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己字的成語 (155個)

    101

    叨在知

    成語拼音:
    tāo zài zhī jǐ
    成語解釋:
    叨:謙詞,表示辱沒他人,自覺慚愧;知:友誼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為您的知朋友。
    成語出處:
    清 霽園主人《夜潭隨錄 崔秀才》:“謂叨在知,亟當如命。
    102

    威福由

    成語拼音:
    wēi fú yóu jǐ
    成語解釋:
    威福:指賞罰。任賞任罰,自一人說了算。比喻大權在握,獨斷專行
    成語出處:
    《新唐書·劉煒之傳》:“太后威福由,而帝營救,速吾禍也。”
    103

    威福自

    成語拼音:
    wēi fú zì jǐ
    成語解釋:
    威福:指賞罰。任賞任罰,自一人說了算。比喻大權在握,獨斷專行
    成語出處:
    《周書·尉遲迥傳》:“楊堅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勢,挾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賞罰無章,不臣之跡,暴于行路。”
    104

    正人

    成語拼音:
    wǎng jǐ zhèng rén
    成語解釋:
    枉:彎曲,不正;正:糾正。自立腳不正,卻要去糾正別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吾未聞枉而正人者也,況辱已以正天下者乎?”
    105

    心不由

    成語拼音:
    xīn bù yóu jǐ
    成語解釋:
    不出于自的本意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那彩霞之母,滿心縱不愿意,見鳳姐自和她說,何等體面,便心不由的滿口應了出去。”
    106

    興不由

    成語拼音:
    xìng bù yóu jǐ
    成語解釋:
    興:興致。正在興頭上難以控制
    成語出處:
    康濯《春種秋收》:“她姨姨倒不是個媒婆子;不過是興不由,有口無心地張嘴搭話。”
    107

    消除異

    成語拼音:
    xiāo chú yì jǐ
    成語解釋:
    排擠、消除與自意見不同或非本集團的人
    成語出處:
    毛澤東《蔣介石在挑動內戰》:“這樣的敵我倒置,真是由蔣介石自召供,活畫出他一貫勾結敵偽,消除異的全部心理了。”
    108

    衒才揚

    成語拼音:
    xuàn cái yáng jǐ
    成語解釋:
    衒:炫耀;揚:贊揚,傳播。顯露自的才能,表現自
    成語出處:
    唐·駱賓王《上吏部裴侍郎書》:“高談王霸,衒才揚,歷抵公卿,不汲汲于榮名,不戚戚于卑位,蓋養親之故也。”
    109

    徇國忘

    成語拼音:
    xùn guó wàng jǐ
    成語解釋:
    徇:為國獻身。為國獻身,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成語出處:
    《宋書·謝晦傳》:“逮營陽失德,自絕宗廟,朝野岌岌,憂及禍難,忠謀協契,徇國忘,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110

    徇公忘

    成語拼音:
    xùn gōng wàng jǐ
    成語解釋:
    徇:獻出生命。為國家公眾獻身,棄私利于不顧
    成語出處: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奪范純仁謚忠宣議》:“直欲戒后世亂臣賊子之迷罔,徇公忘,為國惜賢。”
    111

    安人

    成語拼音:
    xiū jǐ ān rén
    成語解釋:
    :修身。提高自身修養,使人民安樂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修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以安人。’”
    112

    得失

    成語拼音:
    xiǎo jǐ dé shī
    成語解釋:
    :個人。指個人的得失。
    成語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小雅》譏小之丟失,其流及上。”
    113

    受人

    成語拼音:
    xū jǐ shòu rén
    成語解釋:
    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
    成語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以受人。”
    114

    有恥

    成語拼音:
    xíng jǐ yǒu chǐ
    成語解釋:
    一個人行事,凡自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行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5

    以聽

    成語拼音:
    xū jǐ yǐ tīng
    成語解釋:
    形容接受意見的態度誠懇
    成語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以受人。”
    116

    先人后

    成語拼音:
    xiān rén hòu jǐ
    成語解釋:
    首先考慮別人,然后想到自
    成語出處:
    《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貴人而賤,先人而后。’”
    117

    省身克

    成語拼音:
    xǐng shēn kè jǐ
    成語解釋:
    檢查自身過失,克制自非分之想。
    成語出處:
    明 錢德洪《王文成公〈大學問〉跋》:“吾黨各以見立說,學者稍見本體,即好為徑超頓悟之說,無復有省身克之功。”
    118

    度人

    成語拼音:
    yǐ jǐ duó rén
    成語解釋:
    度:推測;猜測。用自的想法來衡量別人;依據自一方的情況去猜測別人的情況。
    成語出處:
    漢 韓嬰《韓詩外傳》:“圣人以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類度類,古今一也。”
    119

    露才

    成語拼音:
    yáng jǐ lù cái
    成語解釋:
    露:顯露;揚:表現。顯露自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
    成語出處:
    漢 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
    120

    律人

    成語拼音:
    yǐ jǐ lǜ rén
    成語解釋:
    用自的主張去約束別人
    成語出處:
    魯迅《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可惜大家總不肯這樣辦,偏要以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
    * 己的成語,帶己字的成語,包含己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