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以字的成語 (483個)

    361

    文亂法

    成語拼音:
    yǐ wén luàn fǎ
    成語解釋: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成語出處:
    《韓非子·五蠹》:“儒文亂法,俠武犯禁。”
    362

    偽亂真

    成語拼音:
    yǐ wěi luàn zhēn
    成語解釋: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漢書·王莽贊》云:‘紫色蛙聲,馀分閏位。’謂偽亂真耳!”
    363

    五十步笑百步

    成語拼音: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語解釋:
    作戰時敗逃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點或錯誤性質相同,只有情節或重或輕的區別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364

    危為安,亂為治

    成語拼音:
    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
    成語解釋:
    治:合理。把危亡當作安定,把禍亂當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遠見,看不到潛在的危機
    成語出處:
    漢·賈誼《治安策》:“夫天子之位,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危為安,亂為治。”
    365

    愿聞顯據,核理實

    成語拼音: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
    成語解釋:
    愿意聽到明顯的證據,核實事理與客觀實際
    成語出處:
    南朝·宋·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歷》:“夫為合必有不合,愿聞顯據,核理實。”
    366

    幼吾幼及人之幼

    成語拼音:
    yòu wǔ yòu yǐ jí rén zhī yòu
    成語解釋:
    幼:愛護。愛護我家里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里的兒女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367

    微知著

    成語拼音:
    yǐ wēi zhī zhù
    成語解釋:
    微:微小;著:明顯;顯著。從事物露出的苗頭;可推知它的發展趨向或它的實質。
    成語出處:
    蘇洵《辨奸論》:“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368

    微知著

    成語拼音:
    yǐ wēi zhī zhù
    成語解釋:
    微:微小;著:顯著。從事物露出的苗頭,可推知它的發展趨向或他的實質。
    成語出處:
    宋 蘇洵《辨奸論》:“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369

    血償血

    成語拼音:
    yǐ xuè cháng xuè
    成語解釋:
    用仇敵的血來洗雪血仇。指殺敵報仇
    成語出處:
    魯迅《忽然想到》:“倘有敵人,我們就早該抽刃而起,要求‘血償血’了。”
    370

    心傳心

    成語拼音:
    yǐ xīn chuán xīn
    成語解釋:
    佛教禪宗用語。指離開語文文字而慧心相傳授。
    成語出處: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行由品》:“法則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
    371

    小見大

    成語拼音:
    yǐ xiǎo jiàn dà
    成語解釋:
    從小的可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成語出處:
    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可是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372

    刑去刑

    成語拼音:
    yǐ xíng qù xíng
    成語解釋:
    用刑罰遏止刑罰,意謂從重量刑,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成語出處:
    《商君書·靳令》:“行罰,重其輕者,輕其重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輕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韓非子·飭令篇》無,是其證。”又《去強》:“刑去刑,國治。”
    373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成語拼音: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成語解釋: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愿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
    374

    虛為實,實為虛

    成語拼音:
    yǐ xū wéi shí,yǐ shí wéi xū
    成語解釋:
    表面上很空虛,實際上作好了充分準備;表面看來準備很充分,實際上是虛張聲勢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32章:“但臣與逆賊周旋三年,深知逆賊狡計甚多,常常虛為實,實為虛。”
    375

    心問心

    成語拼音:
    yǐ xīn wèn xīn
    成語解釋:
    在心中自問自盤算。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心問心,忽然道:‘有計了。’”
    376

    血洗血

    成語拼音:
    yǐ xuè xǐ xuè
    成語解釋:
    洗:洗雪。用仇敵的血來洗雪血仇。指殺敵報仇。
    成語出處:
    《舊唐書·源休傳》:“我國人皆欲殺汝,唯我不然。汝國已殺突董等,吾又殺汝,猶血洗血,污益甚爾。”
    377

    刑致刑

    成語拼音:
    yǐ xíng zhì xíng
    成語解釋:
    謂對重罪施輕刑,則罪犯無所畏懼,其結果將導致不斷用刑。
    成語出處:
    《商君書·靳令》:“罪重刑輕,刑至事生,此謂刑致刑,其國必削。”又《去強》:“刑致刑,國治。”《韓非子·飭令》:“罪重而刑輕,刑輕而則事生,此謂刑致刑,其國必削。”
    378

    刑止刑

    成語拼音:
    yǐ xíng zhǐ xíng
    成語解釋:
    刑去刑。
    成語出處:
    《周書·武帝紀下》:“刑止刑,世輕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379

    怨報德

    成語拼音:
    yǐ yuàn bào dé
    成語解釋:
    怨:仇恨;報:報答;回報;德:恩惠。指忘恩負義;反而加害于人。
    成語出處:
    《國語 周語中》:“怨報德,不仁。”
    380

    一持萬

    成語拼音:
    yǐ yī chí wàn
    成語解釋:
    持:把握。形容抓住關鍵,可控制全局。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儒效》:“法先王,統禮義,一制度,淺持博,古持今,一持萬。”
    * 以的成語,帶以字的成語,包含以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