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以開頭的成語 (253個)

    101

    肉喂虎

    成語拼音:
    yǐ ròu wèi hǔ
    成語解釋:
    比喻白白地送死。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高祖紀一》:“今赴秦軍,如肉喂虎,當何益也!”
    102

    柔制剛

    成語拼音:
    yǐ róu zhì gāng
    成語解釋:
    :用。柔:柔和。制:制服。剛:剛強。用柔和的辦法去制服剛強的。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弱制強,柔制剛。”
    103

    殺去殺

    成語拼音:
    yǐ shā qù shā
    成語解釋:
    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成語出處:
    先秦 商鞅《商君書 畫策》:“殺去殺,雖殺可也。刑去刑,雖重刑可也。”
    104

    少勝多

    成語拼音:
    yǐ shǎo shèng duō
    成語解釋:
    用少數的力量戰勝多數的力量;弱小戰勝強大。
    成語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這回用兵,少勝多,極有布置。”
    105

    守為攻

    成語拼音:
    yǐ shǒu wéi gōng
    成語解釋:
    用防御作為擊破敵人的手段。
    成語出處:
    宋·秦觀《邊防策下》:“蓋充國先零窮寇,急與之角,則中國必有饋挽轉輸之勞,故罷騎留屯而圖期月,此則守為攻者也。”
    106

    勢壓人

    成語拼音:
    yǐ shì yā rén
    成語解釋:
    :憑借。憑借自己的權勢去壓制別人
    成語出處: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首先要對討論和批評的問題研究清楚,絕不能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勢壓人,強詞奪理。”
    107

    螳擋車

    成語拼音:
    yǐ táng dǎng chē
    成語解釋:
    用螳螂的胳膊來阻擋車輪前進。比喻自不量力
    成語出處:
    梁啟超《論專制政體有百害于君主而無一利》:“人力而欲與理勢為御,譬猶卵投石,螳擋車,多見其不知量而已。”
    108

    莛叩鐘

    成語拼音:
    yǐ tíng kòu zhōng
    成語解釋:
    莛:草莖。原意是鐘的音量大,用草莖去敲,就不能使它發出應有的響聲。后比喻學識淺薄的人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
    成語出處:
    漢 東方朔《答客難》:“蠡測海,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109

    莛扣鐘

    成語拼音:
    yǐ tíng kòu zhōng
    成語解釋:
    見“莛撞鐘”。
    成語出處: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下:“白馬與陳思答贈,偉長與公幹往復,雖日莛扣鐘,亦能閑雅矣。”
    110

    血償血

    成語拼音:
    yǐ xuè cháng xuè
    成語解釋:
    用仇敵的血來洗雪血仇。指殺敵報仇
    成語出處:
    魯迅《忽然想到》:“倘有敵人,我們就早該抽刃而起,要求‘血償血’了。”
    111

    刑去刑

    成語拼音:
    yǐ xíng qù xíng
    成語解釋:
    用刑罰遏止刑罰,意謂從重量刑,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成語出處:
    《商君書·靳令》:“行罰,重其輕者,輕其重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輕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韓非子·飭令篇》無,是其證。”又《去強》:“刑去刑,國治。”
    112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成語拼音: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成語解釋: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愿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
    113

    虛為實,實為虛

    成語拼音:
    yǐ xū wéi shí,yǐ shí wéi xū
    成語解釋:
    表面上很空虛,實際上作好了充分準備;表面看來準備很充分,實際上是虛張聲勢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32章:“但臣與逆賊周旋三年,深知逆賊狡計甚多,常常虛為實,實為虛。”
    114

    血洗血

    成語拼音:
    yǐ xuè xǐ xuè
    成語解釋:
    洗:洗雪。用仇敵的血來洗雪血仇。指殺敵報仇。
    成語出處:
    《舊唐書·源休傳》:“我國人皆欲殺汝,唯我不然。汝國已殺突董等,吾又殺汝,猶血洗血,污益甚爾。”
    115

    刑止刑

    成語拼音:
    yǐ xíng zhǐ xíng
    成語解釋:
    刑去刑。
    成語出處:
    《周書·武帝紀下》:“刑止刑,世輕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116

    怨報德

    成語拼音:
    yǐ yuàn bào dé
    成語解釋:
    怨:仇恨;報:報答;回報;德:恩惠。指忘恩負義;反而加害于人。
    成語出處:
    《國語 周語中》:“怨報德,不仁。”
    117

    逸待勞

    成語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成語解釋:
    逸:安閑;勞:疲勞。用安閑之己待疲勞之敵。指自己養精蓄銳;等敵人疲勞后;待機痛擊疲勞之敵。
    成語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近待遠,佚待勞,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118

    玉抵鵲

    成語拼音:
    yǐ yù dǐ què
    成語解釋:
    漢桓寬《鹽鐵論·崇禮》:“南越孔雀珥門戶,昆山之旁玉璞抵烏鵲。”抵,拋擲。后玉抵鵲”比喻有珍貴之物而不知愛重。
    成語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崇禮》:“南越孔雀珥門戶,昆山之旁玉璞抵烏鵲。”
    119

    夷伐夷

    成語拼音:
    yǐ yí fá yí
    成語解釋:
    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沖突,削弱力量。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傳》:“議者咸羌、胡相攻,縣官之利,夷伐夷,不宜禁護。”
    120

    一儆百

    成語拼音:
    yǐ yī jǐng bǎi
    成語解釋:
    見“一警百”。
    成語出處:
    蕭復興《貼深藍色海綿的球拍》:“連隊的指導員是個復員軍人,本想一儆百,好好批評她一通。”
    * 第一個字是以的成語,以字開頭的成語,以字開頭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