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其的成語 (201個)
-
161
譽過其實
- 成語拼音:
- yù guò qí shí
- 成語解釋:
- 譽:聲譽,聲名。名聲超過了其人的實際情況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羲之傳》:“此數子者,皆譽過其實。”
-
162
儼乎其然
- 成語拼音:
- yǎn hū qí rán
- 成語解釋:
- 十分嚴肅正經的樣子。帶有諷刺意味。
- 成語出處:
- 魯迅《偽自由書·文學上的折扣》:“刊物上登載一篇儼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們就知道字里行間還有看不見的鬼把戲。”
-
163
永世其芳
- 成語拼音:
- yǒng shì qí fāng
- 成語解釋:
- 永世:永遠。這個芳香永遠流傳。比喻美德長存
- 成語出處:
- 《剪燈余話·胡媚娘傳》:“長春不老,永世其芳。”
-
164
以售其奸
- 成語拼音:
- yǐ shòu qí jiān
- 成語解釋:
- 售:銷售。用來推行他的奸計。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例如張國燾,則利用許多黨員的無知以售其奸。”
-
165
以售其伎
- 成語拼音:
- yǐ shòu qí jì
- 成語解釋:
- 售:推銷,推行;伎:伎倆。用來推行他的奸計
- 成語出處:
- 唐·柳宗元《送婁圖南秀才游淮南將入道序》:“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無有也。”
-
166
言提其耳
- 成語拼音:
- yán tí qí ěr
- 成語解釋:
- 揪著他耳朵。謂懇切地教誨。言,助詞。
- 成語出處:
- 《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鄭玄箋:“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啟覺。”
-
167
隱約其辭
- 成語拼音:
- yǐn yuē qí cí
- 成語解釋:
- 隱約:時隱時現;辭:言辭;說話。說話隱隱約約;躲躲閃閃;不明確;不清楚。
- 成語出處:
-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與弟獻汝二書》:“使白太夫人,謂欲禮佛行也者,迎抵會城卒歲,無功為親者諱,故隱約其辭不盡也。”
-
168
隱約其詞
- 成語拼音:
- yǐn yuē qí cí
- 成語解釋:
- 指語意隱晦不明或說話躲躲閃閃。亦作“隱約其辭”。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1回:“刁邁彭隱約其詞,似乎嫌張太太一個錢不肯放松,這事總不會了。”
-
169
有作其芒
- 成語拼音:
- yǒu zuò qí máng
- 成語解釋:
- 干將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劍刃發出了光芒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譚嗣同傳》:“干將發硎,有作其芒。”
-
170
允執其中
- 成語拼音:
- yǔn zhí qí zhōng
- 成語解釋:
-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
171
張大其詞
- 成語拼音:
- zhāng dà qí cí
- 成語解釋:
- 張大:夸大。說話寫文章將內容夸大。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
-
172
朱丹其轂
- 成語拼音:
- zhū dān qí gǔ
- 成語解釋:
- 轂:車輪中心的圓木,代指車輪。紅色車轂。形容古代高官所乘華麗的車
- 成語出處:
- 漢·揚雄《解嘲》:“吾聞上世之士,人綱人紀,不生則已,生必上尊人君,下榮父母。析人之珪,儋人之爵,懷人之符,分人之祿;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
173
自得其樂
- 成語拼音:
- zì dé qí lè
- 成語解釋:
- 自己從中得到樂趣。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全書》:“如曾點浴沂風雪,自得其樂。”
-
174
張大其事
- 成語拼音:
- zhāng dà qí shì
- 成語解釋:
- 張:夸張。把原來的事情夸大。形容言過其實。亦作“張皇其事”、“張大其辭(詞)”、“張揚其事”。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
-
175
自負其能
- 成語拼音:
- zì fù qí néng
- 成語解釋:
- 自負:自恃,自許。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
176
自高其功
- 成語拼音:
- zì gāo qí gōng
- 成語解釋:
- 自以為勞苦功高。指居功自傲
- 成語出處:
- 明·周承邦《兵家要領·戒驕篇》:“驕則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
-
177
知幾其神
- 成語拼音:
- zhī jī qí shén
- 成語解釋:
- 幾:幾微,細微。指人能夠預知事情萌發的細微跡象,就能與神道相合
- 成語出處:
- 《周易·系辭下》:“子曰:‘知幾其神乎。’”
-
178
自矜其勇
- 成語拼音:
- zì jīn qí yǒng
- 成語解釋:
- 矜:自以為賢能。自以為勇敢過人
- 成語出處:
- 明·周承邦《兵家要領·戒驕篇》:“驕則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
-
179
自取其禍
- 成語拼音:
- zì qǔ qí huò
- 成語解釋:
- 取:取得;禍:禍事。自己招來禍事。
- 成語出處:
- 宋 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 唐史》卷下:“故門高之弒,樂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禍也。”
-
180
自取其咎
- 成語拼音:
- zì qǔ qí jiù
- 成語解釋:
- 自己遭受自己招來的罪過。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此乃學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過也。”
* 第三個字是其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