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標準的成語 (50個)
-
1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 成語拼音:
- 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
- 成語解釋:
- 彼:那。這種情況下與那種情況下的是非標準不一。即沒有客觀的是非標準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
2
奉為圭臬
- 成語拼音:
- fèng wéi guī niè
- 成語解釋:
- 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論;并且作為必須遵守的準則。圭:測日影的儀器。臬:圭上南北兩端的標桿。圭臬:比喻標準或法則。
- 成語出處:
- 清 錢泳《履園叢話》:“三公者,余俱嘗親灸,奉為圭臬,何敢妄生議論。”
-
3
取法乎上
- 成語拼音:
- qǔ fǎ hū shàng
- 成語解釋:
- 法:標準,規范。取上等的為標準,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老舍《我怎樣寫火葬》:“假若文藝作品的目的只是為給人娛樂,那么像《戰爭與和平》那樣的作品便根本不應存在。我們似應當‘取法乎上’吧?”
-
4
取法于上,僅得乎中
- 成語拼音:
- 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 成語解釋:
- 法:標準,規范。取上等的為標準,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5
規矩準繩
- 成語拼音:
- guī jǔ zhǔn shéng
- 成語解釋:
- 規:畫圓形的工具;矩:畫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規矩:圓規曲尺;比喻一定的標準法則;準:水平儀;繩:墨線;準繩:測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據的標準原則。
- 成語出處:
- 漢 王符《潛夫論 贊學》:“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的遺后工也。”
-
6
孤標傲世
- 成語拼音:
- gū biāo ào shì
- 成語解釋:
- 孤:孤單;標:標準高。孤高自賞,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獨立的形態。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與俗流。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
7
法脈準繩
- 成語拼音:
- fǎ mài zhǔn shéng
- 成語解釋:
- 猶言法則標準。
- 成語出處: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授曲》:“嘗怪天地之間,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載之于書者。”
-
8
規矩鉤繩
- 成語拼音:
- guī jǔ gōu shéng
- 成語解釋:
- 規矩:畫圓、方的工具。指應當遵守的標準、法則。
- 成語出處:
- 《管子 形勢》:“奚仲之為車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規矩鉤繩。”
-
9
規圓矩方
- 成語拼音:
- guī yuán jǔ f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夠標準,合法度。
- 成語出處:
- 《漢書·律歷志上》:“夫推歷生律制器,規圓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
-
10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 成語拼音:
-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 成語解釋:
- 取上等的為準則,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語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11
貪賄無藝
- 成語拼音:
- tān huì wú yì
- 成語解釋:
- 賄:財物;藝:標準、準則,引伸為法度、限度。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 成語出處:
- 《國語 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
12
文修武備
- 成語拼音:
- wén xiū wǔ bèi
- 成語解釋:
-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規,已符合標準。備:準備完畢。謂文治和軍備都已達到了理想的要求。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十樣錦》第一折:“見如今大開學校,文修武備顯英豪。”
-
13
循規矩蹈
- 成語拼音:
- xún guī jǔ dǎo
- 成語解釋:
- 循:遵守;規、矩:定方圓的標準工具,借指行為的準則;蹈:踩。指拘守舊準則,不敢稍做變動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擬進士御試策》:“茍無知人之明,則循規矩蹈,繩墨以求寡過。”
-
14
循規遵矩
- 成語拼音:
- xún guī zūn jǔ
- 成語解釋:
- 循:遵守;規、矩:定方圓的標準工具,借指行為的準則。指拘守舊準則,不敢稍做變動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這么一所大花園,都是你們照看,皆因看得你們是三四代的老媽媽,最是循規遵矩的,原該大家齊心,顧些體統。”
-
15
應規蹈矩
- 成語拼音:
- yìng guī dǎo jǔ
- 成語解釋:
- 蹈:踩;規、矩:定方圓的標準工具,借指行為的準則。指拘守舊禮儀與法度
- 成語出處:
- 《隋書·音樂志》:“齊之以禮,相趨帝庭,應規蹈矩,玉色金聲。”
-
16
愛人以德
- 成語拼音:
- ài rén yǐ dé
- 成語解釋:
- 德:德行。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
17
不拘一格
- 成語拼音:
- bù jū yī gé
- 成語解釋:
-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規格;標準。指不限定于一種規格和方式。
- 成語出處:
- 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25首:“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18
別類分門
- 成語拼音:
- bié lèi fān mén
- 成語解釋:
- 按一定標準分成門類。參見“分門別類”。
- 成語出處:
- 清 蔣士銓《臨川夢 隱奸》:“將江浙許多窮老名士,養在家中,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
-
19
成敗論人
- 成語拼音:
- chéng bài lùn rén
- 成語解釋:
- 論:衡量;評定。以成功或失敗為評價人物的標準。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孔北海贊序》:“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
20
寸木岑樓
- 成語拼音:
- cùn mù cén lóu
- 成語解釋:
- 一寸長的木材同尖頂的高樓比。原意是起點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輕重相比必須標準一樣。后也比喻差距極大。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
* 關于標準的成語 形容標準的成語 描述標準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