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而字的成語 (727個)

    401

    不僵

    成語拼音:
    sǐ ér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壞勢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
    402

    不見,聽不聞

    成語拼音:
    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成語解釋: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終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也。”
    403

    不漏

    成語拼音:
    shū ér bù lòu
    成語解釋: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成語出處:
    《老子》:“天網恢恢,疏不失。”《魏書·任城王傳》:“天網恢恢,疏不漏。”
    404

    不朽

    成語拼音:
    sǐ ér bù xiǔ
    成語解釋:
    指身雖死言論、事業等長存。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古人有言曰:‘死不朽,何謂也。’”
    405

    不作

    成語拼音:
    shù ér bù zuò
    成語解釋:
    只是闡明前人的成說;自己并無創新之見。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述不作,信好古。”
    406

    復得

    成語拼音:
    shī ér fù dé
    成語解釋:
    失:遺失,喪失。失去又得到
    成語出處:
    宋·王安石《原過》:“是失復得,廢復舉也。”
    407

    弗見,聽弗聞

    成語拼音:
    shì ér fú jiàn,tīng ér fú wén
    成語解釋:
    視:看。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聽到了當作沒聽見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咸乎,視之弗見,聽之弗聞。”
    408

    復生

    成語拼音:
    sǐ ér fù shēng
    成語解釋:
    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植《辯道論》:“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獄,佯死數日,目陷蟲出,死復生,然后竟死。”
    409

    復蘇

    成語拼音:
    sǐ ér fù sū
    成語解釋:
    復:又,再;蘇:醒過來。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成語出處:
    宋·洪邁《夷堅丙志·九圣奇鬼》:“地獄百毒,湯鑊銼硾,隨索隨見,鬼形糜碎,死復蘇屢矣。”
    410

    負涂

    成語拼音:
    shǐ ér fù tú
    成語解釋:
    豕:豬;涂:泥。豬背上有泥。比喻極為污穢
    成語出處:
    《周易·睽》:“睽孤,見豕負涂。”王弼注:“豕負涂,穢莫過焉。”
    411

    后已

    成語拼音:
    sǐ ér hòu yǐ
    成語解釋:
    已:停止;完畢。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奮斗;一直到死為止。奉獻了一切。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遠乎?”
    412

    后止

    成語拼音:
    sǐ ér hòu zhǐ
    成語解釋:
    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奮斗終身,貢獻出一切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天二子之良,將勒營其君,復使立于外,死后止,何日以來。”
    413

    明之

    成語拼音:
    shén ér míng zhī
    成語解釋:
    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成語出處:
    《周易 系辭上》:“化裁之,存乎變;推行之,存乎通;神明之,存乎其人。”
    414

    明之,存乎其人

    成語拼音: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成語解釋: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奧妙,在于各人的領會。
    成語出處:
    《易·系辭上》:“紀裁之,存乎變;推行之,存乎通;神明之,存乎其人。”
    415

    識二五不知十

    成語拼音: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成語解釋:
    只知道一個方面,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不知十也。”
    416

    無悔

    成語拼音:
    sǐ ér wú huǐ
    成語解釋: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態度堅決。
    成語出處:
    《論語·述》:“子曰:‘暴虎馮河,死無悔者,吾不與也。’”
    417

    無憾

    成語拼音:
    sǐ ér wú hàn
    成語解釋:
    即使死了也無遺憾
    成語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66回:“小妹真能為我守節,我便死無憾。”
    418

    無怨

    成語拼音:
    sǐ ér wú yuàn
    成語解釋:
    怨:怨恨。死了也不怨恨。《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我說出你那破綻,教你死無怨。”
    成語出處: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不是我閑淘氣,便死呵死無怨,待悔呵悔之何及!”
    419

    知之

    成語拼音:
    shēng ér zhī zhī
    成語解釋:
    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成語出處:
    《論語·述》:“子曰:‘我非生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20

    順風

    成語拼音:
    shǔn fēng ér hū
    成語解釋:
    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傳得遠,使人聽得清。比喻憑借外力可有較好效果。
    成語出處:
    《荀子·勸學》:“登高招,臂非加長也,見者遠;順風呼,聲非加疾也,聞者彰。”
    * 而的成語,帶而字的成語,包含而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