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其的成語 (201個)

    121

    適逢

    成語拼音:
    shì féng qí shí
    成語解釋:
    見“適逢會”。
    成語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1回:“雖然姬昌之數偶驗,適逢時,豈得驟赦歸國!”
    122

    三過門而不入

    成語拼音: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成語解釋: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成語出處: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門而不入。”
    123

    神乎

    成語拼音:
    shén hū qí jì
    成語解釋:
    形容技藝或手法十分高明。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1回:“他僅著這個法子去拐騙金銀,又樂得人人甘心被他拐騙,這才是神乎技呢!”
    124

    神乎

    成語拼音:
    shén hū qí shén
    成語解釋:
    神:神秘;乎:語氣助詞;表示感嘆;:那樣。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5回:“向日聞得古人有‘袖占一課’之說,真是神乎神,我只當是神仙所為,凡人不能會的。”
    125

    適居

    成語拼音:
    shì jū qí fǎn
    成語解釋:
    見“適得反”。
    成語出處:
    李大釗《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這都是大錯特錯,唯物史觀及于人生的影響乃適居反。”
    126

    世濟

    成語拼音:
    shì jì qí měi
    成語解釋:
    指后代繼承前代的美德。
    成語出處:
    《左傳 文公十八年》:“世濟美,不隕名。”孔穎達疏:“世濟美,后世承前世之美。”
    127

    身歷

    成語拼音:
    shēn lì qí jìng
    成語解釋:
    親身來到某個地方
    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而曹公已臨境。”
    128

    適如

    成語拼音:
    shì rú qí fēn
    成語解釋:
    猶言恰如分。
    成語出處: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唐高祖》:“權者,輕重適如分之準也。”
    129

    身入

    成語拼音:
    shēn rù qí jìng
    成語解釋:
    身:親身;境:環境。指親自經歷了那種境地
    成語出處:
    清·周生《揚州夢·夢中人·畢生婦》:“時而點頭會意……時而如身入境。”
    130

    閃爍

    成語拼音:
    shǎn shuò qí cí
    成語解釋:
    閃爍:光線忽明忽暗、搖動不定。比喻說話躲躲閃閃。指說話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問題。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25回:“何況這等事本來是縝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閃爍詞,更未可定。”
    131

    上下

    成語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成語解釋:
    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成語出處: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情,所推者必上下手,希圣旨也。”
    132

    歲聿

    成語拼音:
    suì yù qí mò
    成語解釋:
    謂一年將盡。聿,語助;莫,“暮”的古字。
    成語出處:
    《詩·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莫。”
    133

    三折

    成語拼音:
    sān zhé qí gōng
    成語解釋:
    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自能造詣精深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134

    慎重

    成語拼音:
    shèn zhòng qí shì
    成語解釋:
    謂對某一事的態度嚴肅認真。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1回:“某觀察卻慎重事的說道:‘這是兄弟始創的一個大公司。’”
    135

    天奪

    成語拼音:
    tiān duó qí pò
    成語解釋:
    見“天奪之魄”。
    成語出處:
    宋·沈作喆《寓簡》卷七:“[古人]謂事大謬而謀拙,曰天奪魄。”
    136

    談過

    成語拼音:
    tán guò qí shí
    成語解釋:
    猶言言過實。
    成語出處:
    唐·盧照鄰《五悲·悲今日》:“嘗謂談過實,辨而非真。”
    137

    天假便

    成語拼音:
    tiān jiǎ qí biàn
    成語解釋:
    假:給予。上天給予的方便。形容機會難得
    成語出處: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樂天久居江鄉,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懷抱,奈拘職守,不得相從,今幸天假便,再瞻眉宇,豈勝慶幸。”
    138

    天假

    成語拼音:
    tiān jiǎ qí nián
    成語解釋:
    同“天假之年”。
    成語出處:
    南朝·梁·沈約《與徐勉書》:“若天假年,還得平健,才力所堪,惟思是策。”
    139

    泰山

    成語拼音:
    tài shān qí tuí
    成語解釋:
    舊時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泰山頹乎!梁木壞乎!哲人萎乎!”
    140

    徒有

    成語拼音:
    tú yǒu qí biǎo
    成語解釋:
    徒:只,僅。只有光鮮的外表而已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金漆飯桶’,大約說徒有表,面子上好看,實內骨子一無所有。”
    * 第三個字是其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