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見字的成語 (388個)

    221

    疊出

    成語拼音:
    lǚ jiàn dié chū
    成語解釋:
    疊:重疊。接連不斷地多次出現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9回:“偏中國是個章程國,形式上很覺嚴密,實際上絕少遵行,以致選舉風潮,屢疊出。”
    222

    一斑

    成語拼音:
    lüè jiàn yī bān
    成語解釋:
    略:大致;斑:斑紋。大致可以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從到的一點可以推知事物的全部。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方正》:“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略一斑。’”
    223

    歷歷可

    成語拼音:
    lì lì kě jiàn
    成語解釋:
    歷歷:分明、清楚。看得清清楚楚
    成語出處:
    宋 洪邁《夷堅甲志 鄭鄰再生》:“殿前掛大鏡,照人心腑,歷歷可。”
    224

    老鼠

    成語拼音:
    lǎo shǔ jiàn māo
    成語解釋:
    比喻十分懼怕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卷:“月英了焦氏,猶如老鼠貓,膽喪心驚,不敢不跟著他走,到家又打個半死。”
    225

    覽聞辯

    成語拼音:
    lǎn wén biàn jiàn
    成語解釋:
    識多,能說會道
    成語出處:
    漢 袁康《越絕書 外傳紀策考》:“為人覽聞辯,目達耳通,諸事無所不知。”
    226

    路遙知馬力,日久人心

    成語拼音: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成語解釋: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人心。”
    227

    路遙知馬力,事久人心

    成語拼音: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
    成語解釋:
    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
    成語出處: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結交警語》:“路遙知馬力,事久人心。”
    228

    目不

    成語拼音:
    mù bù jiàn jié
    成語解釋: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無自知之明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百步之外而不能自其睫。”
    229

    目不忍

    成語拼音:
    mù bù rěn jiàn
    成語解釋: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成語出處:
    《廣東軍務記》:“真為目不忍。”
    230

    目不忍,耳不堪聞

    成語拼音:
    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
    成語解釋:
    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成語出處:
    清·葉燮《原詩·內篇》:“想其時,陳言為之禍,必有出于目不忍,耳不堪聞者。”
    231

    明察秋毫,不輿薪

    成語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成語解釋:
    目光敏銳,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為人精明,只看到小節,看不到大處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輿薪,則王許之乎?”
    232

    門戶之

    成語拼音:
    mén hù zhī jiàn
    成語解釋:
    門戶:派別;:成。因派別不同而產生的成
    成語出處:
    清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宋儒議論之偏》:“朱文公意尊洛學,故于蘇氏門人,有意貶抑,此門戶之,非是非之公也。”
    233

    耳聞

    成語拼音:
    mù jiàn ěr wén
    成語解釋:
    親眼看,親耳聽到。
    成語出處:
    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234

    萬里

    成語拼音:
    míng jiàn wàn lǐ
    成語解釋:
    對于外界或遠方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預
    成語出處:
    清 李漁《比目魚 征利》:“真可謂明萬里,智察秋毫。”
    235

    周公

    成語拼音:
    mèng jiàn zhōu gōng
    成語解釋: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為孔子哀嘆自己體衰年老的辭句。后多作為瞌睡的代稱。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周公。”
    236

    乎隱,莫顯乎微

    成語拼音:
    mò xiàn hū yǐn,mò xiǎn hū wēi
    成語解釋:
    :通“現”;顯:明顯。看來是隱蔽的、最細微的,實際上是最明顯、最具體的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莫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237

    明心

    成語拼音:
    míng xīn jiàn xìng
    成語解釋:
    ①佛教語。謂屏棄世俗一切雜念,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現心性。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0回:“卻說三藏坐在林中,明心性,諷念那《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忽聽得嚶嚶的叫聲‘救人’。”
    238

    目知眼

    成語拼音:
    mù zhī yǎn jiàn
    成語解釋:
    親眼所。形容熟悉了解。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放著恁般目知眼的倒不嫁,難道到在那些酒包飯袋里去搜覓?”
    239

    拿賊

    成語拼音:
    ná zéi jiàn zāng
    成語解釋:
    捉賊要查到贓物做憑證。
    成語出處:
    明 無名氏《認金梳》第三折:“拿賊贓,殺人驗傷,我有何罪也?”明 湯顯祖《牡丹亭》第五十三出:“誰是賊?老大人拿賊贓,不曾捉奸床來!”
    240

    皮膚之

    成語拼音:
    pí fū zhī jiàn
    成語解釋:
    解,識。指膚淺的
    成語出處:
    宋·阮逸《序》:“或有執文昧理,以模范《論語》為病,此皮膚之,非心解也。”
    * 見的成語,帶見字的成語,包含見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