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 (1761個)

    1401

    洗手

    成語拼音:
    xǐ shǒu bù zuò
    成語解釋:
    把手洗干凈休息了
    成語出處:
    魯迅《集外集·序言》:“只因為那時詩壇寂寞,所以打打邊鼓,湊湊熱鬧;待到稱為詩人的一出現,就洗手作了。”
    1402

    先天

    成語拼音:
    xiān tiān bù zú
    成語解釋:
    先天:中醫指人或動物在母腹中的孕育時期;與“后天”相對。原指人或動物生下來體質就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小弟聞得仙人與虛合體,日中無影;又老人之子,先天足,亦或日中無影。”
    1403

    習無

    成語拼音:
    xí wú bù jīng
    成語解釋:
    習:學習;精:精通。學習沒有精通的
    成語出處: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自幼好武術,習無精。”
    1404

    畜我

    成語拼音:
    xù wǒ bù zú
    成語解釋:
    畜:養育;卒:終。指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責沒有完成
    成語出處:
    《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卒。”
    1405

    纖悉

    成語拼音:
    xiān xī bù gǒu
    成語解釋:
    纖悉:細微詳盡;茍:隨便。絲毫馬虎。形容對事情十分認真
    成語出處:
    唐·李宗閔《馬公家廟碑》:“公至則布以誠信,示之法式,纖悉而茍,寬柔而有威。”
    1406

    嘵嘵

    成語拼音:
    xiāo xiāo bù xiū
    成語解釋:
    嘵嘵:爭辯聲;休:停止,完。形容爭辯個沒完。
    成語出處:
    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
    1407

    小小

    成語拼音:
    xiǎo xiǎo bù yán
    成語解釋:
    指細微的,值得一提的。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4回:“彼此顧交情,留個臉,小小言的事情,我也追究了。”
    1408

    噓唏

    成語拼音:
    xū xī bù yǐ
    成語解釋:
    噓唏:哽咽;已:停止。形容抽抽噎噎地斷哭泣
    成語出處:
    《晉書·后妃·左貴嬪傳》:“歔欷已,若喪所生。”
    1409

    習焉

    成語拼音:
    xī yān bù chá
    成語解釋:
    習:習慣;焉:語氣詞,有“于此”的意思;察:覺察。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反而覺察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行之而著焉,習矣而察焉,終身由之而知其道者,眾也。”
    1410

    習焉

    成語拼音:
    xī yān bù jué
    成語解釋:
    習:習慣;焉:語氣助詞,相當于“于是”的意思。指習慣于某種事物而覺察到其中的問題
    成語出處:
    清·沈德潛《學詩晬語》下卷:“改漫為熳,知起于何時?焉烏成馬,習焉覺,殊可怪也。”
    1411

    相應

    成語拼音:
    xiāng yìng bù lǐ
    成語解釋:
    應:回應。指對別人的勸說、要求置之
    成語出處:
    謝覺哉《整瘋子》:“一些頭腦較清醒的人勸他看看現實,懸崖勒馬、要摔下崖去,他都相應理。”
    1412

    信言

    成語拼音:
    xìn yán bù měi
    成語解釋:
    信:真實。美:美妙,漂亮。真實的話未經加工,所以美妙動聽。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信言美,美言信。”
    1413

    熏蕕同器

    成語拼音:
    xún yóu bù tóng qì
    成語解釋:
    熏蕕: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壞能共處。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致思》:“回聞熏蕕同器而藏,堯桀共國而治,以其異類也。”
    1414

    薰蕕同器

    成語拼音:
    xūn yóu bù tóng qì
    成語解釋: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香草和臭草可以放在一個器物里。比喻好和壞能共處。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致思》:“回聞薰蕕同器而藏,堯桀共國而治,以其異類也。”
    1415

    喜慍形于色

    成語拼音:
    xǐ yùn bù xìng yú sè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416

    下愚

    成語拼音:
    xià yú bù yí
    成語解釋:
    移:改變。下等的愚人,決可能有所改變。舊時儒家輕視勞動人民的觀點。也指求上進,想學好。
    成語出處:
    《論語 陽貨》:“唯上知與下愚移。”
    1417

    行坐

    成語拼音:
    xíng zuò bù ān
    成語解釋:
    行:走。走也是,坐也是。形容心情焦躁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5回:“瑜聞大驚,行坐安。”
    1418

    險遭

    成語拼音:
    xiǎn zāo bù cè
    成語解釋:
    形容從極危險的境地中逃出了性命
    成語出處:
    1419

    軒輊

    成語拼音:
    xuān zhì bù fēn
    成語解釋:
    軒輊:古代車子前高后低叫軒,前低后高叫輊。比喻分高低輕重。
    成語出處:
    《后漢書·馬援傳》:“居前能令人輊,居后能令人軒……臣所恥也。”
    1420

    搖擺

    成語拼音:
    yáo bǎi bù dìng
    成語解釋:
    指心意猶豫決,來回變化
    成語出處:
    周恩來《現時政治斗爭中之我們》:“小資產階級也常搖擺定,只有無產階級是最妥協的革命階級。”
    * 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