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以開頭的成語 (253個)

    121

    言舉人

    成語拼音:
    yǐ yán jǔ rén
    成語解釋:
    根據言論來舉薦人才。
    成語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文學]議論稱誦,竊商賜之辭;刺譏言治,過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萬乘。及授之政,昏亂不治。故言舉人,若毛相馬,此其所多不稱舉。”
    122

    言取人

    成語拼音:
    yǐ yán qǔ rén
    成語解釋:
    根據人的口才去判斷其智能。
    成語出處: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聞之,曰:‘吾言取人,失之宰予;貌取人,失之子羽。’”
    123

    譽為賞,毀為罰

    成語拼音:
    yǐ yù wéi shǎng,yǐ huǐ wéi fá
    成語解釋:
    譽:贊揚;毀:批評。指受人贊揚的官員應嘉獎,受人批評的官員應懲罰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譽為賞,毀為罰也。”
    124

    一知萬

    成語拼音:
    yǐ yī zhī wàn
    成語解釋:
    從了解一點到推知其他許多事物。
    成語出處:
    《荀子·非相》:“近知遠,一知萬,微知明,此之謂也。”
    125

    夷治夷

    成語拼音:
    yǐ yí zhì yí
    成語解釋: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沖突,削減力量,便控制或攻伐。
    成語出處:
    《明史 張祐傳》:“夷治夷,可不煩兵而下。”
    126

    紫為朱

    成語拼音:
    yǐ zǐ wéi zhū
    成語解釋:
    見“紫亂朱”。
    成語出處:
    明·劉基《官箴中》:“俾好作惡,紫為朱。”
    127

    強凌弱

    成語拼音:
    jǐ qiáng líng ruò
    成語解釋:
    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強大或者人多去欺壓弱小者。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自是之后,強凌弱,眾暴寡。”
    128

    不變應萬變

    成語拼音:
    yǐ bù biàn yīng wàn biàn
    成語解釋:
    用一種固定來處理變化的事情
    成語出處:
    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最后的貴族》:“我經歷了四個朝代,總結出的經驗是‘不變應萬變’。”
    129

    白為黑

    成語拼音:
    yǐ bái wéi hēi
    成語解釋:
    謂顛倒是非。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應同》:“故君雖尊,白為黑,臣不能聽。”
    130

    暴易暴

    成語拼音:
    yǐ bào yì bào
    成語解釋:
    :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131

    暴易亂

    成語拼音:
    yǐ bào yì luàn
    成語解釋:
    用殘暴者代替殘暴者。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宦者傳論》:“雖袁紹龔行,芟夷余,然暴易亂,亦何云及。”
    132

    長攻短

    成語拼音:
    yǐ cháng gōng duǎn
    成語解釋:
    利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別人的短處
    成語出處:
    133

    詞害意

    成語拼音:
    yǐ cí hài yì
    成語解釋:
    見“辭害意”。
    成語出處: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太白‘斗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詞害意。”
    134

    德服人

    成語拼音:
    yǐ dé fú rén
    成語解釋:
    良好的德行使百姓歸順、服從統治者。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135

    大欺小

    成語拼音:
    yǐ dà qī xiǎo
    成語解釋:
    :憑借。憑借自己強大去欺負弱小群體
    成語出處:
    清·李漁《無聲戲》第11回:“又怕阿叔一同回去,大欺小,分不均勻,故此瞞了阿叔,背了乃祖,做了個高才捷足之人。”
    136

    惡報惡

    成語拼音:
    yǐ è bào è
    成語解釋:
    用惡行去回報別人的惡行。
    成語出處:
    《榖梁傳·僖公二十三年》:“伐國不言圍邑。此言圍邑,何也?不正其惡報惡也。”范寧注:“前十八年。宋伐齊之喪,是惡也;今齊乘勝而報,是惡報惡也。”
    137

    訛傳訛

    成語拼音:
    yǐ é chuán é
    成語解釋:
    :拿;把;訛:謬誤;錯誤的。把本來就不正確的東西流傳出去。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事雖無考,古往今來,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愚人。”
    138

    耳代目

    成語拼音:
    yǐ ěr dài mù
    成語解釋:
    拿聽到的代替親眼看到的。指不親自去調查了解,光聽信別人說的。
    成語出處:
    臧克家《耳代目之類》:“這種~的情況是令人吃驚的,但這種情況卻并不是罕見的。”
    139

    寡敵眾

    成語拼音:
    yǐ guǎ dí zhòng
    成語解釋:
    用少數人抵敵眾多的人
    成語出處:
    《金史·吾扎忽傳》:“吾扎忽性聰敏,有才智,善用軍,常出敵之不意,故能寡敵眾。”
    140

    古非今

    成語拼音:
    yǐ gǔ fēi jīn
    成語解釋:
    非:非難,否定。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古非今者,族。”
    * 第一個字是以的成語,以字開頭的成語,以字開頭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