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1941

    跂予望之

    成語拼音:
    qì yǔ wàng zhī
    成語解釋:
    跂:抬起。抬起腳跟遠望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
    1942

    犬牙相制

    成語拼音:
    quǎn yá xiāng zhì
    成語解釋:
    制:牽制。指地界連接,如犬牙交錯,可以互相牽制。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孝文本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
    1943

    權宜之策

    成語拼音:
    quán yí zhī cè
    成語解釋:
    見“權宜之計”。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前者老舅不知詳細,故用權宜之策,今已明白,豈有是理。”
    1944

    權宜之計

    成語拼音:
    quán yí zhī jì
    成語解釋:
    權:姑且、暫且。宜:適宜。計:計謀、辦法。指為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采取的辦法。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王允傳》:“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1945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成語拼音:
    qiān yáng zhī pí,bù rú yī hú zhī yè
    成語解釋:
    比喻眾愚不如一賢。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趙世家》:“大夫無罪,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諤諤,是以憂也。”
    1946

    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成語拼音: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成語解釋:
    鎰:古代重量單位,1鎰=20兩;裘:皮衣。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貍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國家需要眾多賢才的力量
    成語出處:
    戰國·宋·墨翟《墨子·親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947

    期頤之壽

    成語拼音:
    qī yí zhī shòu
    成語解釋:
    期頤:百年。高壽的意思。
    成語出處:
    《南齊書·禇炫傳》:“使淵作中書郎而死,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頤之壽。”
    1948

    青云直上

    成語拼音:
    qīng yún zhí shàng
    成語解釋:
    青云:指青天。直線上升;向高空飛騰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
    成語出處: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1949

    求之不得

    成語拼音:
    qiú zhī bù dé
    成語解釋:
    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現多用來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
    成語出處:
    《詩經 周南 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1950

    卻之不恭

    成語拼音:
    què zhī bù gōng
    成語解釋:
    卻:推辭;謝絕。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1951

    取之不盡

    成語拼音:
    qǔ zhī bù jìn
    成語解釋: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孟子·離婁下》:“他那源頭只管來得不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來供自家用。”
    1952

    取之不竭

    成語拼音:
    qǔ zhī bù jié
    成語解釋:
    竭:完。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成語出處:
    老舍《劇本習作的一些經驗》:“每天都有千萬樣新事體出來,我們的素材是取之不竭的。”
    1953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成語拼音:
    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bù jié
    成語解釋:
    竭:盡,完。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
    成語出處:
    宋 蘇軾《東坡集 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1954

    取之不盡,用之有余

    成語拼音:
    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yǒu yú
    成語解釋:
    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源源不斷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4回:“你自己的家財取之不盡,用之有余……卻是因何舍了自己的祖業,去住人家的不吉房廊?”
    1955

    棄之敝屣

    成語拼音:
    qì zhī bì xǐ
    成語解釋:
    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
    成語出處:
    明 趙弼《三賢傳》:“子食漢祿三世,而一旦棄之敝屣。”
    1956

    求志達道

    成語拼音:
    qiú zhì dá dào
    成語解釋:
    謂隱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義以貫徹自己的主張。是儒家一種理想的人生觀。語本《論語·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成語出處:
    語本《論語·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1957

    棄之度外

    成語拼音:
    qì zhī dù wai
    成語解釋:
    謂根本不放在心上。
    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周孔之業,棄之度外。”
    1958

    輕重倒置

    成語拼音:
    qīng zhòng dào zhì
    成語解釋:
    置:放;擺。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擺顛倒了。
    成語出處:
    宋 劉安世《盡言集》:“輕重倒置,有害政體。”
    1959

    屈指而數

    成語拼音:
    qū zhǐ ér shǔ
    成語解釋:
    屈:彎曲。形容數量很少,扳著手指頭就能數過來
    成語出處:
    《清朝野史大觀·曾靜呂留良文字之獄》:“我朝掃清寇氛,與民休養,六十余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來,史冊所紀,屈指而數。”
    1960

    屈指可數

    成語拼音:
    qū zhǐ kě shǔ
    成語解釋:
    扳著手指就可以數清楚。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