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1781

    皮相之士

    成語拼音:
    pí xiàng zhī shì
    成語解釋:
    皮相:從表面看。指僅看外表不察內情、見識膚淺的人
    成語出處: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語姓字哉!’”
    1782

    皮相之談

    成語拼音:
    pí xiāng zhī tán
    成語解釋:
    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膚淺見解
    成語出處:
    朱自清《經典常談·詩》:“鐘嶸說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談。”
    1783

    被繡之犧

    成語拼音:
    pī xiù zhī xī
    成語解釋:
    被:通“披”;犧:祭祀用的牲畜。披著錦繡的牲牛。比喻求得功名利祿而不能全余生的人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列御寇》:“或聘于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及其牽而入于大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
    1784

    俳優畜之

    成語拼音:
    pái yōu xù zhī
    成語解釋:
    俳優:舊指演戲的人;畜:畜養。當作演戲逗樂來畜養他。指古時皇帝對文人的態度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俳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1785

    平庸之輩

    成語拼音:
    píng yōng zhī bèi
    成語解釋:
    思想品質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無印象的人,無足輕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在農村這個天地里,他原來就不是平庸之輩。”
    1786

    片語只辭

    成語拼音:
    piàn yán zhǐ cí
    成語解釋:
    猶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成語出處:
    易宗夔《〈新世說〉序》:“酷嗜臨川王之書,以彼片語只辭別具爐錘,自甘吻頰,非凡響所能及耳。”
    1787

    潘楊之睦

    成語拼音:
    pān yáng zhī mù
    成語解釋:
    潘:晉代文學家潘岳;楊:潘岳的妻子楊氏。潘楊兩家世親聯姻
    成語出處:
    晉·潘岳《楊仲武誄》:“潘楊之穆,有自來矣。”
    1788

    片言只語

    成語拼音:
    piàn yán zhī yǔ
    成語解釋:
    片言:簡單短少的幾句話;只語:單個的字、詞。短而小的幾句話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成語出處:
    明 袁宗道《李卓吾》:“讀翁片言只語,輒精神百倍。”
    1789

    片言只字

    成語拼音:
    piàn yán zhǐ zì
    成語解釋:
    不多的幾句話,極少的幾個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成語出處:
    晉 陸機《謝平原內史表》:“片言只字,不關其間;事蹤筆跡,皆可推校。”
    1790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成語拼音: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
    成語解釋:
    存:存留;附:附著。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1791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成語拼音: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成語解釋: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1792

    駢枝儷葉

    成語拼音:
    pián zhī lì yè
    成語解釋:
    謂偶句儷辭。
    成語出處:
    清·錢謙益《序》:“吾少學為文,已知訾謷王李,愲愲然駢枝儷葉,從事于六朝,久而厭之,是亦王李之朋徒耳。”
    1793

    旁指曲諭

    成語拼音:
    páng zhǐ qǔ yù
    成語解釋:
    從側面委婉啟發曉諭。
    成語出處:
    宋·王禹偁《故商州團練使翟公墓志銘》:“知屬吏過失,未嘗面言,必因公宴引數十年前事,曰某人嘗為某過得某罪,旁指曲諭,微警戒之。”
    1794

    胼胝手足

    成語拼音:
    pián zhī shǒu zú
    成語解釋:
    見“胼手胝足”。
    成語出處: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二章:“農民窮苦,胼胝手足以經營之,而終歲之勤,一粒無獲。”
    1795

    平治天下

    成語拼音:
    píng zhì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國。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
    成語出處:
    《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1796

    樸斫之材

    成語拼音:
    pǔ zhuó zhī cái
    成語解釋: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膚表或不可以論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喪家之狗,公旦類樸斫之材。”
    1797

    胼胝之勞

    成語拼音:
    pián zhī zhī láo
    成語解釋:
    胼胝:皮膚等的異常變硬和增厚。形容極為辛苦
    成語出處:
    《梁書·賀琛傳》:“不憚胼胝之勞,不矢癯瘦之勞。”
    1798

    破竹之勢

    成語拼音:
    pò zhú zhī shì
    成語解釋:
    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成語出處:
    《北史 周紀下 武帝》:“嚴軍以待,擊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勢,鼓行而東,足以窮其窟穴。”
    1799

    袍澤之誼

    成語拼音:
    páo zé zhī yì
    成語解釋:
    袍澤:長袍與內衣,泛指軍隊中的同事。指軍隊中同事的交情、友誼
    成語出處:
    《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1800

    片紙只字

    成語拼音:
    piàn zhǐ zhī zì
    成語解釋: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也指簡短的書信。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得其片紙只字者,重如拱璧。”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