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目字的成語 (444個)

    181

    不見睫

    成語拼音:
    mù bù jiàn jié
    成語解釋: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無自知之明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臣患智之如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182

    不給視

    成語拼音:
    mù bù jǐ shì
    成語解釋:
    給:供給。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成語出處:
    宋·周邦彥《汴都賦》:“沉沙棲陸,異域所至,殊形妙狀,不給視,無所不有。”
    183

    不窺園

    成語拼音:
    mù bù kuī yuán
    成語解釋:
    窺:瞥看。原指漢代董仲舒專心治學;幾年中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書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184

    不旁視

    成語拼音:
    mù bù páng shì
    成語解釋:
    視:看。形容對身邊的事物不關心或不愿看
    成語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20回:“李玄此時一秉虔誠,不旁視。”
    185

    不忍睹

    成語拼音:
    mù bù rěn dǔ
    成語解釋:
    睹:看。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慘。
    成語出處: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而軍士之折臂斷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不忍睹。”
    186

    不忍見

    成語拼音:
    mù bù rěn jiàn
    成語解釋: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不忍視”。
    成語出處:
    《廣東軍務記》:“真為不忍見。”
    187

    不忍見,耳不堪聞

    成語拼音:
    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
    成語解釋:
    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成語出處:
    清·葉燮《原詩·內篇》:“想其時,陳言為之禍,必有出于不忍見,耳不堪聞者。”
    188

    不忍視

    成語拼音:
    mù bù rěn shì
    成語解釋:
    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七卷:“欽宗聽罷,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淚落,不忍視。”
    189

    不忍視,耳不忍聞

    成語拼音:
    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成語解釋:
    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成語出處:
    康有為《大同書》乙部:“若將其坑降之跡演以雜劇,累一月描寫之,當無人不惻動其心,哀矜涕泗,不忍視,耳不忍聞矣。”
    190

    不識丁

    成語拼音:
    mù bù shí dīng
    成語解釋: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連一個字也不認識。
    成語出處:
    《舊唐書 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191

    不識書

    成語拼音:
    mù bù shí shū
    成語解釋:
    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第16卷:“不識書,而能口占作詩,頗有才思。”
    192

    不識字

    成語拼音:
    mù bù shí zì
    成語解釋:
    指一個字也不認得
    成語出處: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門人書》:“矧納貲之例行,而不識字者可為郡邑博士。”
    193

    不妄視

    成語拼音:
    mù bù wàng shì
    成語解釋:
    妄:胡亂。不隨便亂看。形容遵守禮制
    成語出處:
    《仙傳拾遺·楊通幽》:“護氣希言,不妄視,絕聲利,遠囂塵,則可以凌三屆,登太清矣。”
    194

    不暇給

    成語拼音:
    mù bù xiá gěi
    成語解釋: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
    成語出處:
    清·吳璿《飛龍全傳》序:“于是檢向時所鄙之《飛龍傳》,為之刪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訓之格,間以清雋之辭,傳神寫物,盡態極妍,庶足令閱者驚奇拍案,不暇給矣!”
    195

    不暇接

    成語拼音:
    mù bù xiá jiē
    成語解釋:
    暇:閑暇;接:接收。可看的東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過來了。
    成語出處:
    清 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之二》:“見其揚翬振彩,倏來倏往,不暇給。”
    196

    不斜視

    成語拼音:
    mù bù xié shì
    成語解釋:
    眼睛不往旁邊看。形容光莊重;神情嚴肅。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不斜視,俯首而行。”
    197

    不邪視

    成語拼音:
    mù bù xié shì
    成語解釋: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婦人請竺同載。竺上車端坐,不邪視。”
    198

    不轉睛

    成語拼音:
    mù bù zhuǎn jīng
    成語解釋: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成語出處:
    晉 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不轉睛,膝不移處。”
    199

    不知書

    成語拼音:
    mù bù zhī shū
    成語解釋:
    見“不識書”。
    成語出處:
    清·侯方域《豫省試第一》:“后趙石勒不知書,然常使人讀《漢書》,勒臥聽之。”
    200

    不轉視

    成語拼音:
    mù bù zhuǎn shì
    成語解釋:
    眼珠一轉不轉。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成語出處:
    清·黃宗羲《張南垣傳》:“某樹下某石可置某所,不轉視,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鑿。”
    * 目的成語,帶目字的成語,包含目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