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 (1761個)
-
1461
陰魂不散
- 成語拼音:
- yīn hún bù s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壞人、壞事雖已清除,但不良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 成語出處:
- 李曉明《平原槍聲》:“我一合眼就看見周大貴,大概是他陰魂不散,咱們要替他……”
-
1462
逾假不歸
- 成語拼音:
- yú jiǎ bù guī
- 成語解釋:
- 即假期已滿而未歸營
- 成語出處:
-
1463
一介不茍
- 成語拼音:
- yī jiè bù gǒu
- 成語解釋:
- 見“一介不取”。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銀錢一道,一介不茍。”
-
1464
遠井不解近渴
- 成語拼音:
- yuǎn jǐng bù jiě jìn kě
- 成語解釋:
- 指遙遠的幫助解決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 成語出處:
-
1465
一介不取
- 成語拼音:
- yī jiè bù qǔ
- 成語解釋:
-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
1466
一蹶不興
- 成語拼音:
- yī juě bù xīng
- 成語解釋:
- 見“一蹶不振”。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興中會章程》:“乃以庸奴誤國,涂毒蒼生,一蹶不興,如斯之極。”
-
1467
一蹶不振
- 成語拼音:
- yī jué bù zhèn
- 成語解釋:
- 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到失敗;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說苑 說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
1468
一客不煩二主
- 成語拼音:
- 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
- 成語解釋:
- 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2回:“一客不煩二主,你不接濟他這一步兒,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
1469
一客不犯二主
- 成語拼音:
-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
- 成語解釋:
- 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
-
1470
一客不煩兩家
- 成語拼音:
- 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
- 成語解釋:
- 煩:煩勞,麻煩。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 成語出處: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
1471
一口不能著兩匙
- 成語拼音:
-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
- 成語解釋:
- 匙:湯匙。一張嘴同時要吃兩把湯匙里的食物。比喻貪多
- 成語出處: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口不兩匙休足榖,身能幾屐莫言錢。”自注:吳諺云:“一口不能著兩匙。”
-
1472
迤邐不絕
- 成語拼音:
- yǐ lǐ bù jué
- 成語解釋:
- 迤邐:曲折連續的樣子。曲折連綿不斷
- 成語出處: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3卷:“行十余里,忽見幢節幡蓋,迤邐不絕。”
-
1473
陰靈不散
- 成語拼音:
- yīn líng bù sàn
- 成語解釋:
- 陰靈:日的靈魂。比喻壞人、壞事雖已清除,但不良的影響還在作用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9回:“想是他的陰靈不散,你們到前廳燒張紙兒。”
-
1474
陰謀不軌
- 成語拼音:
- yīn móu bù guǐ
- 成語解釋:
- 軌:法度;不軌:不遵守法度。指暗中謀劃叛亂
- 成語出處:
- 漢·陳球《答袁術書》:“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
-
1475
一馬不跨兩鞍
- 成語拼音:
- yī mǎ bù kuà liǎng ān
- 成語解釋:
- 一匹馬不能套兩個馬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我一馬不跨兩鞍。想男兒在日,曾兩年匹配,卻叫我改嫁別人,其實做不得。”
-
1476
一暝不視
- 成語拼音:
- yī míng bù shì
- 成語解釋:
- 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有斷脰絕腹,一暝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
1477
一瞑不視
- 成語拼音:
- yī míng bù shì
- 成語解釋:
- 瞑:閉眼。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也指逃避現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楚策一》:“有斷頭絕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
1478
有你不多,無你不少
- 成語拼音:
- yǒu nǐ bù duō,wú nǐ bù shǎo
- 成語解釋:
- 指無關緊要的人,可有可無
- 成語出處:
-
1479
缊袍不恥
- 成語拼音:
- yùn páo bù chǐ
- 成語解釋:
- 缊袍:以亂麻、亂棉絮制成的袍子,指窮人穿的衣服;恥:丟臉。雖穿得破,而不認為可恥。比喻人窮志不窮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子路)也歟。”
-
1480
妍皮不裹癡骨
- 成語拼音:
- 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
- 成語解釋:
- 妍:美麗;癡:癡呆。美好的皮不包癡呆的骨頭。比喻美好的外表定會有聰明的內心
- 成語出處:
- 《晉書·慕容超載記》:“召見與語,超深自晦匿,興大鄙之,謂紹曰:諺云‘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
* 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