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以備不虞的意思 以備不虞的讀音和出處

    • bèi
    成語名稱:
    以備不虞
    成語拼音:
    [yǐ bèi bù yú]
    成語解釋:
    不虞:意料不到的。事先做好準備,以防沒有料到的事發生
    成語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水學·浚池》:“旱年蓄水以資灌溉,水年藏水以備不虞,深者養魚為利,淺者種荷為利。”
    成語例句:
    清·許奉恩《里乘》第二卷:“妃雪寄金刀二柄,付毓仙藏之,以備不虞。”
    是否常用:
    一般成語
    感情褒貶:
    中性成語
    成語詞性: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結構類型:
    動賓式成語
    形成年代:
    近代成語
    標準拼音:
    繁體字形:
    以備不虞
    英文翻譯:
    In case of danger
    成語故事:
    成語接龍:
    “以備不虞”成語接龍
    成語分類:
    四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Y開頭的成語
    成語關注:
    意料 不到 做好準備 以防 沒有 料到 發生

    成語以備不虞

    “以備不虞”的單字解釋

    】: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1.具備;具有:德才兼備。2.準備:備用。備足原料。備而不用。3.防備:防旱備荒。攻其不備。以備不時之需。4.設備(包括人力物力):軍備。裝備。5.表示完全:艱苦備嘗。關懷備至。備受歡迎。6.姓。
    】:[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1.猜測;預料:不虞。2.憂慮:興修水利,水旱無虞。無凍餒之虞。3.欺騙:爾虞我詐。4.傳說中的朝代名,舜所建。5.周朝國名,在今山西平陸東北。6.姓。

    “以備不虞”的近義詞

    “以備不虞”的相關成語

    “以備不虞”的關聯成語

    “以備不虞”造句

    敕有司移箕山、公路二府于倉內,仍令筑城以備不虞

    一眾乞丐互相使個眼色,不約而同伸手探懷,以備不虞

    賊去未遠,或能復還,宜分諸軍以備不虞

    往年國家大破蠕蠕,馬力有余,南賊震懼,常恐輕兵奄至,臥不安席,故先聲動眾,以備不虞,非敢先發。

    據《四民月令》記載,為了防止本地農民于春黃不接和寒凍將臨之際搶糧,地主們讓依附農民二月“順陽習射,以備不虞”。

    所以吳起說“古之明王,必謹君臣之禮,飾上下之儀,安集吏民,順俗而教,簡募良材,以備不虞

    外強中干,天下焉能不亂乎?將軍積蓄兵力,未雨綢繆,乃高明之舉也!向日黃巾方亂之時,糜竺也曾數度勸說陶恭祖,愿以家資相助,讓其招兵買馬,以備不虞

    * 以備不虞的意思 以備不虞的成語解釋 以備不虞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