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目字的成語 (444個)
-
201
目成心許
- 成語拼音:
- mù chéng xīn xǔ
- 成語解釋:
- 目成:以目傳情,心意相通。許:允許;許諾。形容男女雙方以眉目傳情,互通愛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許。亦作“目成眉語”、“目成心授”。
- 成語出處:
- 明·梅鼎祚《玉合記·緣合》:“羅敷知他有夫,不著緊目成心許,雖多夢見,此生應見稀。”
-
202
目大不睹
- 成語拼音:
- mù dà bù dǔ
- 成語解釋:
- 睹:看。眼睛很大卻看不見東西。形容徒具形式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木》:“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
203
目達耳通
- 成語拼音:
- mù dá ěr tōng
- 成語解釋:
- 形容感覺靈敏,非常聰明。
- 成語出處:
-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策考》:“噽為人覽聞辯見,目達耳通,諸事無所不知。”
-
204
目睹耳聞
- 成語拼音:
- mù dǔ ěr wén
- 成語解釋:
- 睹:看見;聞:聽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 成語出處:
- 《資治通鑒 唐紀睿宗景云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
205
目斷飛鴻
- 成語拼音:
- mù duàn fēi hóng
- 成語解釋:
- 斷:斷絕;鴻:鴻雁。目送大雁飛去,直到看不見。形容離別的悲凄之情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慰夏孤》:“此情未語淚先溶,自今別去,目斷飛鴻。”
-
206
目斷魂銷
- 成語拼音:
- mù duàn hún xiāo
- 成語解釋:
- 目斷:竭盡目力所見。指竭盡目力也看不見,因而內心十分悲痛。形容因離別而十分傷心。亦作“目斷魂消”。
- 成語出處:
- 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自離京國,目斷魂銷,每至五更朝謁之時,臣實制淚不得。”
-
207
目斷魂消
- 成語拼音:
- mù duàn hún xiāo
- 成語解釋:
- 因望不到而內心傷悲。形容離別的悲傷愁苦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精忠記·辭母》:“只今別去,山長水遙,意匆匆遠離膝下,目斷魂消。”
-
208
目瞪口呆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kǒu dāi
- 成語解釋:
-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
209
目定口呆
- 成語拼音:
- mù dìng kǒu dāi
- 成語解釋:
- 同“目瞪口呆”。
- 成語出處:
- 《說唐》第二一回:“驚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
210
目瞪口哆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kǒu duō
- 成語解釋:
- 瞪:眼睛發愣;哆:張口的樣子。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宋·洪邁《夷堅丁志·荊山客邸》:“翻揭席薦,無所見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復言。”
-
211
目瞪口僵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kǒu jiāng
- 成語解釋:
- 同“目瞪口呆”。
- 成語出處:
- 郁達夫《遲桂花》:“我那忠厚老實的娘……一聽了媒人的這一番說話,目瞪口僵,立刻就滾下了幾顆眼淚來。”
-
212
目瞪口結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kǒu jié
- 成語解釋:
- 同“目瞪口呆”。
- 成語出處:
- 王以仁《流浪》:“當他們要我在那張表上填寫著我的職業和來杭的目的時,我真是目瞪口結的呆住了。”
-
213
目瞪口歪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kǒu wāi
- 成語解釋:
- 形容氣極時的神情。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賈政此時氣得目瞪口歪,一面送那官員,一面回頭命寶玉:‘不許動!回頭有話問你!’”
-
214
目瞪口張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kǒu zhāng
- 成語解釋:
- 同“目瞪口呆”。
- 成語出處: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時甩開手,曾文彩目瞪口張地望著他。”
-
215
目呆口咂
- 成語拼音:
- mù dāi kǒu zā
- 成語解釋:
- 咂:用舌頭抵住牙齒發出的聲音。目光發呆,口中發出嘖嘖聲。形容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2回:“寨中這些兵卒,多是強盜出身,何曾看見如此禮物,見了個個目呆口咂,連尤俊達與連巨真亦嘖嘖稱羨。”
-
216
目斷鱗鴻
- 成語拼音:
- mù duàn lín hóng
- 成語解釋:
-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 成語出處:
- 明·張景《飛丸記·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傳信息,免他目斷鱗鴻。”
-
217
目瞪神呆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shén dāi
- 成語解釋:
- 瞪:眼睛發愣。眼睛發愣,神情呆滯。形容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8回:“登時驚得目瞪神呆,惟恐他們盤問,就要出丑。”
-
218
目瞪舌撟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shé jiǎo
- 成語解釋:
- 同“目瞪口呆”。
- 成語出處:
- 譚嗣同《思緯氤氳臺短書一報元征》:“向之主戰者,乃始目瞪舌撟,神喪膽落,不敢出一語。”
-
219
目瞪舌強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shé qiáng
- 成語解釋:
- 同“目瞪口呆”。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眾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輩之中奪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強,不知所以為策。”
-
220
目瞪心駭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xīn hài
- 成語解釋:
- 見“目眐心駭”。
- 成語出處:
- 《轟天雷》第十回:“當時土木工匠們弄得目瞪心駭,不知所為,都停著工看。”
* 目的成語,帶目字的成語,包含目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