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鼓字的成語 (126個)
-
61
羯鼓催花
- 成語拼音:
- jié gǔ cuī huā
- 成語解釋:
- 羯鼓:兩面蒙皮,腰部較細的一種鼓。敲擊羯鼓,使杏花早開。
- 成語出處:
- 唐·南卓《羯鼓錄》載:唐玄宗喜好羯鼓,曾經在內庭擊鼓,并且自己做了一曲《春光好》。當時正趕上庭中杏花開放,唐玄宗笑著說:“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
-
62
金鼓連天
- 成語拼音:
- jīn gǔ lián tiān
- 成語解釋:
- 金鼓:古時作戰,用金鉦和戰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后退;連天:響徹云霄。形容軍威盛大或戰斗激烈。
- 成語出處:
- 明 陳汝元《金蓮記 焚券》:“金鼓連天,喊聲震地,不是赤眉嘯聚,定為碧眼橫行,待我出門一看,便知端的。”
-
63
擊鼓鳴金
- 成語拼音:
- jī gǔ míng jīn
- 成語解釋:
- 古時兩軍作戰時用鼓和金發號施令,擊鼓則進,鳴金則退。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羊放馬。”
-
64
金鼓齊鳴
- 成語拼音:
- jīn gǔ qí míng
- 成語解釋:
- 金鼓:古時軍隊演習、作戰時用以助軍威、壯聲勢的金鐘和戰鼓。金鐘戰鼓一齊鳴響。形容戰斗激烈;士氣高昂。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聲氣也。”
-
65
金鼓喧天
- 成語拼音:
- jīn gǔ xuān tiān
- 成語解釋:
- 金鼓:古時作戰,用金鐘和戰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后退。形容軍威盛大或戰斗激烈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7回:“公子偃命軍中舉火,一時金鼓喧天,直前沖突。”
-
66
緊鑼密鼓
- 成語拼音:
- jǐn luó mì gǔ
- 成語解釋:
- 鑼鼓點敲得很密。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 成語出處:
- 劉紹棠《狼煙》:“綠樹蔥蘢的太子鎮里,傳出一陣陣緊鑼密鼓的喧響。”
-
67
卷旗息鼓
- 成語拼音:
- juǎn qí xī gǔ
- 成語解釋:
- 猶偃旗息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 成語出處:
- 清 孫郁《繡幃燈 公討》:“須等那不賢之婦親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暫寬一時。”
-
68
擊壤鼓腹
- 成語拼音:
- jī rǎng gǔ fù
- 成語解釋:
- 原謂人民吃得飽,有余閑游戲。后用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
- 成語出處:
- 《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69
膠柱鼓瑟
- 成語拼音:
- jiāo zhù gǔ sè
- 成語解釋:
- 膠:用膠粘住;柱:瑟上調音用的短木;鼓:彈奏;瑟:一種古樂器。用膠把柱粘住;再去彈瑟;比喻拘泥固執而不知變通。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
70
開臺鑼鼓
- 成語拼音:
- kāi tái luó gǔ
- 成語解釋:
- 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的開頭部分。也比喻一個事件的開頭。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我的粗枝大葉的東西,就當作一番開臺鑼鼓好了。”
-
71
兩部鼓吹
- 成語拼音:
- liǎng bù gǔ chuī
- 成語解釋:
- 鼓吹:古時儀仗樂隊的器樂合奏。兩部器樂合奏。特指蛙鳴。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孔稚珪傳》:“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
-
72
擂鼓鳴金
- 成語拼音:
- léi gǔ míng jīn
- 成語解釋:
- 金:指鑼。指戰場上擊鼓打鑼,以壯聲勢。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我今日傳了將令,則要您記的叮嚀:也不許搖旗吶喊,也不許擂鼓鳴金。”
-
73
擂鼓篩鑼
- 成語拼音:
- léi gǔ shāi luó
- 成語解釋:
- 擂鼓:急擊鼓。篩鑼:敲鑼。敲鑼打鼓。形容大聲吵鬧。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 成語出處:
- 元 杜仁杰《耍孩兒 莊家不識構闌》曲:“抬頭覷是個鐘樓模樣,往下覷卻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臺兒上坐,又不是迎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
-
74
鑼鼓喧天
- 成語拼音:
- luó gǔ xuān tiān
- 成語解釋:
- 喧:聲音大。鑼鼓的聲音震天響。用敲鑼打鼓來表示喜慶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元 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面,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武藝顯。”
-
75
鑼齊鼓不齊
- 成語拼音:
- luó qí gǔ bù qí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到不齊或條件不具備
- 成語出處:
-
76
暮鼓晨鐘
- 成語拼音:
- mù gǔ chén zhōng
- 成語解釋:
- 寺廟中早晚報時的鐘鼓之聲。比喻令人警覺醒悟的學說或言論。形容僧尼那樣寂寞單調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南北朝 庚信《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
-
77
暮鼓朝鐘
- 成語拼音:
- mù gǔ cháo zhōng
- 成語解釋:
- 見“暮鼓晨鐘”。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書雙竹湛師房》:“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
-
78
鳴鼓而攻
- 成語拼音:
- míng gǔ ér gōng
- 成語解釋:
- 大張旗鼓地加以討伐。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79
鳴鼓而攻之
- 成語拼音: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 成語解釋:
- 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
- 成語出處:
- 《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80
密鑼緊鼓
- 成語拼音:
- mì luó jǐn gǔ
- 成語解釋:
-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 成語出處:
- 陳殘云《山谷風煙》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鑼緊鼓地查什么陰謀,你走路也得當心呵,要帶眼識人。”
* 鼓的成語,帶鼓字的成語,包含鼓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