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的成語 (477個)
-
1
七縱七擒
- 成語拼音:
- qī zòng qī qín
- 成語解釋:
- 見“七縱七禽”。
- 成語出處:
- 《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
-
2
七步成詩
- 成語拼音:
- qī bù chéng shī
- 成語解釋:
- 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
3
七步成章
- 成語拼音:
- qī bù chéng zhāng
- 成語解釋:
- 同“七步成詩”。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
4
七步奇才
- 成語拼音:
- qī bù qí cái
- 成語解釋:
- 有七步成詩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 成語出處:
- 清·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文事》:“七步奇才,羨天才之敏捷。”
-
5
七擒七縱
- 成語拼音:
- qī qín qī zòng
- 成語解釋:
-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
6
七縱七禽
- 成語拼音:
- qī zòng qī qín
- 成語解釋:
- 亦作“七縱七擒”。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于營陳之間,問曰:
- 成語出處:
- 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事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
7
七腳八手
- 成語拼音:
- qī jiǎo bā shǒu
- 成語解釋:
- 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亦作“七足八手”。
- 成語出處:
- 李昌《回憶民先隊》:“我們正七腳八手處理文件,收拾東西,警察已到院內。”
-
8
七零八亂
- 成語拼音:
- qī líng bā luàn
- 成語解釋:
- 形容非常零亂不堪
- 成語出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遷的七零八亂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
9
七情六欲
- 成語拼音:
- qī qíng liù yù
- 成語解釋:
- 泛指人的情欲;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至求仙一事,無非遠離紅塵,斷絕七情六欲,一意靜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
10
七彎八拐
- 成語拼音:
- qī wān bā guǎi
- 成語解釋:
- 見“七灣八拐”。
- 成語出處:
- 《十月》1981年第1期:“過了一崗又一崗,一坡又一坡,上上下下,七彎八拐,又走了十多里才真正到了狼牙山腳下、我們要住下的村子。”
-
11
七足八手
- 成語拼音:
- qī zú bā shǒu
- 成語解釋:
- 見“七腳八手”。
- 成語出處:
- 沙汀《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
12
不問三七二十一
- 成語拼音:
- 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 成語解釋:
- 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5回:“逛窯姐兒的人,倘給老爺查著了,他不問三七二十一,當街就打。”
-
13
嘎七馬八
- 成語拼音:
- gā qī mǎ bā
- 成語解釋:
- 指毫無條理,亂七八糟
- 成語出處:
- 老舍《駱駝祥子》:“他就嘎七馬八的買回一大堆食物,給他們倆吃。”
-
14
亂七八遭
- 成語拼音:
- luàn qī bā zāo
- 成語解釋:
- 見“亂七八糟”。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人生識字胡涂始》:“非常駁雜,腦子給古今各種馬隊踐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亂七八遭。”
-
15
七步八叉
- 成語拼音:
- qī bù bā chā
- 成語解釋:
- 相傳曹植七步成詩,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擊缽催詩,我要擊缽了。”
-
16
七搭八搭
- 成語拼音:
- qī dā bā dā
- 成語解釋:
- ①形容說話漫無邊際,沒有中心。②糾纏;亂搭腔。
- 成語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七回:“這里人瑞卻躺到煙炕上去燒煙,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殘說話。”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爺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說些什么。”
-
17
七口八嘴
- 成語拼音:
- qī kǒu bā zuǐ
- 成語解釋:
- 同“七嘴八舌”。
- 成語出處:
- 魯迅《墳·我之節烈觀》:“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只是七口八嘴,議論他死了沒有,受污沒有,死了如何好,活著如何不好。”
-
18
七孔生煙
- 成語拼音:
- qī kǒng shēng yān
- 成語解釋:
- 同“七竅生煙”。
- 成語出處:
- 清·張春帆《宦海》第八回:“袁太守竟教訓起他來,氣得七孔生煙,雙眉倒豎。”
-
19
七扭八歪
- 成語拼音:
- qī niǔ bā wāi
- 成語解釋:
- 形容不端正。
- 成語出處: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表泥剝落的土房。”
-
20
七七八八
- 成語拼音:
- qī qī bā bā
- 成語解釋:
- ①猶言差不多。②猶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樣。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7回:“說那寄姐的不賢良處,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
* 七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