六云:“寫妙技不覺說入自家語,微乎微。”
    147

    忘乎

    成語拼音:
    wàng hū qí xíng
    成語解釋:
    猶忘形。形容得意或興奮得失去常態。
    成語出處:
    郭沫若《高漸離》第五幕:“秦始皇已忘乎形,愈搖動身體,愈向高漸離身旁走去。”
    148

    物盡

    成語拼音:
    wù jìn qí yòng
    成語解釋:
    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都要盡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資源,一點不浪費。
    成語出處:
    馬烽《典型事例》:“這倒是人盡才,物盡用,兩全美。”
    149

    文如

    成語拼音:
    wén rú qí rén
    成語解釋:
    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成語出處:
    宋 蘇軾《答張文潛書》:“為人深不愿人知之,文如為人。”
    150

    五世

    成語拼音:
    wǔ shì qí chāng
    成語解釋:
    世:代;:時間副詞,交要。五世之后,子孫昌盛。舊時用于祝人新婚。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二十二年》:“有媯之后,將育于姜。五世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
    151

    物傷

    成語拼音:
    wù shāng qí lèi
    成語解釋:
    傷:悲傷;同情;類:同類。指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傷。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獲曰:‘兔死狐悲,物傷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152

    文似

    成語拼音:
    wén sì qí rén
    成語解釋:
    文章的風格與作者本人相似。
    成語出處:
    清·薛福成《庸庵筆記·史料·談相》:“文似人,數公道德文章之蘊,亦自有充積流露者。”
    153

    虛有

    成語拼音:
    xū yǒu qí biǎo
    成語解釋:
    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實際上并不好。虛:空;表:外表。
    成語出處:
    唐 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草于地:‘虛有表耳!’”
    154

    鮮有

    成語拼音:
    xiǎn yǒu qí bǐ
    成語解釋:
    鮮:少。很少有能夠同它相比的
    成語出處:
    《宋史·宋偓傳》:“偓,莊宗之外孫,漢祖之婿,女即孝章皇后,近代貴盛,鮮有比。”
    155

    心知

    成語拼音:
    xīn zhī qí yì
    成語解釋:
    意:意義。心中領會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藝的要領。
    成語出處:
    《史記 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心知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156

    玉成

    成語拼音:
    yù chéng qí měi
    成語解釋:
    玉成:“玉汝于成”的縮語,幫助你有所成,后用為成全之意。成全某件好事。亦作“玉成事”。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5卷:“施齊又提起親事,李梅軒自請為媒,眾人都玉成美。”
    157

    玉成

    成語拼音:
    yù chéng qí shì
    成語解釋:
    玉成:成全,內含客氣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事,請以白璧二雙,黃金百鎰為獻。”
    158

    一反

    成語拼音:
    yī fǎn qí dào
    成語解釋:
    一:整個;完全;反:相反;:他;指對方。完全和他的做法相反。
    成語出處:
    159

    用非

    成語拼音:
    yòng fēi qí rén
    成語解釋:
    任用了不適當的人才。指用人不當。
    成語出處:
    《魏略》:“三公具贍所歸,不可用非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
    160

    言過

    成語拼音:
    yán guò qí shí
    成語解釋:
    言:語言;過:超過;越過;實:實際。原指言語不實;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現多指說話說得過分夸張、不符合實際。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馬良傳》:“馬謖言過實,不可大用,君察之!”
    * 第三個字是其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