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而字的成語 (727個)
-
381
屈指而數
- 成語拼音:
- qū zhǐ ér shǔ
- 成語解釋:
- 屈:彎曲。形容數量很少,扳著手指頭就能數過來
- 成語出處:
- 《清朝野史大觀·曾靜呂留良文字之獄》:“我朝掃清寇氛,與民休養,六十余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來,史冊所紀,屈指而數。”
-
382
入寶山而空手回
- 成語拼音:
-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shǒu huí
- 成語解釋:
-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手回來。比喻雖然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毫無所得
- 成語出處: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離世間品》下卷:“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
383
如此而已
- 成語拼音:
- rú cǐ ér yǐ
- 成語解釋:
- 就這樣罷了。而已:罷了。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
384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成語拼音:
- rì chū ér zuò,rì luò ér xī
- 成語解釋:
- 作:做工。太陽升起就做工,太陽下山就休息。泛指簡樸單純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
-
385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成語拼音:
- rì chū ér zuò,rì rù ér xī
- 成語解釋:
-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莊子 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
386
柔而不犯
- 成語拼音:
- róu ér bù fàn
- 成語解釋:
- 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 胡廣傳》:“柔而不犯,文而有禮,忠貞之性,憂公如家。”
-
387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 成語拼音:
-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 成語解釋:
-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388
如丘而止
- 成語拼音:
- rú qiū ér zhǐ
- 成語解釋:
- 如:到達;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難則停下來,不求上進。
- 成語出處:
- 《荀子·宥坐》:“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
389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 成語拼音:
-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
- 成語解釋:
- 鮑魚:咸魚;肆:店鋪。如同進入咸魚店,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環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
390
人人得而誅之
- 成語拼音:
- 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
- 成語解釋:
- 得:可以,能夠;誅:殺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殺死他。極言某人罪大惡極。
- 成語出處:
- 《莊子·庚桑楚》:“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
-
391
蠕蠕而動
- 成語拼音:
- rú rú ér dòng
- 成語解釋:
- 像蟲子似的前后蠕動身體,形容準備慢慢移動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論持久戰》:“某些亡國論者又將蠕蠕而動,而且難免勾結某些國際成分(英、美、法內部都有這種人,特別是英國的上層分子),狼狽為奸。”
-
392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成語拼音:
- rú rù zhī lán zhī shì,jiǔ ér bù wén qí xiāng
- 成語解釋:
- 芝:通“芷”,香草;蘭:香草。好像進入滿是香草的房間,聞久了就不能聞出香味。比喻在某種環境里呆久了,習以為常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393
如斯而已
- 成語拼音:
- rú sī ér yǐ
- 成語解釋:
- 而已:罷了。就這樣罷了,再沒有別的。或只不過這樣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
394
如是而已
- 成語拼音:
- rú shì ér yǐ
- 成語解釋:
- 而已:罷了。就這樣罷了,再沒有別的
- 成語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自序:“晨起灑掃,午餐而夕寐,彈琴讀書,晤對良朋,如是而已。”
-
395
如響而應
- 成語拼音:
- rú xiǎng ér yìng
- 成語解釋:
- 響:回聲;應:反應。比喻反應迅速,回聲很大
- 成語出處:
-
396
善刀而藏
- 成語拼音:
- shàn dāo ér cáng
- 成語解釋:
-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凈。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
- 成語出處:
- 《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
397
施而不費
- 成語拼音:
- shī ér bù fèi
- 成語解釋:
- 給人以恩惠利益,而自己又耗費不多。亦作“惠而不費”。
- 成語出處:
-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史記·吳太伯世家》:“廣而不宣,施而不費。”
-
398
食而不化
- 成語拼音:
- shí ér bù huà
- 成語解釋:
- 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姑妄聽之六》:“然讀書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憒僻謬,貽害無窮。”
-
399
死而不悔
- 成語拼音:
- sǐ ér bù huǐ
- 成語解釋:
- 悔:悔恨,懊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態度堅決
- 成語出處:
- 唐·趙蕤《反經·是非》:“自與殺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
-
400
視而不見
- 成語拼音:
- shì ér bù jiàn
- 成語解釋:
-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沒看見。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游》:“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 而的成語,帶而字的成語,包含而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