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目字的成語 (444個)
-
161
口呆目瞪
- 成語拼音:
- kǒu dāi mù dèng
- 成語解釋:
- 嘴說不出話,眼發直。形容很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林《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那軍士見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憐惜,再加他嬌滴滴,叫了幾聲將軍長,將軍短。便把這些軍士,叫得骨軟筋酥,口呆目瞪,軟癡癡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塊,莫能動履。”
-
162
口沸目赤
- 成語拼音:
- kǒu fèi mù chì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厲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噴噴,口沸目赤。”
-
163
賃耳傭目
- 成語拼音:
- lìn ěr yōng mù
- 成語解釋:
- 指借助于所見所聞
- 成語出處:
- 清 錢謙益《覆徐巨源書》:“流浪壯齒,記濫俗學,侵尋四十,賃耳傭目,乃稍知古學之由來。”
-
164
琳瑯觸目
- 成語拼音:
- lín láng chù mù
- 成語解釋:
- 見“琳瑯觸目”。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
-
165
琳瑯滿目
- 成語拼音:
- lín láng mǎn mù
- 成語解釋:
- 琳瑯:美玉。滿眼都是美好而珍貴的東西。比喻精美、珍貴的物品很多。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
-
166
歷歷在目
- 成語拼音:
- lì lì zài mù
- 成語解釋:
- 歷歷: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眼前。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臨在北窗之下,見州里人家,歷歷在目。”
-
167
龍眉鳳目
- 成語拼音:
- lóng méi fèng mù
- 成語解釋:
- 形容貴人相貌不同尋常。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馬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
-
168
朗目疏眉
- 成語拼音:
- lǎng mù shū méi
- 成語解釋:
- 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雙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 成語出處:
- 《南史·陶弘景傳》:“神儀明秀,朗目疏眉。”
-
169
亂人耳目
- 成語拼音:
- luàn rén ěr mù
- 成語解釋:
- 亂:擾亂。指故意去迷惑人
- 成語出處:
- 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吳蓀甫他們故意造的謠言,亂人耳目!”
-
170
令人矚目
- 成語拼音:
- lìng rén zhǔ mù
- 成語解釋:
- 矚:注視。使人注視。
- 成語出處:
- 王朔《動物兇猛》:“那年國際共運在全球、首先在東南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勝利。”
-
171
令人注目
- 成語拼音:
- lìng rén zhù mù
- 成語解釋:
- 注目:視線集中在一點上。指引起別人的重視。
- 成語出處:
- 巴金《家》:“不過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彎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
172
廬山面目
- 成語拼音:
- lú shān miàn mù
- 成語解釋:
- 廬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
- 成語出處:
- 清 段雪亭《遺稿例言》:“茍非自作聰明,即欲省其鉛槧,致令廬山面目,漸失其真。”
-
173
廬山真面目
- 成語拼音:
-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 成語解釋:
- 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廬山的真實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174
兩葉掩目
- 成語拼音:
- liǎng yè yǎn mù
- 成語解釋:
-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 成語出處:
-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夫兩葉掩目,則冥然無睹;雙珠填耳,必寂然無聞。”
-
175
羅之一目
- 成語拼音:
- luó zhī yī mù
- 成語解釋:
- 網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體中才能起其作用;脫離了整體,局部便不起作用。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 說山訓》:“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也。今非昔比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矣。”
-
176
目不別視
- 成語拼音:
- mù bù bié shì
- 成語解釋:
- 眼睛不往別處看。形容精神集中,專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視”。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因見他姐妹們說笑,便自己走至階下竹前,挖心搜膽的,耳不旁聽,目不別視。”
-
177
目不給賞
- 成語拼音:
- mù bù gěi shǎng
- 成語解釋:
- 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 成語出處:
- 清·戴名世《雁蕩記》:“環左右前后而列者,爭奇獻怪,目不給賞。”
-
178
目不茍視
- 成語拼音:
- mù bù gǒu shì
- 成語解釋:
- 眼睛不隨便亂看。形容為人正派。
- 成語出處:
- 明·李贄《卓吾論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長七尺,目不茍視。”
-
179
目別匯分
- 成語拼音:
- mù bié huì fēn
- 成語解釋:
- 指分門別類
- 成語出處:
- 明 宋濂《麗水黃府君墓銘》:“習五經約知其說,尤深于《易》,旁通諸家言,目別匯分,咸得其統緒。”
-
180
目不交睫
- 成語拼音:
- mù bù jiāo jié
- 成語解釋:
- 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閉眼。沒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間不睡覺或睡不著。
- 成語出處:
- 漢 荀悅《漢紀 文帝紀上》:“陛下在代時,太后嘗病三年,陛下目不交睫,睡不解衣冠。”
* 目的成語,帶目字的成語,包含目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