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 (1761個)
-
1421
軒輊不分
- 成語拼音:
- xuān zhì bù fēn
- 成語解釋:
- 軒輊:古代車子前高后低叫軒,前低后高叫輊。比喻不分高低輕重。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后不能令人軒……臣所恥也。”
-
1422
搖擺不定
- 成語拼音:
- yáo bǎi bù dìng
- 成語解釋:
- 指心意猶豫不決,來回變化
- 成語出處:
- 周恩來《現時政治斗爭中之我們》:“小資產階級也常搖擺不定,只有無產階級是最不妥協的革命階級。”
-
1423
一筆不茍
- 成語拼音:
- yī bǐ bù gǒu
- 成語解釋:
- 不茍:不茍且。一筆一畫都很認真;毫不馬虎。
- 成語出處:
- 清 沈初《西清筆記 紀名跡》:“前后一筆不茍,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
1424
一病不起
- 成語拼音:
- yī bìng bù qǐ
- 成語解釋:
- 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惡化,終至死亡。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風霜,到家又傳了時癥,一病不起,嗚呼哀哉死了。”
-
1425
以備不虞
- 成語拼音:
- yǐ bèi bù yú
- 成語解釋:
- 不虞:意料不到的。事先做好準備,以防沒有料到的事發生
- 成語出處:
- 清·錢泳《履園叢話·水學·浚池》:“旱年蓄水以資灌溉,水年藏水以備不虞,深者養魚為利,淺者種荷為利。”
-
1426
一成不變
- 成語拼音:
- yī chéng bù biàn
- 成語解釋:
- 成:制定;形成。一經形成;永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
1427
一塵不到
- 成語拼音:
- yī chén bù dào
- 成語解釋:
- 形容清凈純潔。
- 成語出處:
- 唐·唐彥謙《游清涼寺》詩:“一塵不到心源凈,萬有俱空眼界清。”
-
1428
嚴懲不貸
- 成語拼音:
- yán chéng bù dài
- 成語解釋:
- 懲:處罰;懲處;貸:寬恕。嚴厲懲辦;決不寬容。
- 成語出處:
-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有或違者,必罰不貸。”
-
1429
永傳不朽
- 成語拼音:
- yǒng chuán bù xiǔ
- 成語解釋: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簡文帝《吳興楚王神廟碑》:“為不敬太守元景仲稽諸古典,于茲往烈,永傳不朽。”
-
1430
永存不朽
- 成語拼音:
- yǒng cún bù xiǔ
- 成語解釋: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 成語出處:
- 《魏書》:“遺風余愛,永存不朽。”
-
1431
遠垂不朽
- 成語拼音:
- yuǎn chuí bù xiǔ
- 成語解釋:
- 永垂不朽。
- 成語出處:
- 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
1432
一成不易
- 成語拼音:
- yī chéng bù yì
- 成語解釋:
- 同“一成不變”。
- 成語出處:
- 《明史·歷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幾符合。故不能為一成不易之法也。”
-
1433
一塵不緇
- 成語拼音:
- yī chén bù zī
- 成語解釋:
- 猶一塵不染。
- 成語出處:
- 明·宋濂《貞白堂記》:“堂下種梅花數樹,當霜雪嚴沍之際,眾芳搖落,而是花獨翹然,散而為春妍冰玉,其葩一塵不緇。”
-
1434
一動不動
- 成語拼音:
- yī dòng bù dòng
- 成語解釋:
- 指靜止不動或懶得活動
- 成語出處:
- 王朔《浮出海面》:“我繼續一動不動地凝視他們,這對可憐的情人實在無法保持冷靜,松開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
1435
游蕩不羈
- 成語拼音:
- yóu dàng bù jī
- 成語解釋:
- 游樂放蕩,不受拘束。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七卷:“殊少為士人,游蕩不羈。”
-
1436
應對不窮
- 成語拼音:
- yìng duì bù qióng
- 成語解釋:
- 應對:回答。回應問話沒有答不出來的。形容學識淵博,思維敏捷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2回:“玄宗見他應對不窮,十分歡喜,即擢為翰林學士。”
-
1437
一代不如一代
- 成語拼音:
- yī dài bù rú yī dài
- 成語解釋:
- 代:父子相繼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 成語出處:
- 宋 王君玉《國老談苑》卷二:“陶谷以翰林學士奉使吳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詢其名類,忠懿命自蝤蛑至蟛蜞,凡羅列十余種以進。谷視之,笑謂忠懿曰:‘此謂一代不如一代也。’”
-
1438
一動不如一靜
- 成語拼音:
-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 成語解釋:
- 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成語出處: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靈隱,有輝僧相隨。見飛來峰,問輝曰:‘既是飛來,如何不飛去?’對曰:‘一動不如一靜。’”
-
1439
一丁不識
- 成語拼音:
- yī dīng bù shí
- 成語解釋:
-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張弘靖傳》:“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
1440
一定不移
- 成語拼音:
- yī dìng bù yí
- 成語解釋:
- 見“一定不易”。
- 成語出處: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音律》:“至于填詞一道,則句之長短,字之多寡,聲之平、上、去、入,韻之清濁陰陽,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 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